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嫣
2019年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地中小學語文教材統(tǒng)一使用部編版。與蘇教版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的一個明顯改變就是傳統(tǒng)文化篇目的增加。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在不斷提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古詩文教學,讓學生積累古詩文語言從而提升核心素養(yǎng),是亟待解決的。本文進行如下嘗試。
作為提升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重要途徑的朗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必要方法。朱熹有言: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如此方能深刻領會字里行間的意蘊、節(jié)奏和內(nèi)涵,形成“立體學習”。詩詞的讀與其他文章的讀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詩詞停頓進行感受。通常詩詞停頓有以下規(guī)律:五言詩為“二三式”,如“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七言詩一般可劃分為“四三式”,“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當然停頓的劃分標準并不僅僅只有上述兩種,比如還有“七言四頓”“五言三頓”等。教師可結合具體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傳授相關規(guī)律。
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詩詞節(jié)奏進行感受。詩詞停頓與節(jié)奏是密不可分的,不過對兩者進行深層次挖掘仍能發(fā)現(xiàn)不同。在讀詩詞時不僅要注意必要的停頓,還要注重其內(nèi)容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對詩詞進行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如《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一句中,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找到停頓點,掌握其節(jié)奏變化,再和后面兩句連讀,會產(chǎn)生一種在“歌唱”的感覺,“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在對該句進行朗讀時要將重音落在“不”字上,從而將詞人堅定不移的隱退之決心表現(xiàn)出來;在讀“青箬笠”“綠蓑衣”時則應以輕快為主,突出此時的漁翁之樂。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必須要正確把握詩詞節(jié)奏,從而讓學生體會詩詞內(nèi)涵。
最后,要引導學生對詩詞用詞進行深層次感受。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千門萬戶曈曈日”“籬落疏疏一徑深”等詩句中便使用了疊字,朗讀時朗朗上口,意蘊獨特。比如“意欲捕鳴蟬”中“意欲”以及“籬落疏疏一徑深”中“籬落”均用到雙聲手法,而“天光云影共徘徊”中“徘徊”以及“便下襄陽向洛陽”中“襄陽”均用到了疊韻手法。這些極具音韻特色詞語的使用,能夠讓讀者朗誦起來節(jié)奏明晰,悅耳協(xié)調(diào),所以教師在進行這些詩詞的教學時不妨大聲朗誦,讓學生也能深刻體會到音韻之妙。
關于古詩教學,葉圣陶先生曾說:“作者的意境是可以通過文字表述出來的,這種意境界限會因為想象而被放大,這能令人感到快樂,如果一直將重心放在文字上依舊不能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那么就難以體會到這種快樂?!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diào)意境的重要性,采用多元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去拓寬已有的界限,感受最深最美的意境。比如可以通過賞析詞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教學“遙看瀑布掛前川”時,緊扣“掛”字,讓學生想象飛瀑在云霧當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長長的河流一般,讓人感到驚艷,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教學“春風又綠江南岸”,從“入”“到”“滿”“過”這幾個字來理解“綠”字的內(nèi)涵,從視覺和心理上去深入感受這份“綠意”,進而明白作者的用意和用詞的巧妙。教學“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fā)學生進行想象的點應該是“一”這個數(shù)字,讓學生從“出墻”的紅杏聯(lián)想想象園子里開滿了花的場景。想象,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更讓學生通過畫面得到了一次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入選教材的古詩詞畢竟只是我國眾多優(yōu)秀古詩詞作品的冰山一角,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積極開展古詩詞的拓展學習,拓寬自己的詩詞文化視野,豐富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積累,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古詩是同題材的,因此可以以題材為橋梁,比較同一題材的詩詞,進行專題學習。如有關友情和送別的,李白寫的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勃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寫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有關愛國情懷的,李清照、岳飛、陸游、杜甫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如《夏日絕句》《滿江紅》《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些詩詞作品的主題都是一樣的,只是文本的角度和層次不同,思維張力極強。除了讓學生學習同題材的詩詞之外,還要對詩人的作品進行整合,方便學生學習。如可以將《鹿柴》《竹里館》《山居秋暝》《鳥鳴澗》等放在一起學習,通過對比來讓學生感受王維獨特的詩歌風格,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以將陸游的《示兒》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放在一起學習,帶領學生感受陸游博大的愛國情懷;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fā)白帝城》放在一起學習,將杜甫的《絕句》和《絕句二首》放在一起學習。在此基礎上,利用綜合實踐課開展古詩賞讀活動,如“探訪詩仙李白”“走進詩圣杜甫”等,達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綜上所述,古詩詞的課堂教學是豐富多彩的,只要能在教學過程中尋找到恰當?shù)钠鹾宵c,那么古詩詞教學就能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完美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江蘇省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