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晗
【內(nèi)容摘要】針對農(nóng)村初中學生作文無話可說、說不清楚、說不具體等難點,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視野,捕獲“活”的素材;利用多媒體,教會學生觀察和感悟,學會寫作真人真事、真情實感;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記錄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利用多媒體進行各種文體的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達到預期課程教學目標。
【關鍵詞】多媒體 ?初中學生 ?作文教學
多年來,農(nóng)村初中的作文教學在泥淖中爬行,不少教師和家長都認為作文難提高,認為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分快的科目上。在這種思維模式的影響下,許多農(nóng)村小學初中的作文課上追求短平快的教學模式,老師用“套路”,學生靠“瞎編”,平時不注重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提煉主題,寫出來的作文當然言之無物,記敘文少有真情,議論文假、大、空論調(diào)泛濫等現(xiàn)象十分普遍。
作文本應該是反映世界、思考生活、創(chuàng)造藝術的高級人類活動,何以成了學生怕寫老師怕教的課程內(nèi)容?究其原因,還是應試教育思維模式在作怪。相當多的教師、學生、家長都認為寫作文就是為了考試,作文雖然占分多,但提分慢,不易拉開分數(shù),差不多就行了。這種思潮偏離了作文的初衷,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規(guī)律和《語文課程標準》對7~9年級作文的要求,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和內(nèi)在動力。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作文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要求寫作要表達出真摯的情感,表達出作者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真切感受。要觀察到生活的多個角度、捕捉到事物的特征并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信奉這一基本要求,在作文教學中摸索,將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與作文課有機結合,探索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力求使學生不怕作文、樂于作文的教學征途中做了一些有效的嘗試。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寬學生視野,捕獲“活”的素材
西部地區(qū)農(nóng)村學生由于當?shù)厣鐣罹窒?,學生普遍生活內(nèi)容單一,課外閱讀少,接觸社會的機會少,視野相對狹窄,寫作文時往往無話可說。為了完成作文任務,就不得不抄襲瞎編。鑒于這一種情況,筆者在教學中力求利用多媒體開闊學生視野,拓寬知識面,豐富作文教學資源,有意識地給他們提供基本材料,讓他們“有米下鍋”。
寫熱愛家鄉(xiāng)類題材的作文時,事先布置任務,讓學生上網(wǎng)了解關于家鄉(xiāng)的信息。作為教師,自己也不閑著,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配上圖片制作成PPT,系統(tǒng)且有重點地介紹家鄉(xiāng)天水,把包括家鄉(xiāng)的歷史、地方文化、名人、風景名勝、名優(yōu)特產(chǎn)等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堂深入了解家鄉(xiāng),并且把多媒體展示內(nèi)容跟自己的原有認識以及搜集到的資料加以對比、聯(lián)系,對家鄉(xiāng)形成了全面的認識。這當然還不夠,還要將信息篩選、內(nèi)化,然后才能有條理有重點地寫成作文。于是筆者通過投影播放《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學生閱讀后深有感觸,通過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學生討論本次作文題目“家鄉(xiāng)的____”,并提出寫作要求。首先要求學生先把題目填寫完整,可以從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特產(chǎn)小吃等各方面著眼,有重點地寫某一個方面。第二天作文收上來,果然有起色,學生一改沒話可說的局面,大多數(shù)學生洋洋灑灑數(shù)百字,顯得內(nèi)容充實具體,并且涌現(xiàn)出了幾篇相當有見地的作文,學生對多媒體作文教學有了一致的認同。后來,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生寫祖國,筆者把自己足跡所到之處親自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制作成課件展示出來,讓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瀏覽祖國美景,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并且把筆者親身經(jīng)歷的風土人情和獨特感受講述給他們。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或從書本上得來的,或從家人親朋處聽說的,或者還有個別學生隨家人出游得到的印象,進行聯(lián)系、篩選、加工,確定好自己所要的題材,有重點地描述出來,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加之有些同學能夠?qū)⒆约旱母惺?、情感融會貫通到作文當中,就會產(chǎn)生“更上一層樓”的效果。
二、教會學生觀察和感悟,學會寫作真人真事、真情實感
學生寫作文時遇到的另一大困難是寫不清楚,寫不具體。出現(xiàn)這一困難的原因往往是不會觀察。沒有觀察,心里就沒有具體的物象,胸無成竹如何能寫出具體的東西來呢?觀察要靠平時的積累,教會學生觀察,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上完成。寫一種小動物,比如寫貓,可以借助網(wǎng)絡視頻播放,教學生觀察貓的形狀、動作、生活習性,甚至細小到貓的眼睛的變化、口鼻的形態(tài)、胡子的走向等等。有了這些觀察,學生對本來熟悉的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寫作時就不會籠統(tǒng)粗略了。比如有一次作文課描寫秋天,學生對秋天很熟悉,但要具體地寫卻無從下筆。筆者就播放事先制作的PPT,一幅幅秋天的圖片:地里堆成小山的蘋果、豐收了的玉米,農(nóng)家屋檐下曬著的紅彤彤的辣椒,五彩繽紛的山林,火焰一般的楓葉,清澈的小溪流水……讓學生集中精力有目的地進行觀察,然后讓他們說出看到了秋天的什么,有什么感受。由于通過多媒體已經(jīng)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腦海里對秋天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就有具體內(nèi)容可寫了。教會學生觀察方法,定點觀察法、移步換景法、時間變換法,將觀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圖像擴展到實景。這樣的練習經(jīng)常做,使學生學會了正確的觀察方法,養(yǎng)成了愛觀察的習慣。
三、教學生自制美篇,拍抖音,記錄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學生普遍對作文有所懼怕,筆者就讓他們自由地做輕松愉快的事。比如制作美篇、拍抖音,就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美篇需要將圖片用文字串聯(lián)起來的。每一張圖片的選擇都有目的性,都要服從整個美篇的主題,這樣學生從潛意識里學會了圍繞主題選材。然后給每一張圖片配上有特色的文字,學習簡練準確地記錄生活。通過圖配文,圖文并茂,突出風格,讓學生體會作文“來自生活,高于生活”的真正意義。抖音短視頻是需要配樂,甚至配臺詞的,讓學生一邊拍,一邊口頭介紹,也是一種短小的口頭作文訓練。今年早些時候筆者們組織學生參加了一次以“節(jié)約糧食、反對浪費”為主題的短視頻大賽,學生們利用平時訓練過的方法,從確定主題到搜集材料,從剪輯視頻到配文字,整個過程下來搞得井井有條,圖文并茂,表現(xiàn)出孩子們對生活和社會問題的興趣和見解。活動中雖有難度,但是看不出有哪位同學被困難嚇到,反而是興趣十足,能夠迎難而上,無形中完成了一次較高質(zhì)量的作文訓練。這種作文的形式,學生喜聞樂見,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完成了作文,對克服“怕”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采用多媒體進行文體訓練
各種文體的作文,均可以采取多媒體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借助多媒體進行記敘文散文的訓練。義務教育階段的記敘文旨在培養(yǎng)學生按時間順序敘述一件完整事件的能力,鍛煉學生寫人敘事的基本技能,并對基本的人物描寫、景物描寫方面的技能有一定的識別和掌握。初中階段相較于小學階段,作文在反映生活和自然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力求能夠反映更加廣泛的生活畫面,加深對自然萬物的認識。而這些方法和要求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加之初中階段接觸到的文體更多,對于學生來講,他們通常會感到抽象,無法很快吸收和消化。鑒于這種情況,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那些抽象的文體知識、寫作技巧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寫作過程中,筆者們借助白板投影,對有關知識加以說明;或者播放某一故事情節(jié)片段,讓學生按影片敘事順序?qū)⑵鋽懴聛?。在教學了朱自清的《背影》以后,要求學生抓住親人的某一片段動作,來描寫親子之間的愛。這時,將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片段用白板播放出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看見背影”“刻畫背影”“懷念背影”的寫法,尤其是“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及動作的描寫。課后觀察自己的父母親在為子女操勞時的某一片段進行仿寫,這樣學生心里有了一定的內(nèi)容定位,表現(xiàn)方法定位,就再不會無目的地亂撞了,從而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來。
借助多媒體進行說明文訓練。學習了《中國石拱橋》后,筆者讓學生介紹家鄉(xiāng)的一座橋。這時,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有關橋的知識,讓學生全方位認識橋。然后播放中國一些著名的橋,如斷橋、趙州橋、盧溝橋、南京長江大橋、果子溝大橋等。有了全面了解以后,再按圖索驥,尋找并觀察家鄉(xiāng)的橋,做到有話可說,說得準確到位。同樣的方法,可以寫介紹一種動植物,制作一種美食等題材的說明文。
借助多媒體進行應用文訓練。比如“書信化”作文,這是一種以生活為文的好辦法。具體做法是:以寫信代替作文,老師提出寫作要求,結合指定的內(nèi)容作文。這樣學生會覺得更加自由,便于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因而樂于接受。因為在寫信中自由地傾注了自己的感情,所以寫出來的文字更有真情實感。在國慶70周年前夕,筆者跟學生一起觀看女排世界杯中國女排十一連勝的部分賽事片段,并要求學生在國慶假期間自行觀看賽事,并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慶,寫《給女排姐姐的一封信》,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學習女排精神。這樣,學生可以輕松地寫作,寫出來的文章不再是瞎編,而是有感而發(fā),寫出了真實感受。
除此之外,也可以把作文“表演化”,發(fā)動學生將有意義的見聞、故事編成相聲、話劇、小品等,在班上表演,有條件的同學可錄制視頻,在班上播放。這些活潑多樣的寫作方式,能克服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鍛煉他們敘述見聞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多媒體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寫作文,不再“難為無米之炊”,不再因為沒話可說而苦惱,讓學生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引導下不怕作文,愛上作文。當然,寫作能力的提升,主要取決于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深刻認識與感悟,也取決于運用合理的方法不斷地練習。多媒體的介入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在激發(fā)興趣、方法指導等方面有較好效果,在構建作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時,不可依賴于此。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2] 孫婧雅. 初探多媒體對作文教學的優(yōu)化作用[J]. 語文課內(nèi)外,2019(04).
[3] 于永龍. 運用多媒體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J]. 甘肅教育,2019(06).
[4] 司紀茹.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07).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馬跑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