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越
摘要:目的:探究盆底肌肉功能鍛練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在輕度子宮脫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子宮脫垂患者50例,時間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隨機分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25例納入對照組,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鍛練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25例納入觀察組,比較盆底肌力和心理狀態(tài)。結果:干預后4周觀察組盆底肌電結果陰性88.00%,與對照組60.00%相比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相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相關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子宮脫垂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開展盆底肌肉功能鍛練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有助于提高其盆底肌力等級,改善心理狀態(tài),具有很高康復護理價值。
關鍵詞:盆底肌力;盆底肌肉功能鍛練;認知行為干預;焦慮;抑郁
子宮脫垂是典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由盆腔韌帶、肌肉松弛以及薄弱引起,使得支撐子宮的力量下降,導致子宮全部或者部分沿著陰道下降到陰道口外,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需及時接受規(guī)范的康復治療與護理。盆底肌肉功能鍛練是臨床用來改善子宮脫垂問題的重要方式,具有動作簡單易行、不受訓練場地制約等優(yōu)勢,患者可以在家庭自行訓練,促進盆底肌力快速恢復,消除疾病癥狀。搭配認知行為干預可獲得良好的護理及治療效果,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減少影響,提高生活質(zhì)量[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50例子宮脫垂患者,時間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采用隨機方式平均分成兩組。2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大小區(qū)間25歲-38歲,均值(31.02±1.02)歲。2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大小區(qū)間25歲-38歲,均值(30.35±1.10)歲。納入標準:(1)患者對研究知情且同意;(2)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患者;(2)不配合治療與護理;(3)不愿意參加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由臨床護理人員針對產(chǎn)后盆底肌力受損問題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囑咐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積極接受電刺激康復治療,同時遵醫(yī)囑用藥。
1.2.2觀察組
本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盆底肌肉功能鍛練,(1)貓伸展式:雙手雙膝著地,保持大腿與手臂垂直于地面,吸氣同時下沉背部,上揚下巴,抬起臀部;呼氣時將背部拱起,將下巴靠近胸部。上升式仰臥,雙腿并攏慢慢抬起,和地面成30度,停留一會兒再向上抬,和地面成60度,再停留一會兒向上抬和地面成90度。每天練習2-3次,每次2-4組,每組3-5min。(2)腹式呼吸操:取站立位,雙手分別置于前胸和腹部,挺腹吸氣保持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凹陷。按1∶2進行進行節(jié)律呼吸,用鼻吸氣,用嘴作口哨狀呼氣。(3)凱格爾運動:找到骨盆底肌肉,選擇舒適體位躺好并屈曲雙膝,收縮盆底肌肉5s向上提肛,放松10s,間隔10s后重新收縮,反復練習10次為1組,每天做3-4組。認知行為干預:記錄并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程度,指出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認知錯誤,糾正患者認知歪曲。在家屬幫助下與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患者自己發(fā)現(xiàn)認知錯誤和負性情緒,引導其自述并幫助其重建認知,給予示范和引導,疏解心理問題,樹立治療和康復信心。
1.3評價指標
對患者盆底肌電結果進行比較。
使用SAS焦慮與SDS抑郁自評量表對比患者心理狀態(tài),滿分100分,分數(shù)與心理狀態(tài)良好程度負相關。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盆底肌等級比例使用率(%)標識,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統(tǒng)計學評價使用SPSS22.0軟件,分別進行χ2檢驗與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盆底肌電結果
盆底肌電結果比較,如表1。
2.2 心理狀態(tài)
護理前觀察組SAS與SDS評分(56.15±2.15)分與(55.25±3.20)分,與對照組(56.48±2.80)分與(55.30±3.12)分相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21.05±1.85)分與(25.15±3.31)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40.06±2.01)分與(38.63±2.41)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盆底肌力會不斷減弱,容易發(fā)生子宮脫垂,可在任何年齡段發(fā)病,常見于一次或多次分娩的絕經(jīng)后婦女[2]。盆底肌力恢復主要依靠康復訓練實現(xiàn),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盆底肌肉功能鍛煉,動作簡單,容易學,患者可以在康復護理人員指導和演示下,掌握正確的訓練操動作,并且在護理人員監(jiān)督下每天按時完成訓練任務,可對其盆底肌力恢復起到重要作用,盡快提高盆底肌力等級,恢復到產(chǎn)前正常的盆底功能,減少對生活與工作的影響[3]。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主動參與治療和康復,自我發(fā)現(xiàn)負性情緒和認知錯誤,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糾正和改善,獲得良好康復體驗。
本研究中康復訓練4周后,觀察組盆底肌力陰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心理狀態(tài)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說明康復訓練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輕度子宮脫垂患者施行盆底肌肉鍛煉與認知行為干預,可促進肌力提高,改善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彭曦.盆底肌肉鍛煉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8,002(006):196-197.
[2]海影.盆底康復鍛煉聯(lián)合護理干預對盆底肌力及子宮脫垂康復情況的影響[J].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2020,52(10):95-96.
[3]盆底肌肉功能鍛練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在子宮脫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04):113-114.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婦科 陜西西安 7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