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凱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將立足教科版小學科學教學實際分析,以三年級上冊教材中的《水》《空氣》部分內容為基礎,對科教版小學科學教材進行解讀,并契合實際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以期能夠為小學科學教學增磚添瓦。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科學;教材解讀;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041
引言
目前,很多學校教學中對科學的認識度不高,在教學中并沒有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因此針對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仍舊需要關注教學的情況。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親身經歷與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教科版教材的結構安排中也凸顯了這一方面的要求。因此,結合教材內容做進一步解讀很有必要。
一、新課標下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解讀
(一)立足實際,多模塊表達
在教科版小學科學中,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分模塊闡述的。以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水》部分為例。這一部分知識屬于教材中物質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以明線“水的三態(tài)”變化呈現(xiàn)《水到哪里去了》《水沸騰了》《水結冰了》《冰融化了》幾個部分,遵循“物質不變”原則,站在《水能溶解多少物質》《加快溶解》《混合與分離》《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視角,安排了本章的內容,并在每一部分內容中設置了聚焦、探索、研討、拓展模塊。在多模塊表達中,學生可以在與生活實際中常見的水有關的話題引入中,探索和觀察實驗的步驟,并與同學們一起探討水的表現(xiàn)形式。最后,融入拓展延伸部分的內容,更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帶領學生朝著更加深入的知識點探討。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這四個模塊并非固定順序的,教師可以針對實際情況調整不同模塊的運用前提,從而幫助學生體驗物質水在科學領域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二)學習進階,分層次滲透
在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中,采用的是大單元的教學模式。一個主題由七到八個課時組成,且以學習進階、分層次引導的結構分布,契合學生認知發(fā)展布置,課容量大大減少。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空氣》為例,本部分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氣為切入點,緊跟在《水》之后,通過組織學生對比分析,更利于幫助學生懂得空氣與液體和固體之間的聯(lián)系。緊接著,加大難度,以聚焦和探索模塊引導學生,讓學生基于《空氣能占據空間嗎》《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等內容完成調查的基礎上對空氣產生一種能更加全面地認識,在探索中觀察空氣與石頭、水的共同特征。最后,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對固體、液體和氣體有一個初步感知,繼而為后續(xù)教學指導奠定良好的基礎。教材結合這種進階方式分層次滲透引導,更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需求,幫助學生懂得與空氣有關的知識。
二、新課標下教科版小學《科學》教學建議
(一)深度理解課程標準,全面有序開展活動
為滿足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親身經歷與探究為主學習知識的基礎要求,在小學科學指導中,教師也需要緊跟課程標準的要求,理解學生,并針對教學實際情況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從而在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中,完善教學的素材,打造高效科學課堂。以《水能溶解多少物質》部分教學為例,教材運用生活中常見的食鹽、小蘇打為例,喚起學生對水的溶解性的理解。通過教師組織實驗指導學生觀察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變化,并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結合水溶解不同物質的情況分析,完成對比實驗?!痹趯Ρ葘嶒炛?,小組合作探究實驗的方法和材料,分析水的溶解能力。待學生完成基礎活動后,組織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最后,借助拓展資料和課后試驗引導學生更深一步思考影響水的溶解能力的因素。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關注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給予學生以及小組更多的組織引導,以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二)立足學生個體引導,多元方法提高效率
課堂引導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基礎要求,積極融入多元化方法對學生個體進行引導,從而在針對性的引導中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例如,在講解《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完成測量一袋空氣質量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借助打氣筒打入一定量的空氣,使用天平測量記錄空氣的質量。但是學生素質不同,合作探究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驗表現(xiàn)和課堂記錄情況分析,結合精準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通過找出問題,并針對性地提醒學生操作的要點,幫助學生完成實驗。此外,還可以結合小組合作教學法引導學生。在測量空氣的質量的時候,教師可以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原則,鼓勵學生小組探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結語
綜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解讀教材并思考教學方法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有必要立足實踐,契合新課程標準積極探究,從而讓新教材發(fā)揮擁有的價值,助力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紅英.淺談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下的教材及教學分解[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8(10):96-96.
[2]郁波.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修訂說明及教學建議[J].湖北教育:科學課,2017(5):32-37.
貴州省仁懷市高大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