陳聰
摘要:當前開展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但從教考評價和整本書閱讀現(xiàn)實狀況等來看,整本書閱讀任務亟待開展。我認為從“概括”入手,推進整本書閱讀相對易于操作。先從隨意概括做起,然后讀指定章節(jié)再總概全書寫心得,最后用畫“思維導圖”比賽等方式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梳理好有關整本書的“問題”,為上好整本書閱讀的“研究交流課”打下基礎。只有上好“研究交流課”,才能把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引向深處。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概括? 推進? 研究交流課
一、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必要性
(一)教考評價的指向
2020年安徽中考已過去很久,很多學生說2020年中考語文試題中沒有名著閱讀題,但依我看來,整個閱讀[一]都是在對《駱駝祥子》這一名著的考查。特別是第七題:“從本書看,祥子的形象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你認為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兩三句話加以概括。”命題人的意圖非常明顯:要求學生重視對整本書的閱讀,學生自己對整本書要有整體感知與深入解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及:“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庇纱擞^之,在初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是勢在必行。
(二)開展整本書閱讀有重要的意義
“整本書閱讀”并不是新事物,《論語》中就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記述。民國時期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把整本書作主題,用單篇短章作輔佐”的觀點。
整本書閱讀可以彌補語文教材單篇閱讀的不足,能更好地培養(yǎng)語感,提升思維能力與審美鑒賞水平;有利于對學生閱讀興趣和讀寫習慣的培養(yǎng);也可以推進對文化的傳承與理解,促進文化認同。浙江名師范維勝老師認為:認真地開展整本書閱讀對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學生自身的語言敏感度也大有裨益。
(三)目前初中階段整本書閱讀開展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當今教育中,閱讀功利化、碎片化、淺表化、娛樂化的現(xiàn)象嚴重,不少學生除了讀語文教材,不讀課外書或很少課外讀書。我所在的初中學校位處城鄉(xiāng)接合部,學生不讀課外書,家長不重視學生讀課外書的情況非常普遍。
二、從“概括”入手,推進整本書閱讀
(一)從隨意概括做起
從2016年9月開始,我就在學生中做整本書閱讀的推動工作。剛開始時我參考了一些名家的做法,如“親子閱讀”,但因學情,難以推行。后來為了讓學生能真正地靜下心來讀書,少些畏難情緒,我每天晚間不布置練習作業(yè),只安排閱讀作業(yè),要求全班同學讀同一本書,每晚寫一點讀書心得,字數(shù)、章節(jié)不限。
(二)讀指定章節(jié)并概述
因前期的做法隨意性過大,加之我所在的學校絕大部分學生都是農村孩子,閱讀習慣差,敷衍得多,所以我讓學生每天統(tǒng)一讀固定的章節(jié),然后寫概述,這樣便于統(tǒng)一反饋,也更具實效性,對所寫的字數(shù)也是不做具體要求的。如讀《駱駝祥子》時,我便要求孩子每晚讀一個部分并做適當?shù)呐?,然后寫概述和心得。我根?jù)每天交上來的情況,再對學生的閱讀方式做微調。比如在讓學生讀《駱駝祥子》第二部分時,有較多的學生只寫“祥子遭受第一次打擊,車被搶了”或類似的內容,我就會要求學生重新再讀,把這部分情節(jié)概述完整。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學生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
這樣的做法就是把整本書閱讀前的導讀課和閱讀中的推進課融到學生日常的閱讀中。此種操作相對來說簡便易行,容易操作,有實效。
(三)總概全書寫心得
當學生讀完全書以后,我要求學生對整本書進行概括,字數(shù)不限,只要學生對故事有整體性的概括,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行。此階段我會進行班級內評比,寫得好的心得我會將其文章收錄到班級每學年出的書中作為獎勵——如2020年7月份,我班《青春紀念冊之初遇韶華》這本書中就收錄了兩篇學生寫的關于《駱駝祥子》的閱讀心得。
(四)舉辦畫整本書思維導圖比賽
為了加深學生對整本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主題思想的理解,我會舉辦班級畫整本書思維導圖比賽——之所以選擇此種方式,主要是因為講故事或演講等形式在鄉(xiāng)下,學生的參與意愿不高。例如學生讀完了《駱駝祥子》,我立即布置學生畫整本書的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導圖可以不拘一格,可以用多種樣式來呈現(xiàn),但涉及人物關系的思維導圖是一定要畫的,并且要求學生配上人物的簡筆畫或肖像畫,同時就所畫人物寫200字左右的文字簡介。在安排此活動前,我要求學生畫思維導圖時要有整體觀和全局意識,畫的人物畫要符合人物形象特征,對人物的文字說明要包含人物經歷的主要事件。
此階段要有獎勵,設獎的名稱亦有多樣:如最佳繪圖獎、最佳敘述獎、最佳思維獎、最佳構圖獎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為下一步的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活動,效果好,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也愿意帶著任務深入閱讀整本書的內容。
(五)概括整本書“閱讀問題”
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結束以后,我會要求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的困惑或疑問概括出來,每個人針對整本書至少提出三個問題來。學生在提這些問題時也可以參照教材中所給的專題來做。在《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的“閱讀問題”整理中,我班的學生總結提出了很多有意義、值得深思的問題:“虎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性?”“曹先生真的是個好人嗎?”“小福子和虎妞悲劇結局有什么異同?”……這些問題的提出也說明學生對整本書有了自己的思考與體驗,為下一步上好整本書的“研究交流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上好整本書“研究交流課”
吳欣歆教授認為,這種指向深度閱讀或問題解決的整本書閱讀的“研究交流課”,初中的課堂一般只宜討論一到兩個關鍵問題。根據(jù)以上的要求,我設計的《駱駝祥子》交流課就圍繞兩個問題來展開:一是“什么原因使得祥子由自尊、要強走向了墮落與麻木”?二是“小福子和虎妞悲劇結局有什么異同”?課前我讓學生分組仔細討論這兩個問題。
全國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范磊老師在合肥42中上了一節(jié)《駱駝祥子》的研究交流課,他導入《駱駝祥子》電影中的片段,然后圍繞對人物形象的辨析來展開,但到最后研討時出現(xiàn)了難以推進的情況,課后,他說是學生對作品不熟所致。
我在上《駱駝祥子》的研究交流課時也用視頻導入,整節(jié)課氣氛熱烈,也較流暢。就上課水平而言我肯定不及范老師,但我的研究交流課推進順暢,除了我不是借班上課,更多的是因為學生前期在內容上做了大量的概括工作,并有了自己的提煉與思考。
要想把整本書“研究交流課”上好,前提是學生對作品要認真閱讀,有深度的了解,否則課堂很容易變成老師的“一言堂”。
上好整本書閱讀的“研究交流課”對于開展整本書閱讀意義重大,它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物形象,能引發(fā)學生對作品思想價值和審美上的深度思考,能引領學生的精神成長。
我認為從“概括”入手,穩(wěn)步推進整本書閱讀,認真上好“研究交流課”,學生才會逐步形成閱讀的能力與習慣,才會有意棲居于閱讀。
參考文獻:
[1]吳欣歆.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范維勝.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意義及實踐操作[J].語文教學通訊B,2019(3):2931.
[3]張燕玲,倪佳敏.“整本書閱讀”: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由之路[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