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炯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辯證思維看待問題與認識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合作能力,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語文這門學科并非只是一門語言,更是關于生活的感悟,它有助于傳承國家優(yōu)秀傳統文化。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實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既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求,還能夠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 高中語文素養(yǎng)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高中語文缺乏興趣
在學生的潛意識當中,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是學習的關鍵,教師與家長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不愿意讓學生花費精力用在學習之外的事情上,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嚴重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只是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面上,對于這門學科缺乏濃厚的興趣,以致于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單純依靠教師的單向灌輸,學生難以完全把握其中的內涵,只有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累積語文素材,總結經驗逐漸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二)高中生自我表達能力較差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盡管學生學習了大量語文知識,但是在日常交流的工程中,難以將其完全表達出來。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主要包含兩部分,首先是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語言學科的直接表現,無論是學習還是日常生活,都需要進行溝通交流,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方式。如果學生在這一方面存在欠缺,難以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三)高中生的語文基礎較薄弱
在高中階段學生最大的壓力來自升學方面,所以在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一切努力都集中在對書上知識的學習上。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理念影響下,有些教師保留了以前的教學理念,沒有引進新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側重于高考重點難點知識的講,忽視了加強學生的語文化基礎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堅實的知識基礎甚至在日常寫作中也存在筆畫錯誤,文章當中存在大量錯別字,語文基礎薄弱是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
二、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一)語文素養(yǎng)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當前的教學活動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應只注重外在形式,還應有針對地制定教學方法。教師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另外,學習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取一些生活當中的素材,將所學習的語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將生活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尋求解決方法。長此以往,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動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想要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相關知識,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所知所想,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當中,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團結意識,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解決,最終達到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角色,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為后期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
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閱讀已然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以高考為導引,除作文外,語文試卷基本上與閱讀密切相關,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開展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首先,注重知識的累積,將語言知識滲透在閱讀教學當中,而非盲目地向學生灌輸語言知識。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明確文本教材當中的重點,將認識閱讀作為基礎發(fā)現問題,采取高層次的個性化閱讀,尤其可按照古今中外優(yōu)秀名家設定必讀的書目去廣泛閱讀。最后,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感受作品當中的魅力。
(四)使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使用新的教學理念,如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方式;使用更加全面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如視頻引導、朗讀教學等手段;讓他們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多了解一下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增加他們的閱歷。必要的時候還要對他們進行指導,多鼓勵學生,這樣才會讓他們喜歡語文的學習。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多跟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聽取學生的意見,讓他們知道老師是關注他們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地喜歡老師。另一方面,老師一定要多嘗試一些教學的方法,多增加一些有趣的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知道語文的獨特之處,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將以往的教學方式作為基礎,將其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有益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長此以往,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其綜合素養(yǎng),滿足學生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參考文獻
[1] 杜萬倫. 領悟文本內涵,追求審美品質—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微探[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7):31.
[2] 高敏敏.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策略探析[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26):237.
[3] 李航.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策略探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24):1-1.
[4] 李航.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策略探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24):1.
[5] 蒙璇. 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策略[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