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成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語文教學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內容,能夠充分的感知古詩詞的魅力,提升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與古代的文人墨客進行精神上的對話,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教師來說,只有不斷優(yōu)化教學活動,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掌握古詩詞。接下來,本文將以“初中古詩詞教學優(yōu)化路徑”為主題,從古詩詞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意義入手分析,提出幾點有實踐價值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8-157
在我國,教育事業(y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理念,如今,新課程改革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古詩詞是我國的瑰寶,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初中生正處在價值觀念樹立的關鍵時期,讓學生接受優(yōu)質的古詩詞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也有助于學生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一、古詩詞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的要求了在初中階段,教師應當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變革。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古詩詞教學,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當中蘊藏的美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比如,詩經(jīng)當中的大多數(shù)詩歌讀起來都非常的朗朗上口,有很強的韻律感,并且表達了作者的人文關懷,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2.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感到非常的吃力,寫作的內容空洞,缺少真情實感的體現(xiàn),語言也比較蒼白,究其原因,是學生缺少寫作素材。通過古詩詞的學習,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情感,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將這些情感應用到寫作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間接的帶動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閱讀古詩詞,也能夠為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得到提升,同樣能夠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更加得心應手。
二、優(yōu)化古詩詞教學的途徑
1.立足詩詞背景
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當今的時代中間間隔了數(shù)百年,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很難從詩歌中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對教學工作更加深入的落實帶來了諸多阻礙。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從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深入的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首先,教師需要逐步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讓學生充分的了解作者時代及其相應的經(jīng)歷,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層次去理解古詩詞當中的內容,從而把握詩歌。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望岳》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杜甫的生平,并讓學生知道,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杜甫正處在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時期,所以會在詩歌當中體現(xiàn)自己的壯志豪情。隨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仔細分析詩歌當中的具體內容,幫助學生徹底掌握詩歌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直觀的從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到詩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詩詞感知能力。
2.立足詩詞意境
古詩詞的學習不僅僅是針對詩歌當中的語言,更應當引導學生品鑒詩歌當中出現(xiàn)的意境。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學會合理的引導學生去想象詩歌當中描繪的畫面,從而更進一步的感悟詩詞當中的意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拉近詩歌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與詩人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掌握。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觀滄?!返南嚓P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大海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教學資源,初步引發(fā)學生的想象。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海風和海浪的音頻,并伴隨音頻片段為學生朗誦詩歌,請學生閉上眼睛好好感受文字之中描繪的畫面。這樣一來,學生的腦海中便會不自覺的呈現(xiàn)出詩歌當中所描繪的場景,從而感受詩歌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壯美畫面,從而讓學生感悟詩人這種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
3.立足詩詞情感
古詩詞往往都是通過寥寥數(shù)語去抒發(fā)詩人的情感、表達詩人的抱負。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去分析詩歌當中表現(xiàn)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詩人內心所想,提升學生的洞悉能力和體會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形成自己獨特的感知方法。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過零丁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入手,讓學生品味詩人為國不拒赴死的慷慨精神,體會作者的家國之恨。這樣一來,學生的愛國情懷就會被激發(fā),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古詩詞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通過實踐去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萌:對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時代,2020(20):79.
[2]何光儉.音樂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20(6):34.
(湖北省潛江市高石碑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