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尹晟
【摘要】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是近年外語教學的改革焦點,本文以新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學(2020)為指導思想,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深入挖掘文本材料和視聽材料里的思政元素,試圖優(yōu)化教學范式,賦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激發(fā)學生中國文化自信,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中國文化;立德樹人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reforms focus on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thesis takes the newly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2020)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as an exampleaiming toopeinize the teaching paradigm,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inspir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e and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Chinese culture; morality education
【作者簡介】侯磊,尹晟,首都師范大學。
高等院校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習近平總書記也不斷強調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育部官網(wǎng)公布的課程思政示范項目中,有不少有關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強化課程思政建設主體責任,強化示范引領,健全優(yōu)質資源共享機制和平臺建設,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構建國家、地方、高校多層次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體系,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谌矫娓哔|量的育人方針,相對于專業(yè)課來說,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覆蓋面比較廣,高校層面更應該展開如何做好課程思政的討論和實踐,對于全方位育人有著深刻而決定性的意義。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本質
根據(jù)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最新編寫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中的描述,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性質的描述可以歸納為對于中國文化的闡述與理解,可將開展中國文化傳播作為教學任務。在教學教法上注重教學的人文性,以人為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大學英語教學應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定位和課程思政的方向要落實到中國文化,通過學習語言和文化,挖掘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哲理,加深對于自己國家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以往我們教學里只是單純講授西方文化,這種講授在某種程度上是過于蒼白的,而且沒有體現(xiàn)出語言的人文性,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導致學生的世界觀形成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如果能從跨文化的視域進行教學,可以真正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和效果,也更加符合我國外語人才培養(yǎng)的國家戰(zhàn)略。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實踐
如何做好課程思政?首先要明確,課程思政不是講道理,硬輸入。課程思政是基于教材的人文性升華,是自然流露的真情實感和體會,是基于內容的反思和價值觀理解,它不是空洞的概念,不是數(shù)學公式,是一種和課程本身屬性相關的融入,再具體點,它是基于課文主題的延伸、探討、歸納和總結。下面從幾個不同維度、文本、視頻等材料里探討如何進行思政元素的發(fā)掘。
1.利用課程主題進行人文性與課程思政的融合。人文性是語言學習的更高一層追求,它體現(xiàn)了語言背后的文化,那么如何將課文主題和課程思政有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首先要學會從日常生活的反思入手,例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綜合教程2里Unit1 的文章“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里講到了陌生人的善意,文章的大意是一個美國人通過搭免費順風車成功在美國境內旅游的故事,從這個故事里,作者感受到了美國人的熱情好客以及善良的美德。如果授課教師的教授止步于此,就浪費了一個很好的課程思政的素材。教師可以通過這篇歌頌美國人善良傳統(tǒng)美德的文章,引領學生反思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文化有哪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里提煉和發(fā)現(xiàn),并最終陳述出來。筆者當天讓大家思考的問題是請學生舉例說明,在你的生活里,有哪些陌生人的善意,并分享給大家,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課程思政素材,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筆者要求學生通過視頻的形式課下發(fā)送,下次上課再選擇有代表性的視頻分享給同學,改變教學范式,進行線上線下課程翻轉,并進行點評、討論,效果非常好,在座的每個人都被陌生人的善意所感動,這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樸實的美德嗎?這不就是一次如無細無聲的課程思政嗎?再比如,教材里一個課程思政的元素,也是2020年3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組抗擊疫情的寫實圖片,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登上封面。自從新冠肺炎在中國暴發(fā)以來,外賣騎手的工作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稌r代周刊》在封面上對高治曉的介紹語為:Beijing. Gao Zhixiao, 32, a delivery driver who has continued working as the virus spread across China.北京。高治曉,32歲,一位在病毒肆虐中國時仍堅守崗位的外賣騎手。報道提到了兩個細節(jié):一是疫情暴發(fā)以來,用戶給外賣小哥“打賞”的小費,是原來的3倍(Meituan says tips given to drivers by customers have tripled since the outbreak)。二是有一名用戶在微博上寫道,“被困在家里,感覺挺絕望的。但從窗外看到了外賣騎手,讓我燃起了一絲希望”。( “Stuck in my house, I feel really desperate, but seeing delivery riders outside my window gives me some hope.”)這個故事的本身和細節(jié)就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善和中國人的奉獻精神和大局意識。
2.利用觀看思辨性視頻培進行課程思政。除了在文本里分析發(fā)掘思政元素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視頻進行課程思政,筆者的經(jīng)驗是可以把課程思政和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放在一起進行。思辨能力已作為核心能力之一寫入《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當前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許多學生語言知識水平已經(jīng)達到課程大綱要求,但在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方面還遠遠不夠,學習語言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是學習語言背后的邏輯和體驗文化差異,對多元世界能有更好的理解和反思,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獨立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筆者上課利用TED視頻(手機端或者TED官方網(wǎng)站),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yè)人們的主題演講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建立更多元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思辨能力。如何提高大學生思辨能力,這是當下高校和大學英語改革迫切需要努力和思考的方向。
孫有中提出思辨英語教學原則包括:對標(Target)、評價(Evaluate)、操練(Routinize)、反思(Reflect)、探究(Inquire)、實現(xiàn)(Fulfill)、融合(Integrate)、內容(Content)。這八項原則對應的八個英文概念的首字母拼接起來正好構成一個英文單詞——TERRIFIC。
根據(jù)不同的演講主題切入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師可以依托視頻和文本材料(TED官方獲?。┮I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展開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討論、辯論、陳述觀點等。總的來說分為Pre-listening,While listening和Post Listening。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服務,終極目標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會有辯論、討論,提出解決問題,或者寫作的綜合思辨練習。例如Ted 主題是“The key to Success?” —Grit,那么你的討論可以設置如下進行思辨。
POST-Listening Discussion:What make people successful? Is it talent or grit? Why?在這里可以先討論什么是成功?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的,一定會有激烈的辯論,教師可以引導到成功更多是精神層面,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是一次次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抬頭能看到的微弱的光,可以具象為你在做一件你熱愛的事,并找到目標去實施它的過程。這樣討論的維度就會更寬廣,思辨能力訓練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電影《攀登者》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fā)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xiàn)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zhàn),最終成功登頂,他們不但成功地征服了高山,更征服了自己,也同時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無比的愛國力量。這兩個都是很好的憑借自己毅力取得成功的例子。
學生通過一段時期對于TED視頻的學習,不僅掌握了更多的得體的口語表達方式,而且豐富自己視野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看待世界多維性的能力,在反思的過程中更是提高了自己獨立思考和反思辨能力,這種培養(yǎng)符合主流教育價值觀,更符合國際化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同時也符合《國標》標準。希望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成為全球化時代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全球治理的思辨型、創(chuàng)新型、高層次外語語種專業(yè)人才和復合型外語人才。
三、結語
在高校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課程思政已經(jīng)成為教學環(huán)節(jié)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有機和大學英語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融合在一起,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踐。課程思政的元素的發(fā)掘和融入已經(jīng)成為我們高校教師的必備素質,但課程思政的內容不是孤立的存在和討論,是基于課程內容的深入理解、提煉和升華,是提升學生政治素養(yǎng)和文化自信的好素材。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覆蓋面更廣,大學英語教師更應加積極地發(fā)掘課程思政元素,優(yōu)化教學范式,更高效的賦能未來,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孫有中.思辨英語教學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6).
[2]蘭州日報[N].2020-01-12(版次:R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