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娟
【摘? ?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階段,是德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然而,在目前的小學德育工作中,家校共育意識缺乏、家校溝通不足、相關活動匱乏等問題比較普遍。本文分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面臨的困境,針對這些問題指出家校共育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小學德育;家校共育;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3-0044-02
On the Dilemma and Path Choice of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Li Gongpu Primary School,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JIANG Xuejuan
【Abstract】Morality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ducati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stage of forming values, which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moral education. It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obtain relatively ideal results. However,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ork,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awareness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sufficient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lack of related activities are more comm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path choice for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Educational practice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绷己玫钠返率且粋€人的根本。對于心智初開的小學生,有效的德育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的關鍵因素,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德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一、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
(一)家校共育意識缺乏
目前,很多教師和家長對于德育并不重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文化課的成績上,而且即便對孩子的德育有所重視,也缺乏家校共育的意識,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存在割裂的現(xiàn)象。擠占道德與法治這種和德育有關的課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學校重視度的不足直接導致教師對于德育工作的忽視。很多家長對于德育也不夠重視,或者認為德育主要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一些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德育時,方式方法也并不科學。在學校和家長都不夠重視的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意識就更加薄弱,導致小學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家校共育活動較少
將德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是提升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小學生在活動中會有很強的參與感,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德育會有更加明顯的效果。目前,學校會組織少數(shù)德育活動,一些比較重視德育的家長,也會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德育活動,但活動的總體數(shù)量仍然較少,學生是否在活動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也缺乏相應的評價和反饋機制。而且,家校共育的實踐活動比較缺乏,學生缺少相應的組織,家長的主動性也不夠,導致家校共育無法達到應有的德育效果。
二、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路徑選擇
(一)提高家校共育意識
意識引領行動,只有學校和家長都認識到了德育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家校共育對于學生品德形成的巨大意義,才能真正投入德育工作中。因此,學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教師對德育的重視,然后通過教師對家長形成積極的引導作用,達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統(tǒng)一認識。
在具體的工作中,學校應該先進行政策引導,將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將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情況列為重要指標,從制度上確定德育工作的地位,引入合理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重視度。另外,學校除了每學期正常召開的家長會及家長進課堂活動外,還應堅持做好新時期的家長賦能,成長活動,逐步統(tǒng)一家校共育的思想基礎,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還能夠幫助家長了解德育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方法。
意識的改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學校應該將德育的重要性進行常態(tài)化宣傳,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教育工作,比如在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等節(jié)日,對教師和家長進強國強軍的相關宣傳,讓教師和家長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的重要意義。家長只有真正認識到德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價值,才會扭轉之前輕視的心理,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德育工作。教師在相關考核機制的激勵下,更容易改變心態(tài),但仍需認識上的提升,理解“傳道授業(yè)解惑”中傳道居于首位的內涵,真正成為一名德育為先的教師。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加持久地推動家校共育的開展。
(二)增強家校共育交流
教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是家校共育取得理想結果的核心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了解家長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師才能知道學生的真正情況,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也會更有針對性。對于家長來說,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整體面貌,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有的放矢。家長和學校之間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是保證家校共育達到理想結果的基礎。
在具體的工作中,教師要先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和家長溝通,除了家長會、見面會等面對面的溝通方式之外,教師還應該加強線上溝通,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和家長交流學生德育方面的情況。教師在和家長進行溝通時,要根據(jù)不同的問題選擇適合的交流方式,一些小的問題可以采用線上溝通,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應該以線下溝通為主。教師也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應該以找出背后的原因為核心目標,而不是只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提高家長的認識,避免家長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另外,家長也應該更加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畢竟教師要面對眾多家長,有時候精力有限難以兼顧,家長可以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反饋給教師,雙方共同制定合理的德育手段。
教師除了要增加和家長的溝通之外,還要建立家校共育的網(wǎng)絡平臺,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讓家校共育的溝通更加便捷。例如,教師可以建立德育工作的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關于德育的案例、文章和資訊,加深家長對于德育的了解,同時,家長也能夠在公眾號上直接留言或者評論,直接針對各種德育問題進行交流??傊晟频臏贤C制是家校共育取得良好結果的重要保障,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動性,利用學校平臺的號召力,開展多種方式的交流,打造家校共育的網(wǎng)絡交流平臺。
(三)開展家校共育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家長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更加有效,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對于德育的相關內容也能夠理解得更加深入。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并且讓家長以各種形式參與進來,使家校共育得到有效推進,真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義賣活動,邀請家長一起參加,幫助學生設計宣傳條幅,準備各種二手商品,并且和學生一起定價。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學生對公益活動的理解更加具體,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親子關系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德育工作的細節(jié),比如通過大屏幕播放本次義賣將要捐助的對象,讓學生感受到還有很多人的生活比較貧困,進一步提高學生珍惜生活以及節(jié)儉的意識。教師在活動中也增加了和家長的溝通機會,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直接進行有效交流。
教師也可以結合具體的節(jié)日開展家校共育活動,例如,在國慶節(jié)之前或之后,利用周末等時間,邀請家長一同參加愛國主題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活動中積極和學生互動,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愛國英雄的事跡,學生也可以隨時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家長和教師都可以進行積極的反饋,提高學生參與這些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應該和家長進行協(xié)商,共同商定活動的主題和計劃,不僅可以充分考慮不同家長的意見,還能夠保證家校共育活動過程中的有效配合,取得更加優(yōu)良的德育效果。
總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一直是中國教育的目標,德育居于首位,可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德育工作在小學教育中長期處于比較邊緣化的位置,流于形式、重視度不足等情況十分普遍,德育一直是教師和家長關注的核心。面對這樣的困境,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應該積極改變現(xiàn)狀,認識到德育才是教育的基石。在具體的實踐中,首先,學校應該從制度上改變對德育的忽視,引入對德育工作結果的考核,加強教師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同時,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其次,學校和教師應該加強和家長之間關于德育的交流,增加溝通方式,打造溝通平臺;最后,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各種德育實踐活動,讓家校共育在活動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切實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范姝婷.家校共育在小學德育中的新思路[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
[2]紀榮.淺析小學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與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5).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