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zhí)?/p>
【摘要】在當前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中,如何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生活技能,使他們能夠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從事簡單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是當前特殊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需要緊急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結合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和教學實踐,需要不斷促進家庭和學校教育合力的形成,并努力幫助智障學生提高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未來的自我價值的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這一內容進行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智障學生;生活技能;家校合作
一、家校合作提升智障學生生活技能的意義
學校教育是為了使智障學生初步掌握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由于智障學生的智力缺陷,難以掌握基本的獨立生活技能,僅依靠幾十分鐘的課堂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不斷地復習和鞏固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對他們的生活適應性的訓練必須實現家庭和學校相結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由于智障學生身心原因,他們大部分不能做到自我照顧。根據他們的特點,我們應該將學習重點放在今后的生存教育上。以學生的生活為中心,組織學生有計劃地積極參加各種生活適應訓練,提高他們的基本生活技能,促進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將來能有尊嚴的生活。
二、策略研究
1.改變思想,引導家長密切配合
我們的家長由于各自的素質、水平、家庭環(huán)境、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可能不了解孩子的特點,可能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偏差,可能對孩子的不講究方法,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他們愛自己的孩子,愿意傾其所有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長,而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和家長們的攜手共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鞏固和改善學校教育的質量。因此,家長的支持與合作是實施生活適應課程的重要保證。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fā)現,除智力因素外,智障學生學生對生活的適應性較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是父母對孩子的縱容和寵愛。也有一些家長,重視孩子的知識的形成,忽略了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了向家長推廣新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加入學校教育改革的行列,教師應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反饋信息,并建立學生教育檔案。并及時將學期培訓計劃傳遞給父母,以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并協(xié)助在家庭教育中實施該計劃,以保持教育訓練的連續(xù)性。根據培訓內容,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成果展示,家長觀摩和教學活動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家長對特殊教育的認識,而且增進了情感交流。當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時,他們會很高興,這樣家長就可以對老師產生信任和親密感,拉近距離,進一步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
2.搭建與家長溝通的平臺
孩子送到學校,不能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家長會想知道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在課堂表現如何?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中,家長又該如何接手教育?這成為我們要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是加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建立各種溝通平臺與渠道,最終達到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促使智障學生的進步。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微信、微課、視頻等科技平臺讓家長進入課堂、進入活動、進入宿舍,結合學生參與學校教育之后的實際變化,講授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讓家長有直觀的理解,去了解特殊孩子的教育方法,做好教育配合。
學生在學校培養(yǎng)的良好習慣和生活技能應繼續(xù)在家庭中實踐和鞏固,我們通過家庭學校聯系書,家訪等方式,告知父母有關學生在學校進行生活技能訓練的實踐內容,并獲得了父母的支持與合作。還要求父母鼓勵學生在家中進行簡單的自助服務,并為孩子提供自助服務和幫助他人的機會。逐步幫助學生掌握自助服務的操作技能,并進一步建立對自助服務的信心。通過實踐,我們意識到僅靠教師的積極性來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的適應能力的提高是不夠的。在校教師通過各種訓練,提高生活適應課的教學水平,并制定針對不同學生的實踐訓練計劃,但這必須要與家長合作,訓練計劃需要學生在家中通過長期大量的反復操作,讓學生在實施過程深化提煉,最后內化為自己的技能。只有這樣,智障學生才能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將來能適應生活,為家庭分擔一些煩惱,履行對社會的責任。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獨立生活意識
通過與父母溝通,我們了解到父母經常因憐愛孩子,無條件照顧所有事情,因此這些孩子產生了誤解,父母會幫助他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F在這些孩子都入學了。教師應以各種方式積極教育和指導他們,以增強智障學生的自我生活意識。例如:告訴學生相關的故事,朗誦有關生活自我護理方面的童謠等,以激發(fā)他們動手操作的愿望并增強他們對獨立生活的信心。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反應遲鈍,自我動手能力差,對與錯的辨別力差。對于他們的教育和培訓,除了建立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外,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技能。有意識地讓智障兒童掌握生活中的一些自我保健技能,他們可以初步獲得自助服務并逐步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水平。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訓練難度,適當降低對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的訓練難度。通過各種方法,他們將逐漸擁有照顧自己的技能。
三、結語
簡而言之,在智障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實際,有效利用家庭生活的一切學習資源,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實踐,結合反復的課堂學習和家庭實踐應用,加大學生應用生活技能訓練密度,強化學生運用學校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麗.中重度智障學生交往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7):317-317.
[2]王志云.淺談語言訓練與培智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J].神州,2020,(4):166.
(貴州省金沙縣特殊教育學校 55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