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能力是綜合素質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積極作用。結合閱讀教學實踐,探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有效方法
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其中閱讀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單方面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閱讀效果不佳。新課標頒布后,教學模式不斷改變,課堂教學朝著多樣化、趣味化的方向發(fā)展。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關注教學質量,而且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yǎng)初中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大多數時間都用到了試卷講評上,這容易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在閱讀理解部分,學生通常是從題目的角度閱讀文本,缺乏個人理解,影響了其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首先,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其認知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對于一些句子的結構以及材料內容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閱讀訓練的支持。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是口語和寫作兩方面的結合,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學習文字表達技巧,并通過教師的深入講解進一步理解句子的含義。最后,閱讀能力 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其對于漢語的語法、字詞、結構等知識的認識并不徹底,在閱讀理解部分經常出現失分,這就是學生語言的淺顯化表現。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初中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但是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
第一,教學模式不能滿足語文閱讀教學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負責講,學生主要負責聽,忽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受。第二,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限。雖然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但很多學生表示在課下沒有時間開展課外閱讀,并表示課外閱讀屬于自主學習,教師不檢查,所以產生了懈怠性心理。第三,學生不能正確選擇閱讀內容。初中生的課外讀物復雜多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時并不能正確認識閱讀的意義,需要教師對閱讀內容加以講解,并在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現,同樣也是鼓勵學生積極閱讀的重要條件。學生在閱讀課上如果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就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出現上課走神等情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文章的主旨,明確閱讀的收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實踐活動,把課堂交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的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通過課后分享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管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給學生足夠的話語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例如,要求學生閱讀經典名著《三國演義》,可以引導學生先回顧教材中《三國演義》的節(jié)選,如《草船借箭》《群英會》《楊修之死》等,以此為基點引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閱讀。經過一個學期的閱讀再來開展“全班同學品三國”的自由討論會。討論會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說出閱讀《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然后嘗試將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從而讓閱讀真正地展現人本主義思想,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在朗誦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并不僅僅針對小說閱讀,還包括對說明文、散文等文體作品的閱讀。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有限,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可鼓勵學生選擇優(yōu)美的詞句或者是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進行誦讀,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通過有效的朗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教材中推薦的一些文章,也可以選擇一些課外的讀物,學生通過誦讀的形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閱讀學習中來。比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朗誦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在活動的激勵下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愛上閱讀。教師可以將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所有古詩進行匯總,然后作為比賽題目,引導學生從中選擇作為朗誦比賽的題目,然后進行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便能夠在朗朗讀書聲中提升閱讀能力。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結合課堂實際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并通過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初中生學習精力有限,加之正處于青春期,學習時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學生的需求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理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閱讀、小組討論閱讀、課堂分享閱讀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教學。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文化苦旅》時要鼓勵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學生會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書中的山水風物,感悟作者的情感,了解人生真諦。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有聲閱讀、讀聽結合等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以便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教師引導學生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中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很多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和需求,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并通過問題提出、課后分享的方式督促學生主動閱讀。比如,在閱讀《魯賓遜漂流記》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章節(jié)閱讀,引導學生以天、周、月為單位設置閱讀計劃,并圍繞相應的設置情況來制定評價表格,讓分章節(jié)閱讀落實到每一次閱讀實踐中,引導學生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閱讀完一本書。最好是師生同讀一本書,然后就感興趣的問題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以此來引導學生提高閱讀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亢建英.談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的教學要點構架[J].學周刊,2021(12).
[2]蔡天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方法初探[J].考試周刊,2021(21).
[3]李俊陽.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 讀能力[J].考試周刊,2021(20).
作者簡介:石喜蓮(1977— ),女,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南湖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