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敏 陳金梅 歐 蕊 高碧華
(福建省立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系統(tǒng)性硬化癥(SSc)為全身性結締組織疾病,多見于皮膚真皮結締組織,以皮膚腫脹、變厚、變硬等為臨床癥狀,若未及時治療可累及多個臟器組織或器官。肺動脈高壓為SSc常見并發(fā)癥,兩者合并會加速病情進展,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亦可增加整體治療難度,若未加強干預可繼發(fā)右心衰竭、肺水腫,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尚未明確其具體發(fā)病原因,但認為該病的出現(xiàn)與生活、飲食等密切相關,基于此在SSc合并肺動脈高壓治療中開展護理干預非常有必要,為明確不同護理方案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納入68例SSc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均選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按1:1比例分為兩組。觀察組34例中男/女=18/16,年齡均值(50.52±20.21)歲;病程均值(29.72±3.52)月;8例大專及其以上者、20例高中者、6例高中以下者。對照組34例中男/女=19/15,年齡均值(50.58±20.25)歲;病程均值(29.76±3.58)月;7例大專及其以上者、19例高中者、8例高中以下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無聽力及認知障礙者;(2)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小學及以上學歷者;(4)依從性較高者。
排除標準:(1)精神及心理疾病者;(2)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3)意識障礙者;(4)聽力及認知障礙者;(5)小學以下學歷者;(6)無法配合完成量表測評者;(7)器官功能嚴重衰竭者[2]。
1.2.1 對照組 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由護理人員遵循科室制度,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生活指導及健康教育工作,叮囑其治療期間保持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同時叮囑定量用藥,以改善其臨床癥狀。1.2.2 觀察組 患者行信息化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
(1)病情觀察: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采集其基礎信息,并將其上傳至信息管理平臺,在工作中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及心電變化,并及時將其上傳至工作站,以便醫(yī)師準確掌握其病情變化;同時增加巡視次數或時間,若發(fā)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需通過限制活動、改變體位等方法增加肺活量,改善其呼吸困難癥狀。定時詢問患者自我感受、生活需求,根據醫(yī)院情況盡可能滿足,若出現(xiàn)腎臟受累等需及時記錄并上報上報醫(yī)師,協(xié)助其進行干預[3]。
(2)飲食指導:結合患者身體狀態(tài)、體質量、飲食習慣等,參考營養(yǎng)師發(fā)放飲食原則,制定以高營養(yǎng)、易消化食物為主的飲食方案,并將其上傳至工作站,由營養(yǎng)師進行修改,而后發(fā)放至患者手機或微信中,叮囑其遵醫(yī)囑科學飲食,鼓勵其多進食水果、新鮮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其次若患者存在腎功能不全,建議每日合理控制鈉鹽攝入量,避免加重病情。
(3)感染預防:SSc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多選擇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用藥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增加感染發(fā)生率,鑒于此病房需每日開窗通風2次,15min/次,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周使用紫外線對病室消毒,避免發(fā)生交叉感染;其次建議患者餐前、餐后使用小蘇打水漱口,避免發(fā)生口腔感染,若患者留置導尿管需做好會陰部清潔及尿培養(yǎng)工作,以控制感染發(fā)生率[4]。
(4)用藥護理:患者服藥期間需給予其低鹽、高蛋白、高鉀、高鈣食物,并適量補充維生素,以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避免發(fā)生感染;其次用藥前需詳細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各藥物價值、藥理作用,同時需做好用藥指導,確保其遵醫(yī)囑定時、定量用藥;用藥中加強對其臨床癥狀的觀察,若發(fā)現(xiàn)呼吸困難、胸痛、暈厥等癥狀需準備好搶救物品,還需準確監(jiān)測其出入量,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干預。
(5)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SSc合并肺動脈高壓病程長,患者存在體力活動明顯受限等情況,因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護理人員需加強心理疏導,還需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依從性[5]。
(1)參考生活質量測定量表(QOL)從生理、軀體、社會、活力等多個維度評價生活質量,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6]。
(2)參考醫(yī)院下發(fā)的滿意度調查表,從行為、態(tài)度等方面入手評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3)參考SDS、SAS量表評價心理狀態(tài),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心理狀態(tài)越差。
觀察組4個維度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x±s,分)
表1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x±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n)34 34生理86.44±10.41 62.61±10.11 9.575<0.001軀體87.43±11.43 62.64±12.16 8.662<0.001社會84.46±11.65 61.22±12.04 8.089<0.001活力86.47±11.14 61.14±12.12 8.972<0.001
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4.62±2.91)分、SDS(46.35±2.14)分、SAS(48.34±2.08)分評分相比,觀察組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x±s,分)
表2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x±s,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n)34 34護理滿意度94.35±1.52 84.62±2.91 17.281<0.001 SDS 34.62±1.08 46.35±2.14 28.534<0.001 SAS 36.88±2.21 48.34±2.08 22.018<0.001
目前,尚未明確SSc發(fā)病原因,多認為是患者免疫功能紊亂,導致體內多種細胞因子被激活,并產生可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的抗體,導致患者血管壁、組織發(fā)生纖維化。在疾病早期以炎癥、血管損害為主要表現(xiàn),若未及早治療或控制病情,疾病達到中晚期可損害器官或組織,繼發(fā)肺動脈高壓等并發(fā)癥,不僅會影響組織灌注,亦可危及患者生命,鑒于此需選擇有效方案進行病情控制,以改善其生活質量[7-9]。
經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35±1.52)分高于對照組,SDS(34.62±1.08)分、SAS(36.88±2.21)分低于對照組,證實信息化護理服務在改善患者預后效果中極具優(yōu)勢,分析:(1)常規(guī)護理在臨床推廣時間較長,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其對護理質量要求逐漸升高,常規(guī)護理僅僅注重疾病的管理,對患者身心需求關注度不高,且該護理方案被動性較強,無法滿足臨床護理需求。(2)信息化護理服務以綜合護理為基礎從多方面入手,既可滿足疾病治療需求,亦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依從性對治療的影響,為避免其用藥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在用藥過程中加強用藥指導,使其合理掌握遵醫(yī)囑用藥價值,并加強飲食管理,為病情控制奠定基礎,但隨著患者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升,護理方案需不斷優(yōu)化,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需及時總結臨床經驗,掌握各疾病護理要點,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再者借助信息化護理服務可及時將信息上傳至工作站,以便醫(yī)師、營養(yǎng)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飲食、治療方案,亦可避免交接班時出現(xiàn)交接遺漏等問題[10、11]。
經對比,觀察組生理(86.44±10.41)分、軀體(87.43±11.43)分、社會(84.46±11.65)分、活力(86.47±11.14)分高于對照組,證實信息化護理服務在改善患者生活中可行性較高,分析:目前臨床就SSc合并肺動脈高壓相關研究較少,但筆者認為SSc患者入院后首先需加強原始疾病的管理,其次可對合并癥進行干預,信息化護理服務以綜合護理為主,從社會-生理-心理等維度入手,既可為患者提供基礎性疾病康復指導,亦可改善肺動脈高壓等合并癥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其整體生活質量。信息化護理服務較常規(guī)護理涉及范圍廣,為確保整體護理質量,工作人員在進入臨床前需具備極高的專業(yè)能力,還需掌握溝通技巧,若工作中遇見負性情緒嚴重者,護理人員需及時上報醫(yī)師,并與專業(yè)心理醫(yī)師溝通,采取科學心理疏導手段,提高患者依從性。
綜上,信息化護理服務在改善SSc合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生活質量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亦可降低其負性情緒評分,提高患者對醫(y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值得借鑒,但基于本研究方案設計較為簡單,納入樣本數量較少,僅能證實信息化護理服務可改善其生活質量,無法明確護理對其預后效果影響,鑒于此,后期需優(yōu)化研究設計方案,通過大批量對比為臨床質量SSc合并肺動脈高壓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