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快樂讀書吧》《讀書真快樂》等欄目的出現(xiàn),讓整本書閱讀由“自選動作”變成了“必選動作”。這也意味著整本書閱讀不再是師生隨性的淺閱讀,而應成為有方向、有方法、有發(fā)現(xiàn)的深閱讀。語文教師要能挖掘出整本書閱讀的“料”與“法”,幫助學生提升整本書閱讀能力。本期《專題研究》欄目的3篇文章,明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向,提取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鋪設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細化推進的路徑。
摘要:教材將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到了新高度,應讓“快樂”“讀書吧”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向。“快樂”閱讀,就是要讓學生拿到打開整本書的“閱讀鑰匙”,學會閱讀,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讓學生通過比照、思辨等方式,走進整本書的“內(nèi)在世界”,發(fā)現(xiàn)別樣的快樂;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讀整本書,享受多輪閱讀的快樂。在“讀書吧”中閱讀,要讓學生學會與作者、與整本書內(nèi)容深度對話,學會與他人分享。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教學;閱讀興趣;閱讀場域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精心編排了《快樂讀書吧》等欄目,向師生推介了40多本經(jīng)典文學作品,旨在漸次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逐漸愛上閱讀,并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犊鞓纷x書吧》等創(chuàng)新欄目的出場,將整本書閱讀教學提到了新高度,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新趨勢。
《快樂讀書吧》等欄目的內(nèi)容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課外鏈接”,也不同于各地、各校或者各位語文教師自發(fā)推介的課外閱讀書目。教材中的每篇課文、每個學習活動,甚至每個插圖、表格等都是教學內(nèi)容,都與整本書閱讀緊密相關。故而,整本書閱讀教學推進過程中,教材中呈現(xiàn)的所有內(nèi)容都需要語文教師將其轉(zhuǎn)化成教學內(nèi)容,以適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欄目中推介閱讀的書目,語文教師均應深讀、研讀。引導學生讀一整本書,恰如教學一篇精讀課文,當以多節(jié)課時的方式深入推進,還要比一般課文的教學來得更深入、更透徹,而不能只將欄目推介書目簡單地做一兩課時的導讀激趣、淺表分享。竊以為,讓整本書閱讀教學走向深入,“快樂+讀書吧”是應有指向。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要營造“快樂”的閱讀氛圍
整本書閱讀教學并非是讓學生硬性堆砌“每日固定的閱讀量”“好詞好句摘抄”“精彩片段背誦”“閱讀感受撰寫”“閱讀欣賞積累”等,不是讓學生沒完沒了、無休止地“閱讀勞作”,這樣的話,只會讓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望而卻步。沒了快樂,何談喜歡?整本書閱讀教學,讓學生“快樂”是前提。
首先,整本書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拿到打開整本書的“閱讀鑰匙”,學會閱讀,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用“閱讀鑰匙”打開整本書,一般來說,就是引領學生以“目測”的方式,感受整本書的“外在款型”,即通過初步的資料搜集,大致了解整本書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寫作特點等,初步把握閱讀整本書的方向。如果整本書是匯編,涉及某種題材,那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先了解與這類題材相關的資料,做到腦中有“閱讀鑰匙”,胸有成竹去閱讀。以三年級下冊推薦的整本書《中國古代寓言》為例,教師若不做任何引導,學生大多也能讀懂書中選入的寓言故事,或者也能在閱讀中萌發(fā)一些感觸,但這種讀,往往是就故事讀故事,容易“一盤散沙”、浮于表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此閱讀,找不到“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古代寓言規(guī)律”的真正快樂。對此,教師不妨引領學生從了解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基本特點出發(fā),幫助學生找到閱讀寓言的“鑰匙”。實際上,“寓言”一詞最早見于《莊子》的寓言篇。我國寓言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色。一則在內(nèi)容上,我國古代寓言多以人物故事為主。究其原因,農(nóng)業(yè)勞動造就了我們民族不善于幻想的心理,反映了中華民族重視人事的民族性格。這樣的性格表現(xiàn)在寓言創(chuàng)作上便是大量引入人物和歷史故事。二則在思想上,我國古代寓言多產(chǎn)生于官員文人的書齋,具有較重的為官色彩。三則在語言上,我國古代寓言較好地保留了簡潔明快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從寓言中誕生了許多成語。
其次,學生拿到“閱讀鑰匙”、感受到整本書的“外在款型”后,就可以指引他們通過比照、思辨等方式,走進整本書的“內(nèi)在世界”,從中發(fā)現(xiàn)別樣的快樂。此時,教師需要請學生立足整本書的內(nèi)容,選取幾個可以探討的閱讀話題,并以對比、思辨等方式,深研細磨書中的內(nèi)容,做到既能整體把握,又能局部領會,抓取書背后潛藏的深層主旨。仍以讀《中國古代寓言》為例,如果只教單篇寓言,信息量偏少,思維含量偏低,缺乏閱讀挑戰(zhàn),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容易被調(diào)動。既然整本書談到的寓言都以古文的形式呈現(xiàn),那教師完全可以放眼整本書,采用互文閱讀的形式,讓學生對書中不同寓言的文白表達、形象塑造、情節(jié)鋪展、主題立意等做比照,多角度感受寓言內(nèi)容,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從單篇孤立的寓言作品走向多元的互文學習,能讓學生在更加豐富的主題下對寓言做更深入的探究,進而挖掘到寓言的內(nèi)核。此外,讀寓言、學寓言,光是悅納不行,還要學習思維方式。如果沒有體驗,沒有經(jīng)歷,寓言中的道理及其所包含的思維方式就很難被認同。因此,教師有必要提醒學生關注寓言中的矛盾之處、荒誕之處和反常之處,引發(fā)思考與爭辯,作出判斷與推理,在提升學生閱讀思辨能力的同時,讓他們進一步領悟微小故事背后的宏大主題。讓學生在領會寓言寓意之后進行思辨,在不合理處尋找其合理的存在價值,在對話與爭辯中修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使思辨成為自身的思維方式。
再次,整本書閱讀還要讓學生拎起整本書的“提線木偶”,從多個角度反復走進整本書,享受多輪閱讀的快樂。這多個角度,可以輻射到整本書涉及的背景、作者、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寫法等層面。如,《童年》是六年級上冊推介的書目,是一部兒童小說,筆者與學生共讀時立體架構(gòu)整本書,將閱讀的維度指向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寫法“四根線”?!暗谝桓€”,從情節(jié)角度,梳理苦難命運的人生百態(tài),體悟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生活的無限艱難。小說描寫的沙俄時代,底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面對諸多苦痛,有人選擇樂觀面對,有人勾心斗角算計別人,有人為了生存出賣靈魂、出賣尊嚴。主人公阿廖沙在房客“好事情”和外祖母等人影響下,以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阿廖沙的這種態(tài)度,正是作者對苦難的認識,是對社會人生的態(tài)度。這本小說向讀者傳遞的是自強不息的正能量?!暗诙€”,從人物角度,走近個性鮮明的市井人物,探究黑暗社會里不同人迥異的性格特征。《童年》塑造的人物形象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以外祖父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比如兩個舅舅、阿廖沙的繼父等。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祖父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和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臟、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另一類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比如“好事情”、小茨岡等,都是阿廖沙喜歡與崇敬的人。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向往。“第三根線”,從環(huán)境角度,咀嚼底層人們的辛酸苦楚,品析污濁環(huán)境里的不屈能量?!锻辍访枋隽税⒘紊硰娜龤q到十歲的童年生活情景。在那樣的污濁環(huán)境里,卻還有另外一種力量支撐著他,那就是外祖母的善良與公正、茨岡人的樂觀與淳樸,還有老工人葛利高里的正直品質(zhì)。這些人讓他慣常憂愁的生活里多了些許歡樂。這樣的環(huán)境在烘托阿廖沙成長經(jīng)歷的同時,也生動再現(xiàn)了當時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揭露和抨擊了幾世紀以來形成的愚昧落后、自私貪婪的小市民的痼疾,更表現(xiàn)了一個底層孩子生活的艱辛和革命意識的覺醒過程。“第四根線”,從表達的角度,品味文本創(chuàng)作的個性特點,感受冷酷無情中閃現(xiàn)的人性的耀眼光芒。整部小說雖低沉、嚴肅,但從一個孩子的視角進行描述,又給一幕幕悲劇蒙上了天真爛漫的色彩,使人在黑暗中尚能看到光明,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zhàn)勝悲劇命運的強大力量。
二、整本書閱讀教學要創(chuàng)設“讀書吧”的閱讀場域
之所以采用“讀書吧”的提法,有更深層的用意。我們可以將“讀書吧”看作一個動詞,意在發(fā)出讓學生讀書的呼吁。但筆者更愿意將它看作一個名詞,類同于“酒吧”“網(wǎng)吧”“咖啡吧”,意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匯集眾多推介書籍和許多頗具人文情懷的熱心“書友”,實現(xiàn)對不同書內(nèi)容的多元的、深層的交流。這也是整本書閱讀的旨歸。一般來說,被稱為“××吧”的場合中,參與角色主體常常葆有一種自由、輕松、投入的交流狀態(tài),他們專門進行閱讀推介與分享。更廣義地說,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讀書派”“讀書社”“讀書云”等團體形式。
在“讀書吧”的閱讀場域中,可以讓學生學會與作者深度對話。作者會把自己的思想與意圖藏在故事里面。學生投入整本書閱讀,不能只隨著情節(jié)喜怒哀樂,然后了事。“讀書吧”狀態(tài)下的整本書閱讀,學生首先要學會與作者深度對話。如,五年級推薦的整本書閱讀書目《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不僅是一個跌宕起伏、神秘奇幻的歷險故事,更是一次師徒四人飽經(jīng)磨礪、獲得成功、拔節(jié)成長的勵志之作。師徒四人走了十萬八千里,一路翻山越嶺,經(jīng)受了無數(shù)的考驗和磨難。無論是兇險的環(huán)境,還是兇惡的妖魔,抑或佛祖嚴峻的考驗,都沒能阻止師徒四人一路西行的腳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雖然四個人各有缺點和不足,但在整個取經(jīng)過程中,他們都很好地盡到了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發(fā)揮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師徒四人在共同經(jīng)歷磨難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沖突不斷到后來的彼此信任、彼此溫暖,最終抱聚成團,成就了一番偉大的功業(yè),也成就了越來越好的自己。他們都在痛苦的磨礪和彼此的磨合之中不斷蛻變,不斷提升。作者通過一段漫長的敘事,就是在反復告誡世人:古往今來,幾乎每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段奮斗史;成長,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場殘酷的自我對抗。閱讀過程中,帶著學生多次走進各式各樣降妖除魔的情節(jié)沖突,多次深層碰撞,多次對話作者,學生終會生成深刻的閱讀感悟,收獲深層次的快樂。
在“讀書吧”的閱讀場域中,可以讓學生學會與整本書內(nèi)容深度對話。整本書與單篇文本的最大不同處,就是給讀者提供了諸多信息源,也就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世界。對此,教師要啟發(fā)他們善于“左顧右盼”“瞻前顧后”,善于帶著猜想與驗證走上閱讀旅程,培養(yǎng)閱讀敏感力,善于捕捉整本書中的“相似點”“矛盾點”“沖突點”等。還以《西游記》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變化”,如:“取經(jīng)前后,孫悟空的性格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性格頑劣的‘潑猴成長為有情有義的‘斗戰(zhàn)勝佛,其蛻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也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關鍵情節(jié),列表梳理出孫悟空取經(jīng)前后經(jīng)歷的關鍵事件以及性格表現(xiàn),其中的變化便一目了然。走進文本,還可以引導學生用上想象、遷移等方式,如提問“書中的誰最像你自己”“書中有你同桌的形象嗎”“你有過與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類似的經(jīng)歷嗎?哪怕很短的一段時間”等,讓學生走進書中,真正與書中的人和事深度對話。一旦學生擁有了這樣的閱讀思維,整本書閱讀就不再是單單地“看人家”,而變得“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也就會變成學生自主建構(gòu)、創(chuàng)生的過程,讓個體生命變得更有張力,讓個體思維變得更有活力,讓個體穩(wěn)步踏實地逐步蛻變?yōu)橛虚喿x素養(yǎng)的人。
在“讀書吧”的閱讀場域中,可以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分享?!白x書吧”狀態(tài)下的整本書閱讀,內(nèi)在表現(xiàn)是做一個愛閱讀、會閱讀的閱讀者,外顯表現(xiàn)則是做一個樂于且善于分享的閱讀者。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或?qū)n},試著濃縮或者檢索整本書中的關鍵情節(jié),并與伙伴、家人、其他人分享這些情節(jié)。以三年級推薦的整本書《伊索寓言》為例,其中的動物大部分是沒有固定的形象設置的,也就是說,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故事中反復出現(xiàn),留給讀者的印象是豐富多樣的。如,狐貍這一形象反復出現(xiàn),留給讀者的印象有狡猾的,有智慧的,有善良的。對此,讀完整本書后,教師就可以圍繞這個專題,組織學生開展分享活動。分享碰撞中,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伊索寓言》中的狐貍并不是狡猾的代名詞,而擁有豐富多變的性格。在《狐貍和葡萄》中,狐貍扮演了一個自欺欺人的小丑的角色;在《熊和狐貍》中,狐貍既不狡猾又不可笑,而是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聰明又犀利,一下就能揭穿熊假裝善良的本質(zhì);在《狐貍和猴子》中,狐貍嫉妒猴子當了大王,用謊言引得猴子被夾子夾住,其狡猾奸詐、心胸狹窄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個閱讀者,很難一一精準羅列整本書中的故事,或一一精心描繪書中的人物形象,通過彼此分享、相互提醒、共同回憶,書中豐富多元的一個個“點”就能被挖掘出來,實現(xiàn)特定主題下的閱讀新建構(gòu)甚至是新創(chuàng)作,實現(xiàn)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提升閱讀素養(yǎng)。
“快樂+讀書吧”,你還可以將其看作一個詞組、一個短句,或是一個祈使句、一個感嘆句。但不管如何,它都是在警示我們,要用好、用對教材編排的各個閱讀欄目,讓學生快樂閱讀,讓學生高效閱讀,培養(yǎng)出快樂的終身閱讀者。
參考文獻:
[1] 姜樹華.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小學語文教師,2020(4).
[2] 阿德麗安·吉爾.閱讀力[M].岳坤,譯.南寧:接力出版社,2018.
[3] 于澤元,王雁玲,石瀟.群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4] 姜樹華.閱讀,與“我”有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視角轉(zhuǎn)變[J].小學教學設計,2020(7/8).
[5] 高子陽.與孩子共讀共書[M].濟南:濟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