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妹
[摘 要] 面對農村教師隊伍老齡化、思想觀念相對保守、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日趨嚴重等問題,學校必須以師為本,關注教師需求,肯定教師的辛勤付出,不斷加強規(guī)則意識,注重身邊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校本化的總結宣傳和系列化的培訓學習,不斷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tài)化。
[關鍵詞] 以師為本;農村小學;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在2014年第30個教師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發(fā)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必須將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的全過程,嚴格制度規(guī)定,強化日常教育督導,激勵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教師,樹立新時代教師形象。
一、蘇南地區(qū)農村小學教師隊伍現(xiàn)狀
(一)教師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
根據蘇南地區(qū)某片區(qū)6所小學教師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45周歲以上教師占比55.7%,其中有12.2%是20世紀末民轉公的教師,30周歲以下教師占比9.8%。
(二)教師思想觀念保守
上好課,教好書,是很多教師對自己職業(yè)的認識。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農村教師更執(zhí)著于學生的作業(yè)是否按時認真完成,成績是否有所提升,評價觀念仍舊停留在應試教育上,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慮。在班級管理及家校聯(lián)系方面,教師還本著陳舊的管理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三)教師自我提升意識不強
隨著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物質條件基本得到保障,教師已經習慣了這樣平穩(wěn)、安逸的工作狀態(tài)。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于現(xiàn)狀,駐足不前。這是對部分教師工作狀態(tài)的真實描述。
二、教師隊伍現(xiàn)狀的成因分析
(一)教師超編現(xiàn)象
出于種種客觀原因,學校還存在教師超編現(xiàn)象,所以每年新進的教師比例小,部分學科還缺少專職教師,以兼職為主,專業(yè)指導力量相對薄弱,很多教育教學活動很難有效開展。
(二)教育思想陳舊
盡管教育改革的熱潮并未消退,但是根深蒂固、陳舊的教育思想一時很難改變。就學生教育教學方面,大部分教師受現(xiàn)階段升學率的影響,日常的教學中過分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忽視了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三)教師的社會壓力
當教師工作到一定年限后,剛進入職場的熱情逐漸消散。加之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面對家長的期望、社會的責任,許多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教師職業(yè)倦怠日益嚴重。農村學校整體條件不夠優(yōu)越,對教師成長的幫扶力度不夠,也直接導致了教師缺乏上進心。
三、加強農村小學師德師風建設的策略
(一)關注日常,肯定成績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明,當一個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較低級需求獲得滿足時,就會出現(xiàn)較高級的需求,如尊重需求。教師這一職業(yè),工作的對象是未成年人,日常處理很多看似雞毛蒜皮的事務,但又意義深遠。教師只有對工作保持滿腔的熱情,才能眼中有學生,心中有教育。而這份對工作的熱情,一大部分來自單位同事、領導及社會對教師的關注、尊重和認可。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能更好地使教師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工作充滿熱情,更充分地體會到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價值。
1.學期末“感動瞬間”分享會。學校期末總結會是對各年級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會,可以適當變革,變?yōu)樾iL向全體教職工講述本學期的各種“感人瞬間”。校長可以講述發(fā)生在日常校園生活中一樁樁教師的感人小事。雖然教師周而復始地工作,對自己點點滴滴的付出也習以為常,但是校長將這些感動瞬間一一講述時,震撼力是極強的。很多看似再平常不過的舉動,實則是愛的另一種詮釋,是責任與擔當?shù)木唧w體現(xiàn)。這樣的分享會,是對教師日常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舞,也是最有教育意義的師德師風素材。
2.假期中“家訪教師”不停歇。教師每天的主要工作都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之間,在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之間,在和家長的溝通分享之間。這份工作平凡而又特殊,教師備受矚目而又倍感壓力。教師日復一日的默默付出是社會上很多人看不到甚至不理解的,但是學校領導干部要看得見、看得清、記得牢。學校利用節(jié)假日分批對在職教師進行“上門家訪”,事先電話預約,給教師送去節(jié)日問候,感謝老教師愛崗敬業(yè)、盡職盡責;勉勵黨員教師要堅定信心,做好本職工作;鼓勵新教師敢于挑戰(zhàn)自己、提升自己,為學校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分組走訪中,學校領導與教師促膝談心,認真傾聽走訪教師的心聲,分享在教育中的喜悅,共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的困惑。在一次次的“上門家訪”活動中,拉進教職工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讓教師更多地感受來自集體的關懷,增強歸屬感。
(二)講求規(guī)則,提升素養(yǎng)
教師肩負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要求廣大教師牢記使命、不忘初衷、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規(guī)則意識。
1.重視學習,加強教師的法制和紀律教育。每個學期學校都要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不同形式的法規(guī)紀律學習,常規(guī)的形式有觀看視頻、理論學習、知識競賽、撰寫心得體會等,學習內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等系列文件為重點。通過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的宣傳教育,提高全體教師的法制素養(yǎng)、規(guī)則意識,提升依法執(zhí)教、規(guī)范執(zhí)教的能力。
2.加強監(jiān)督,不斷規(guī)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學校的教師隊伍從整體上看,是踏實勤奮、積極進取的,但也存在許多問題。要克服這些問題,必須有效地加強監(jiān)督。每學期簽訂的《師德師風承諾書》讓教師進一步明確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教師日常教育教學的標桿。學校定期開展師德師風自查互查活動,引導廣大教師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三)樹立先進,榜樣引領
良好的教師同行關系將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團隊建設。特別是教師同行中榜樣的示范力量,更不容小覷。
1.專家引領,示范輻射。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塑造教師在社會中的良好形象,提高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學校應不定期邀請區(qū)級以上的老教師、老領導來校進行師德專題講座。通過他們一輩子的教育追求經歷,鼓舞教師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天,耐心細致地對待每個人。
2.農村小學面臨比較嚴峻的一個問題是教師隊伍的老齡化,教師隊伍中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以上的教師占了近九成。這批教師一直扎根農村,堅守自己的崗位。雖說是兢兢業(yè)業(yè),但或多或少的職業(yè)倦怠感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學校“最美教師”公眾號的專題推送,無疑是“一聲春雷”,讓平靜已久的湖面泛起了漣漪?!白蠲澜處煛闭故镜膶ο笫且痪€教師,有的展示了獨具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有的展示了教學質量一直保持領先,有的展示了教師帶領的社團人氣最高,還有的是教師受師生歡迎的程度。推文重點展示農村教師日常的工作點滴,幾十年如一日崗位堅守。每一次的推送都會帶來不同的反響。因為教師工作時間長,他們教過的很多學生早已走上工作崗位,學生看到微信推文都做了線上反饋,表達對教師的感激和思念。這種觸動比任何一張榮譽證書都強烈得多。
在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的眼中要有教師,關注教師的需求,肯定教師的付出,給予關心。當然面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不足,學校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循序漸進地開展好培訓、學習,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從而建設更高素質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