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寫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重點知識內(nèi)容,同時也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基本功之一,語文寫作不但可對學生運用和組合語文詞句的能力進行鍛煉,同時還可增強其表達情感和敘述事物的能力,對其后續(xù)語文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和裨益,尤其是對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打好語文寫作的基本功尤為重要。但不少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不大,同時在寫作時存在寫作內(nèi)容蒼白空洞、寫作邏輯混亂跳躍的情況,與其認知水平和語言積累有限有關(guān)。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去學習,去尋找適合自己習作的素材,激發(fā)其寫作欲望,豐富其情感表達,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語文寫作的水平和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5-138-03
【本文著錄格式】胡蓉.將寫作教學植根生活沃土——談小學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J].課外語文,2021,20(25):138-140.
隨著現(xiàn)代社會教育思想的轉(zhuǎn)變,許多教育工作者認為教育的最好方式不在于被動灌輸和填鴨教育,而在于主動學習和靈活思考。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讓學生明悟生活的變化,而我們的日常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而在這些變化中無處不存在教育意義,教師應在充分理解和領會生活化教育的思想的前提下,將其合理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明白生活就是寫作的來源,是孩子們最好的啟蒙老師,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和素材。語文寫作因生活而來,更應該回歸到生活中去,因此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應是對日常事物的升華感悟,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使其在生活中找到寫作靈感,激發(fā)其寫作動力,提升其寫作水平。
一、小學語文開展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意義
(一)突破學生作文寫作的瓶頸
語文教學的普遍難點在于寫作,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知識本就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必須提升其共情能力,只有學生在真聽真看真感受時,才能寫出動人心弦的好作品。然而如何把握情感,卻是最難教授的,即便教師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詳細講解,學生也無法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通過構(gòu)筑虛擬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真正地體會情感表達。這主要是為了配合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較差的特點,以此突破寫作瓶頸,增強寫作自信。
(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雖然是一門抽象學科,但實際上教學內(nèi)容極為豐富,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知識,還應該注重對其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培養(yǎng)。當學生擁有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時,其情感表達能力也會較為豐富,同時這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使其感受到語文學科的文化魅力,激發(fā)其想要用文字表達的欲望,并在語文教學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拉近學生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明悟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提高其整體的人文素養(yǎng)水平。
(三)提高寫作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
通常情況下,一篇動人心弦的文章往往并非因為作者的寫作技巧有多么華麗和高超,而是作者通過文字向讀者傳遞出了真情實感的表達,讓閱讀它的人產(chǎn)生了共情心理,跟著文章的發(fā)展走向,讀者的內(nèi)心情緒也隨之一波三折,最后產(chǎn)生思想共鳴與精神升華。這樣的作品往往將情感表達作為核心樞紐,以樸實簡單的文字作為表達形式,乍看之下沒有什么,細看之下卻是氣象萬千,內(nèi)容豐富,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靈活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融入課堂教學中,集中其注意力,激發(fā)其好奇心,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開展對策
(一)拓展閱讀空間,豐富語言積累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jīng)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短短數(shù)言竟言簡意賅地道出了閱讀和寫作的關(guān)系,更是說明了良好的寫作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沒有閱讀積累的文化功底,寫作就不可能有堅實豐富的功力,小學生作文寫作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寫作空洞無神,內(nèi)容蒼白無力,正是與其缺少文章閱讀息息相關(guān)。而既往的課標中也要求學生必須通過閱讀來提升個人思維能力,拓展世界觀和學習前人經(jīng)驗,以此來提高自我的寫作水平。因此,小學階段的學生要想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就必須通過閱讀大量的課外書來實現(xiàn)。這是因為小學生的世界觀、思維表達普遍較為局促,缺乏生活經(jīng)驗,而閱讀大量的優(yōu)秀文章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字審美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表達,以此提高自我的寫作水平。但是,寫作是對字詞的組合和應用,是內(nèi)心表達和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機結(jié)合閱讀和寫作,將寫作根植于閱讀這片土壤中,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寫作的營養(yǎng)和要素,從而持續(xù)提高寫作水平。
1.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課堂”,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意義重大,可以說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能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如果家庭中只有充盈的物質(zhì)條件,而缺乏精神教育,那么同樣也無法讓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家長要為學生構(gòu)建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書香氣息散落在家庭的每個角落。比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為學生特地開辟一個“讀書天地”,引導家長經(jīng)常抽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書籍,這樣也會讓孩子更有動力,進而提升閱讀表達能力,加強寫作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舉辦公共課堂或親子活動為營造良好家庭閱讀氛圍打下基礎。另外,要求學生每日閱讀一小時課外書,將閱讀教育由學校延伸至家庭,并采取星星貼紙作為打卡獎勵,以此激勵學生主動和積極閱讀。
例如,在教學完課文《女媧補天》后,教師可以以“探秘中國古代神話”為主題,在班級中組織親子閱讀活動,讓每個學生和家庭可以選擇一則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進行分享式閱讀,并讓每個學生自己總結(jié)故事內(nèi)容,說出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投票評選出“書香家庭”。舉辦親子閱讀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家長可以通過故事中表達的內(nèi)涵,來給予孩子教育和思想啟蒙。而大量的閱讀,不但可以刺激學生的思維活力,還可以鍛煉其思維表達和邏輯思考能力,并在文章閱讀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積極向上、陽光樂觀、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的價值觀。閱讀本身也是一個邊讀邊理解的過程,讀得越多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越強,對其寫作方面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是大有裨益的。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所思所感都會反饋在寫作上,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字感悟能力,還能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2.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氣氛
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學校,在寫作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閱讀和勤于動筆的習慣,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營造班級閱讀環(huán)境。例如每周抽出一節(jié)語文課作為閱讀課,在閱讀課上,教師與學生可共同分享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舉辦閱讀分享活動和班級淘書會,促使學生養(yǎng)成博覽群書和熱愛書籍的習慣,并開展制作手抄報活動,要求學生在每讀完一本書后,可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制作成手抄報的形式,這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書籍的理解,而且可鍛煉其動手能力。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片段,積累豐厚的語言底蘊。同時教師還可將制作精美的閱讀卡上傳至班級群,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在每天早自習,可指導學生誦讀優(yōu)文佳作,提升其美學鑒賞能力,豐富其情感表達,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的《生活萬花筒》這一習作要求,以《我家的杏熟了》為示范,進行手抄報的編繪。教師可要求學生觀察生活中點滴小事,并以手抄報的形式記錄下來,具體內(nèi)容任意發(fā)揮,不加限制,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小事,并將其一件件地填充在手抄報的過程不但能夠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細微事物的能力,還能夠豐富其邏輯表達、圖文表達能力,并且設計手抄報不但要求排版整齊美觀,更要求其具備一定的美學鑒賞能力。同時在設計手抄報的過程中,還需要學生查閱大量文獻,摘錄優(yōu)美詞句,這不但是其對優(yōu)美詞句的組合運用的考校,更是考驗其對文體的統(tǒng)籌運用能力,不但增加了閱讀量,同時提升了寫作能力。
(二)豐富生活體驗,注意積累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由此可見,寫作與生活根本就是一根同體,密不可分。如果作文中缺乏生活氣息,那么勢必難以引發(fā)讀者共鳴。因此要想解決學生寫作時文思艱難、語言蒼白這一問題,就應該積極地豐富學生的課內(nèi)外生活,引導學生充分走進生活和體驗生活,在寫作中融入生活氣息。那么該如何通過組織生活來開展寫作教學呢?
1.豐富校園活動
首先,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抓住小學階段學生好奇心旺盛和愛玩好動的天性,舉辦具有文化特色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在開展作為教學的時候要密切利用我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比如在端午節(jié)前夕,教師就可以端午節(jié)為題在班級舉辦相關(guān)活動,教師可提前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然后班級的端午活動中,教授同學們包粽子的方法,還可邀請學生家長與學生一起同樂。在包粽子期間,教師還可不失時機地詢問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意義,如無學生能夠回答,就親自講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使他們了解到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存在的。這樣做不但能夠為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注入新鮮的活力,還增進了師生及家長間的關(guān)系,同時可幫助其積累大量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nèi)容。
2.豐富校外活動
俗話說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寫作就是讓學生記錄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豐富學生的校外活動,展開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促使其用心感受和體驗社會生活,記錄社會活動中的見聞,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積累寫作的有關(guān)素材。例如,教師可通過春游或秋游活動,帶領學生充分感受自然和親近自然,帶領學生認識多種多樣的花草樹木,帶他們了解生物的成長過程,并了解昆蟲鳥獸的生活習性,還可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如街頭義賣活動、人道義工服務等。在這些社會體驗活動過程中,學生不但體驗了勞動的滋味,同時又為自己的寫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
3.回歸生活,用心感悟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標》中指出五六年級的學生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觀察生活的習慣,要積極地豐富自己的見聞之路,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由此可見,讓學生回歸生活,感受生活的意義是進行寫作的基礎。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個個受到家里長輩的千寵百愛,不知道什么是父愛母愛,認為父母的愛就是一味地付出,自己應該理所應當?shù)亟邮苓@份愛的付出,不懂得體會父母的辛勞,以至于許多寫父愛或母愛之類的作文總是那么的千篇一律,如“雨中送傘”“蒼白鬢角”等,寫作套路空洞、蒼白,缺乏真情實感。造成這樣的批量水文的原因在于學生從未細心觀察過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平日的生活中,總是父母一味地付出,自己一味地接受,卻從沒有想過自己能為父母做點什么。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布置一篇以《我能為您做點什么》為題目的作文,要求學生為父親、母親、奶奶、爺爺、外公、外婆等做一些事情,可以是洗腳、捶背、散步等,事情不限,并將這件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作文,以此加強學生的實際感受,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欲望,豐富個人的情感感受,真正地珍視情感付出,提高寫作水準。
三、結(jié)語
生活是寫作的來源,脫離了生活的寫作,必然是空洞蒼白且乏味的。要想讓學生寫出情感真摯、沁人心脾的好文章,就需要將作文教學植根于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去體驗、去感受,將自己的生活點滴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逐漸養(yǎng)成熱愛記錄、寫作的習慣。同時以“引路人”的角色,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和鼓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有效培養(yǎng)其文學素養(yǎng),如此才能讓學生敢于創(chuàng)作、樂于表達,真正將生活書寫,并感受生活之美好。
參考文獻
[1]朱應芳.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3).
[2]李雪飛.以文為媒,生活教學——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2).
[3]楊勤家.回歸生活 靈動作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10).
[4]黃凌燕.探究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應用[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12).
[5]沈業(yè)標.關(guān)于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0(32).
作者簡介:胡蓉,女,1991年生,江蘇蘇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