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福會》是譚恩美于1989年寫成的一部關于美裔華人的作品,其文化內涵深厚,深受讀者喜愛。有大量的文獻剖析了《喜福會》里的意象,但有很少的文獻研究《喜福會》的敘事學。這篇文章研究《喜福會》第一敘事角度和故事環(huán),對其如何通過自我的吶喊表現(xiàn)出不可磨滅的傷痕以及每一股聲音匯聚成時代的洪流進行了分析。
1.簡介
《喜福會》于1989年問世,便收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其引人入勝的故事,豐富的意象,感情的表達是其獲得成功的原因。譚恩美在這部作品中,將中國意象完美地融入故事中,深化了作品的主題。黃瑩璐(2012)對水的意象進行了剖析,她認為水代表著母親、江河、大海、玉等。同時麻將、食物、鋼琴、象棋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意象也穿插其中(黃淑芬,2008)。魚的意象增添了故事的豐富性(呂琛潔,2011)。與此同時,這本書的敘事特點也獨具特色,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段雪菲,2019)和故事環(huán)(李頌華,2015)的敘事角度和敘事方式,把母親一代經(jīng)歷的傷痕與女兒一代經(jīng)歷的掙扎描寫地栩栩如生,體現(xiàn)了舊中國錯綜復雜的時代背景下母親面臨的種種困境以及移民后女兒一代經(jīng)歷的文化困惑,深化了文化沖突和母女關系的主題。
2. 第一人稱敘事——對自我的剖析,對傷痕的重塑
2.1 母親的第一視角
通過以四位母親的第一視角敘事,構建除了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社會歷史畫卷和四位母親不同的生活背景:安美脖子上的傷痕,她與母親血乳相融的關系,母親給她成長的力量;瑩瑩和富家少爺失敗的婚姻,她孩子的溺死;素媛遺棄的兩個孩子;林多通過聰明與堅韌逃離了自己受人擺布的命運。每個母親內心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傷痕,通過她們的視角,深度剖析了自己的內心。她們掙扎,抗爭,最后帶著這種傷痕來到了美國,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長成不一樣的女孩,沒有痛苦。然而,她們的愿望并沒有實現(xiàn),她們的女兒們總是偏離她們的理想軌跡,生活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與女兒的對話或者是獨白,她們在協(xié)商,溝通,最終達到了和解,并對彼此有了深刻的了解。
2.2 女兒們的第一視角
女兒們生長在美國,與母親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她們從母親黯淡的眼神猜測著母親的經(jīng)歷,與母親不能達到完全的溝通。她們身上也有著掙扎,有著迷茫,只是與她們的母親不一樣的是,她們不用受到封建禮教的枷鎖。通過母親于女兒的對話,兩者在沖突中達到了和解,并且學會了解決生活困境的方法。靜梅是一個總是無法達到她母親愿望的人,她一直以為母親不喜歡自己,直到一次聚餐,靜梅才知道,原來母親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她知道自己心地很善良。韋弗麗想讓有個性的媽媽安美滿意自己,但發(fā)現(xiàn)她滿足了媽媽的愿望,卻不能讓自己滿意。羅斯繼承了中國女孩逆來順受的特點,最后讓追求獨立的丈夫厭倦,當母親瑩瑩知道了他們要離婚的事,告訴她要學會獨立,最終挽救了婚姻。通過四個女孩的敘事,讓讀者了解到了她們在人生抉擇中也有著掙扎,雖然不同于她們母親受到時代的種種限制,可是她們也有著各自的痛苦,她們內心也充滿著傷痕。她們有著對自己身份的茫然,對自己遇到的種種問題的手足無措。
通過第一視角的敘事,能更直接地表達敘事者的情感,讓讀者直接接觸到敘事者內心。雖然這種敘事方法可能沒有第三人稱那樣客觀,但是讀者能直接觸摸到敘事者內心深處不可捉摸的一隅。
3. 故事環(huán)
一個故事是個人的悲歡,當許多個人的故事匯聚起來,就會成為時代的洪流。故事環(huán)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早在中世紀就已經(jīng)存在了。譚恩美在沿襲了故事環(huán)這一手法外,還進行了創(chuàng)新,讓一個個零散的故事關聯(lián)起來,并反映出作品的主題——母女關系。喜福會通過描述四對母女共八個角色的故事,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時代變遷的過程。通過故事環(huán)將一個個零散的故事串聯(lián)起來,緊扣母女主題,讀起來引人入勝。故事環(huán)與第一人稱敘事結合,為作品印上了時代的印記,使得作品的主題更加深刻。讓每個主角的在對自我進行剖析之余,讓讀者也能感受到華裔這一群體共同的吶喊。
4. 總結
第一視角的敘事手法很能夠拉近讀者與作品的距離,通過故事環(huán)把一個個毫不相關的個人敘事連接起來,更有助于作品主題的表達,除了有助于對自我內心情感的剖析,還能使故事連接成一幅時代畫卷,突出華裔群體的共同訴求,深化母女關系這一主題,刻畫出了兩代人的“傷痕”。
參考文獻
[1]黃瑩璐. 《喜福會》中水的意象解讀[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2(2).
[2]黃淑芬. 《喜福會》中中國意象與文化解讀[J]. 哲學與文化. 2008.
[3]呂琛潔. 解讀譚恩美小說“魚”的意象[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1(5).
[4]段雪菲. 淺析《喜福會》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
[5]李頌華. 文化沖突與融合——《喜福會》的人物敘事視角研究. 語文建設. 2015
云南師范大學 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