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家》中黑人女主人公抗爭歷程的敘事分析

      2021-09-10 16:59:15趙玉存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1年8期
      關鍵詞:自我救贖

      趙玉存

      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家》在聚焦黑人男性弗蘭克的同時,呈現(xiàn)了黑人女主人公茜艱難的抗爭歷程。本文結合作品中呈現(xiàn)的敘事技巧,分析文本中的聚焦轉換、人物對話以及循環(huán)敘事策略,將有助于探析黑人女主人公所面臨的生存困境及其抗爭意識的覺醒、自我救贖的實現(xiàn)。

      關鍵詞:黑人女性;抗爭歷程;自我救贖;《家》

      中圖分類號:I71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8-00-02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十部小說《家》,在敘事中書寫了處于社會邊緣的黑人女性在多重壓迫下的生存困境,呈現(xiàn)了女性同盟力量對女性抗爭意識覺醒的重大作用,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為沖破束縛、尋求自我、實現(xiàn)自我救贖的艱難抗爭歷程。

      一、控制聚焦轉換呈現(xiàn)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

      《家》第三章,通過弗蘭克回憶敘事的內部聚焦引出茜悲慘人生的緣由。根據(jù)弗蘭克的敘述,受到種族主義思潮的影響,種族主義者強行闖入黑人的生活領域,致使弗蘭克全家連同眾多黑人在“戴或不戴警徽但總是拿著槍的人”[1]的威脅下,被迫離開了得克薩斯州。在救世主堂外排隊領餐時,有身孕的母親無意中聽到了排在她前面的女人的名字“伊茜德拉”(Ycidra),便認定那是“世上最甜美的東西”[1],并以此為腹中的孩子取名。但除了母親,其他人都叫她茜。因擔心茜會死于顛沛流離的旅途生活,母親生下她后等了九天才敢為她起名。雖然茜沒被死神吞噬,但生在路上這件事似乎預示了她未來要以無根的狀態(tài)過飄蕩的生活。

      《家》第四章,敘述者通過將敘事視角聚焦于茜,講述了她從出生到成年的悲慘經歷,呈現(xiàn)了其艱難的人生歷程。出生后,茜成為祖母麗諾爾怨恨聚焦的對象,甚至洛特斯小鎮(zhèn)里的“每一個大人都能對她呼來喝去”[1],原因是“正經的女人生孩子,都是在家里,躺在床上,由一群經驗豐富又虔誠的女人們接生”[1],而茜卻是在家人逃亡的路上出生的。年幼時,封閉隔離的小鎮(zhèn)環(huán)境無法為茜的身份構建提供有利的空間,使其對最初的自我毫無信心,“覺得自己一文不值”[1]。在這期間,只有哥哥弗蘭克給予了她疼愛與關懷。但弗蘭克的過度保護使她不知如何應對險惡的人心和復雜的社會,致使茜付出了慘痛代價。在弗蘭克參軍后不久,渴望得到愛與安全的茜,在不清楚男友普林斯(Prince)背景的情況下,便與之結了婚。但普林斯對茜的愛只是為了得到祖母麗諾爾的車。在滿足了自己的物質需求后,他便將茜拋棄在亞特蘭大。為了生存,茜接受了為白人醫(yī)生做助手的工作。

      《家》第五章,敘述者沒有聚焦茜之后的生活,轉而以弗蘭克為焦點展開敘事,講述了弗蘭克從朝鮮戰(zhàn)場退役歸來后,在北方的頹廢生活。直至第十二章,敘述者才通過白人醫(yī)生家的另一位女傭——莎拉(Sarah)的視角道出了對茜的敘述戛然而止的原因。茜在成為白人醫(yī)生助手之后,淪為其研制藥物、器械的實驗品和犧牲品。在白人醫(yī)生的藥物麻醉下,茜失去了意識,成為任意處置和實驗的對象。

      《家》第八章,敘述者通過麗諾爾的視角從側面描寫了茜被任意打罵、淪為祖母出氣筒的厄運。深受男權思想影響的麗諾爾非但不同情婚姻受騙的茜,反而將車被騙走的原因歸咎于她,甚至指名道姓地辱罵她為“小偷、傻子”。對家庭不聞不問的父母以及尖嘴薄舌的祖母并沒有承擔起為茜營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的責任,反而使茜的生活更痛苦。在多重聚焦的轉換下,茜悲慘生存困境的圖景漸趨完整。敘事者通過控制敘事聚焦的轉換,不僅交代了茜悲劇人生的源由,而且為記述茜日后踏上走出精神困境、實現(xiàn)自我認同的艱難抗爭之旅做了鋪墊。

      二、人物對話展現(xiàn)女主人公抗爭意識的覺醒

      《家》通過設置茜與女性個體之間、茜與女性集體之間以及茜與男性之間的對話,將主人公抗爭意識覺醒的過程自然地體現(xiàn)出來。

      第一,與女性個體間的對話促進了茜女性意識的覺醒。當茜在亞特蘭大走投無路時,她向鄰居塞爾瑪尋求幫助的對話,在一定程度上突顯了其逐漸清晰的自我感。

      塞爾瑪:你該不會知道他(普林斯)跑哪去了吧?

      茜:不知道。

      塞爾瑪:想知道嗎?? ? ? ? ? ? ? ? ? 茜:不想。

      塞爾瑪:謝天謝地。? ? ? ? ? ? ? ? ? ? 茜:我需要一份工作。

      塞爾瑪:別告訴我你不在波比那干了。

      茜:我沒辭,但我需要更好的,薪水多點的。我現(xiàn)在沒有小費,必須在餐館吃。

      塞爾瑪:波比那的飯菜最棒,你上哪也找不到更好的。茜:可我需要一份正經工作,能存下錢的。而且我不會回洛特斯[1]。

      茜的話語邏輯清晰,目標明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一份薪水多點且能存下錢的工作;茜的思想態(tài)度堅定,無論生活多么艱辛,她都不愿再回洛特斯小鎮(zhèn);茜的主體意識很強,她的回答中“我”出現(xiàn)六次。此外,“不知道”“不想”這兩個簡短回答,也體現(xiàn)其堅定意志。

      第二,黑人女性集體間的對話交流促進了茜自我認知的提升,加強其自我認同。當茜和弗蘭克返回洛特斯小鎮(zhèn)后,小鎮(zhèn)黑人婦女的嚴厲話語使她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骨子里的狹隘和自卑。

      A:你長得像個包子,就別怪狗惦記。

      B:你又不是給這種魔鬼醫(yī)生拉車的騾子。

      C:誰跟你說你是垃圾的?

      茜:我怎么會知道他(白人醫(yī)生)想干什么?

      D:不幸可不會發(fā)警報。你得警醒著點兒,不然它就闖進屋子里來了[1]。

      小鎮(zhèn)黑人婦女們轟炸式的言語實則是對茜的關心和激勵。當茜被弗蘭克帶回洛特斯小鎮(zhèn)后,茜與婦女間的對話不僅使茜重新定位自我身份,而且感受到來自女同胞的幫助,得到抗爭的動力。在小鎮(zhèn)婦女的幫助下,茜實現(xiàn)了心智上的成熟和精神上的成長。

      第三,茜與弗蘭克間的對話更突出茜作為黑人女性在經歷創(chuàng)傷與挫折后樹立的獨立人格,她不再怯弱,而是變得更加成熟、更有主見,并敢于表現(xiàn)自己。

      弗蘭克:我很抱歉,茜,我真的替你難過。

      茜:別抱歉。

      弗蘭克:好了,丫頭,別哭。

      茜:為什么不哭?我要是想哭,一定是因為難過。何必非要打起精神來?我應該難過。這件事本來就夠慘的了,我不會因為真相讓人覺得痛苦就假裝它不存在[1]。

      對話展現(xiàn)茜被破壞性實驗剝奪生育能力后對弗蘭克安慰話語的應答,通過“為什么不哭?”“何必非要打起精神?”這兩個簡潔有力的設問體現(xiàn)了茜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

      三、循環(huán)敘事策略體現(xiàn)女主人公自我救贖

      《家》突破傳統(tǒng)線性敘事小說的結構,通過從“房子”到“家”的上升式意象循環(huán)、洛特斯小鎮(zhèn)的地點循環(huán),以及馬場埋尸的情節(jié)循環(huán),搭建起密切相連而又前后呼應的敘事模式,既給人留足懸念又體現(xiàn)了茜自我救贖實現(xiàn)的軌跡。第一個是從小說開篇的孤寂冷清的房子到結尾充滿愛與溫暖的家的上升式意象循環(huán)敘事。這一循環(huán)敘事結構突出主人公的核心目標:家。開篇小詩通過一系列發(fā)問為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使后續(xù)情節(jié)圍繞“尋家”“回家”展開描寫。在小說的結尾,莫里森同樣采用詩歌的形式與開篇小詩呼應,使“房子”與“家”的意象形成鮮明對比。隨著故事發(fā)展,茜對于“家”的概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扉頁上的房子,在茜看來,只是暗影幢幢的房子,缺失愛與光明,不能稱之為“家”。在充滿歧視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只有“過上有‘愛’的生活,愛自己、愛親人才能使冰冷的‘房子’變成溫暖的‘家’”[2]。故事的結尾,茜說的話意味著茜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家”,重新開啟了新生活。第二個是洛特斯小鎮(zhèn)地點循環(huán)敘事。從描寫主人公眼中枯燥乏味的洛特斯小鎮(zhèn)到落筆在充滿愛與關懷的洛特斯小鎮(zhèn),體現(xiàn)了帶有濃郁黑人文化傳統(tǒng)的小鎮(zhèn)是黑人女性走出精神困境、實現(xiàn)自我救贖的歸宿。起初,冷漠無情的家庭環(huán)境使茜對洛特斯小鎮(zhèn)充滿心理陰影;歷經磨難后,充滿歡聲笑語的洛特斯小鎮(zhèn)友好地接納并治愈了茜。通過和小鎮(zhèn)女性一起生活,共同縫制百納被,茜逐漸締結了和婦女們的情誼,擺脫了自卑,改變了對小鎮(zhèn)的看法。在社群的幫助下,茜進入了積極樂觀、團結友愛的黑人大家庭,完成了種族的自我認同。第三個是從弗蘭克兄妹在馬場看見白人埋尸到二人去馬場重新埋尸的情節(jié)循環(huán)敘事。馬場埋尸的情節(jié)循環(huán)敘事不僅“具有強烈的重建和重生的象征意義”[3],而且體現(xiàn)了茜與弗蘭克直面過去、合力應對種族主義的決心。童年時,茜和弗蘭克遇到活埋黑人事件,年幼的他們對此無能為力;成年后,在弗蘭克的帶領下,茜前往馬場在月桂樹下與弗蘭克合力重埋尸骨。年幼時茜躲在弗蘭克身后等待庇護,但成年后的茜經歷磨難有了面對未知的膽魄。面對種族主義的迫害,茜選擇勇敢站出來。

      四、結語

      在《家》中,莫里森描述了黑人女主人公從迷失到覺醒、最終實現(xiàn)自我救贖的艱難抗爭歷程。聚焦點的轉換體現(xiàn)了在父權制文化和種族主義的壓迫下,茜艱難的生存困境;人物對話的設置,體現(xiàn)了茜逐漸覺醒的女性抗爭意識;故事開篇和結尾的循環(huán)敘事結構呈現(xiàn)了茜抗爭歷程的起點與終點,體現(xiàn)了她自我救贖實現(xiàn)的軌跡。莫里森通過描述黑人女性在種族、階級和性別等壓迫下的生存遭遇及抗爭歷程,道出了黑人女性唯有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才能沖破精神枷鎖,獲得心靈救贖。

      參考文獻:

      [1]托尼·莫里森.家[M].劉昱含,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2]王守仁,吳新云.國家·社區(qū)·房子——莫里森小說《家》對美國黑人生存空間的想象[J].當代外國文學,2013(1):111-119.

      [3]項玉宏.托尼·莫里森新作《家》的敘事策略[J].江淮論壇,2014(1):182-187.

      (責任編輯:張詠梅)

      猜你喜歡
      自我救贖
      在希望與絕望的漩渦中
      文教資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20:54
      “摸金”中的自我救贖
      戲劇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10:08
      尋愛之路,自我救贖
      電影鏡頭中寂然獨立的女性身影探究
      戲劇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9:23:31
      《平凡的世界》中的偶像劇因素
      大型貨代企業(yè)的“自我救贖”
      淺析《肖申克的救贖》
      論《追風箏的人》主人公的自我救贖
      論動漫電影《鹿回頭傳奇》的主題及其他
      電影文學(2014年23期)2015-01-04 05:26:12
      鳳凰涅槃:《珍愛人生》解讀
      電影文學(2014年2期)2014-02-26 05:10:12
      鹰潭市| 阳江市| 平原县| 四平市| 西充县| 卓尼县| 新闻| 昌黎县| 木兰县| 新郑市| 洛浦县| 平顺县| 康平县| 闵行区| 上虞市| 莲花县| 蓬莱市| 东安县| 礼泉县| 城固县| 腾冲县| 都匀市| 东兰县| 西畴县| 中方县| 临沧市| 江安县| 乐昌市| 嘉义县| 师宗县| 雷州市| 大宁县| 曲松县| 中方县| 错那县| 万年县| 太保市| 南丹县| 元阳县| 佛教|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