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邴雅楠
[摘? ?要]當前,不少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來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新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由于學生的前置性學習不得法,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重點討論了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包括“自學課本→線上指導→組內留言→互動答疑→匯總上報”五個步驟,并指出教師可通過前置性學習推動課堂教學,再通過課后復習指引下節(jié)課的前置性學習方向,以形成“前置性學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前置性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關鍵詞]網絡教學;前置性學習模式;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 G632.4?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27-0069-02
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教學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以及教育教學管理體制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新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由于學生的網絡前置性學習不得法,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前置性學習的概念和現(xiàn)狀
前置性學習,又稱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業(yè),是生本教育提倡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它指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自主的嘗試性學習。前置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前置性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具有一定的輔助功能。目前對前置性學習的研究多集中在前置性學習概念的論述或前置性學習單的設計上。某些前置性學習只是讓學生看課本、完成預習單。這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完成教師安排的預習任務,走馬觀花,并未積極主動深入思考,從而自然不能很好地發(fā)展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目前教學研究的成果來看,前置性學習的具體操作流程、前置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銜接等,還未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時下,核心素養(yǎng)躍升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要素。而自主學習能力又與核心素養(yǎng)息息相關。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產生影響的前置性學習,值得教師深入研究。
二、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的具體內容
教師若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對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給予指導,便能有效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網絡前置性學習考驗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網絡前置性學習來提升教學效率,再通過課后復習指引下節(jié)課的網絡前置性學習方向,以形成“前置性學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前置性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筆者通過反復實踐、反思、交流、探討,構建了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包括“自學課本→線上指導→組內留言→互動答疑→匯總上報”五個步驟。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1.自學課本
通過閱讀文本初步了解教學內容。這里的“閱讀”強調要通過“讀”學會思考,并有效解決簡單的問題。基于低入性原則,這個步驟要求學生能讀懂多少是多少,不懂的知識點之后再繼續(xù)探究。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2.線上指導
這是網絡前置性學習的關鍵步驟。學生在線上觀看教師指定的預習資料并思考相關問題。教師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特點,分層設計預習材料,并預留不同難度的問題,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做。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提出問題等,教師應精心準備,有效圍繞授課內容的精髓部分,設計主線明確的預習材料。材料要生動有趣,避免枯燥乏味,可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設置不同的、吸引學生眼球的創(chuàng)新點。比如微課能使語言文字變得直觀立體;在設計PPT時,避免插入喧賓奪主的表情包、圖片;提供與知識學習相關的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的視頻的鏈接。教師的指導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可預留一到兩個相關的開放性問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xù)思考。這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組內留言
線上小組合作是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思維交互途徑。要求學生以四至六人為一小組,組員輪流做組長。在組長的組織下,各組員在線上提出并整合問題,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4.互動答疑
互動答疑是前置性學習的核心步驟。各組員可將在自主學習時產生的問題與組內同伴交流探討。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
傳統(tǒng)的前置性學習僅僅是學生自己看書或做教師設計的預習單,而學生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只能等到上課時才能得到解決。網上互動答疑克服了空間的約束,在組長的引領下,各組員之間能互相質疑答疑,從而解決部分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5.匯總上報
組長將經組內互動而仍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線上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能在課前及時調整教學設計。
這個步驟使得前置性學習能與課堂教學無縫對接,充分展現(xiàn)了前置性學習的輔助功能。教師在課前結合匯總的問題及時修改教學設計,以更好地解決學生的疑惑。教師可在課堂中展示各組匯總的題目,引導全班學生再次進行互動探討。這其中,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通過點撥、糾偏,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三、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點
網絡前置性學習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網絡前置性學習的作用,使其能夠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
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點之一,即關注學生健康,科學安排時間,便于監(jiān)督學習。學生若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便勢必會影響他們的視力。若線上學習時間長,家長便無法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期間學生可能會借學習之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能夠科學安排時間,不僅縮短了每天的在線時間,維護了學生的健康,而且其中各步驟的時間限定明確,便于家長監(jiān)督管理。
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點之二,即步驟設計合理,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步驟設計的角度看,其遵循了低入性原則、開放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目標性原則、監(jiān)督原則、指導性原則。從學習活動設計的角度看,思維培養(yǎng)與提升貫穿學習活動的始終。網絡前置性學習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預習無論是在方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有顯著差異。網絡前置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步驟設計,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積極性,為自身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新點之三,即輔助課堂教學,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形成知識傳輸循環(huán)。有效的網絡前置性學習能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通過了解學生課前匯總好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答疑,也可以根據問題繼續(xù)提問,以拓寬學生的思路。學生從課前的組內討論到課上的全班討論,經歷了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在此過程中,師生能夠通過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可通過課后復習對下節(jié)課的網絡前置性學習提出新要求,使網絡前置性學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復習緊密相連,使學生接收到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加有梯度。
四、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研究的感悟與啟示
自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學習能力,其關系到學習者是否能夠獨立掌握知識,獲取技能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
網絡前置性學習能夠有效輔助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教學,其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有利于推進教育信息化。教師若能引導學生有效進行網絡前置性學習,便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并未討論網絡前置性學習五個步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對于網絡前置性學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之間的關系也并未進行深入的探討。如何能夠使互聯(lián)網更好地為前置性學習的研究服務,如何能推動網絡前置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等,將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筆者相信,深入探討網絡前置性學習模式,將有利于線上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且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袁琪芳. 初中數學前置學習成效研究及對策[D].廈門:集美大學,2017.
[2]? 陳彩霞.前置性學習單,讓課堂簡約而不簡單[J].教書育人,2017(28):29.
[3]? 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yǎng)”[J].教育研究,2015(9):17-23+63.
(責任編輯? ?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