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吉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人們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這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自理能力與動手能力等。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做了具體論述,并從四方面深入討論了具體對策,以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家庭、學?;顒又行纬闪己玫膭趧恿晳T與勞動技能,形成正確的勞動觀,促進其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發(fā)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6-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91
現階段,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觀念并不強,動手能力逐漸減弱,不利于其健康發(fā)展。因此,學校應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與習慣,在生活和學習中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與勞動知識,從而健康成長。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現狀
(一)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勞動意識較低
現階段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大多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在家里受到父母及長輩的寵愛,沒有機會勞動,無法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甚至不能熟練掌握日常的勞動技能,導致勞動意識匱乏。還有一部分小學生抵觸動手勞動,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學習與成長,勞動應該由家長完成,形成了厭惡勞動、抵觸勞動的思想意識。另外,當前階段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技能相對匱乏,動手操作能力不足?,F階段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大多是打掃衛(wèi)生與家庭勞動,枯燥無趣,因此小學生對力所能及的勞動并沒有耐心完成,在需要勞動時會出現規(guī)避、推諉的現象,導致了其動手能力差,自主能力不足。
(二)學校勞動教育目標不明確
學校是小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首要場所,而學校勞動教育目標不明確,直接降低了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勞動素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紀較低,存在毅力差、耐心不足的特點,而當學生出現學習問題時,教師會用“勞動”作為學習上的“懲罰”,包括打掃、勞作,出現了小學生被動勞動的局面,造成了其抵觸、厭惡的情緒。另外,學校勞動教育往往是為了日常整潔施展的勞動技能,包括打掃、整理、手工等,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勞動觀缺乏引導,學校在日常勞動教育過程中,不能體現出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整合,只將勞動作為一種變相懲罰或者日常整潔的手段,不能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此外,學校并沒有明確的勞動教育參照體系,雖然是有勞動課,卻沒有相對應的教材,教師只能通過網絡尋找一些課件,開展教學活動,缺乏明確的參考和指導,保持了學校勞動教育目標不明確,無法有效組織勞動課,使學校勞動教育陷入困境。
(三)學校勞動教育途徑分散
1.勞動活動整合性差、聯動性差。學校是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觀、勞動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包括勞動課、綜合實踐課等學科,都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并引導其塑造正確的勞動觀?,F階段大部分學校僅將勞動課作為小學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以班內勞動的形式開展,包括打掃衛(wèi)生、拖地、掃地、擦黑板等體力勞動。綜合實踐課也是勞動教育的主戰(zhàn)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包括簡單的手工制作等,因其對小學生文化成績提高作用不足,所以經常被占用,小學生及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度不足。學校勞動教育大多是在教師組織下完成的簡單日?;顒樱靼鍓K整合性差、聯動性不足,無法將勞動和勞動教育有效結合,存在勞動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脫鉤問題,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阻礙較大。
2.學校勞動教育相關配套設施不足。學校勞動教育大多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完成,沒有專職的勞動教師,因此導致了勞動教師隊伍素質不足,管理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標準,造成了學校勞動資源的浪費,影響了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形成。此外,對于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經常會出現勞動懲罰的現象,不僅違背了學校勞動教育的初衷,還容易使學生形成厭惡勞動、抵觸勞動的思想,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阻礙較大。除了教師隊伍不足問題,學校勞動教育的物質保障也存在欠缺,比如經費投入、相關措施、設備、場地都存在欠缺。勞動教師在組織學校勞動教育時,大多以操場、教學樓、班級為場所,并且所需的勞動工具有限,造成了部分學生無法親自體驗勞動的樂趣,阻礙了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實施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是指學生可以動手和實踐操作,以家庭、學校、社會開展的實踐勞動,包括打掃衛(wèi)生、自我打理、勞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等,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與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形成正確的觀念與習慣。下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小學低年級學生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豐富學校勞動教育內容及途徑
1.將勞動教育與各學科教學融合。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其自身年齡特點,勞動意識與勞動素養(yǎng)還不夠完善,對體力勞動容易產生畏懼感,不愿意參與勞動,阻礙了其綜合素質的提升與社會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小學教育階段應針對低年級小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各個學科教育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觀念與意識,為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比如在小學品德課、勞動課、語文課中,部分教學內容會涉及與勞動活動或勞動品質有關內容,任課教師應打破學科界限,不僅講授文化知識,還應實現學科聯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品質與意識。
2.加強各學科教學之間的聯動性。正確的勞動意識、習慣對小學生日后全面素質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因此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時,應將勞動觀念價值融入課程日常教學中,包括綜合實踐學科、語文學科、思想品德學科等,在教學設計時添加勞動的幸福感,設置以勞動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并且在各項勞動活動中培養(yǎng)其形成正確的習慣與意識,為日后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