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春華
摘? 要:數(shù)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畫圖是連接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橋梁,學生運用畫圖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問題直觀化。畫圖也要學會優(yōu)化,讓學生明白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并且理解在不改變數(shù)學信息的前提下,圖可以變得更加簡潔,只要表達的數(shù)量關系是對的,我們可以用更簡單的圖來表示他,那么到后來,我們學的數(shù)學知識越來越復雜了,也不至于圖畫的很復雜。
關鍵詞:數(shù)學信息;數(shù)量關系;抽象性;數(shù)學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5-0041-02
Draw pictures to activate Meng Wa's thinking
RUI Chunhua? (Luyuan primary school,Zhangjiaga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has strong abstraction. Drawing is a bridge connecting image thinking and abstract thinking. Students can simplify complex problems and visualize abstract problems by using drawing. We should also learn to optimize the drawing,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process from intuition to abstraction,and understand that the drawing can become more concise without changing the mathematical information. As long a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expressed is correct,we can use a simpler diagram to represent it. Then later,our mathematical knowledg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x,and the drawing will not be very complex.
【Keywords】Mathematical information;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Abstraction;Mathematical flavor
當我們還不會寫字的時候,畫圖就是最好的輸出方式,我們在涂涂畫畫中表達著我們對認識的世界的思考,每一幅畫都表達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可以說,畫畫是我們的視覺語言,同時,我們也借助畫來直觀的認識著這個世界。
近幾年我一直在教小學的中段,今年我接手了一年級,看著剛入學的孩子們一副萌萌的樣子,和對新學校的好奇,新知識的渴求,我也對教學有了新的思考。
思考一:現(xiàn)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者豐富的手機和電視等多媒體信息,而這些多媒體信息大多都是視頻類,簡而言之,就是動態(tài)的,而到了一年級,孩子們會開始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雖然現(xiàn)在的課本做的也是圖文并茂,但和動態(tài)多媒體比起來,還是差了點味。有時候有的題目孩子們看了很多遍還是不明白意思,問他是怎么想的,憋了半天答不出個所以然來。我把這個問題和同軌老師探討,他們覺得可能是孩子年齡太小,思維水平不夠,順其自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現(xiàn)象自然會消失的。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靜態(tài)圖的意思呢?
思考二: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孩子比較容易理解直觀的東西,有時候講了半天聽不懂的道理,讓孩子們做一下,就容易理解多了,可是想要真正在每節(jié)家常課中實施起來卻有諸多困難,原因是在目前的大班額教學中,如果是用學具操作的話就很難控制課堂的秩序:其二,由于學具操作需要較多的時間,在交流時低年級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組織語言,覺得浪費時間又;其三,很多數(shù)學老師都是教雙班,這個班用完了學具,收起來發(fā)到另一個班再用,有時候一節(jié)下課的時間根本不夠。有時候在公開課上,我們會看到雖然孩子們用了穴居,但是學生是按照老師說的步驟一-步步操作,沒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操作的靈魂的沒有體現(xiàn)。有沒有生命好的操作方法,既能讓孩子體現(xiàn)自己的想法,又節(jié)約時間而不亂了課堂秩序呢?
因為是一年級,孩子們自控力生命都不太好,我課間經(jīng)常在班上和同學們聊天,一來為了增加和同學們的交流,二來也為了方便處理班級事務。我發(fā)現(xiàn)因為孩子們認字不多,對課外書他們不太感興趣,除了去小操場玩耍之外畫畫就是他們的最愛,他們常常拿著自己的畫給我看,有的同學的畫看起來“慘不忍睹”但是如果我細問,你這個畫的是什么呀,他們就會侃侃而談,其實,每一幅畫里都有一個小故事。我就在想,既然孩子們這么喜歡畫,我能不能把畫引入課堂呢?
我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關于畫數(shù)學的資料,畫概念圖,學習地圖,思維導圖等等,但仔細分析,不管畫的是什么,究其精髓就是借力畫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那么怎樣畫才能讓學生在畫中理解數(shù)學,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能力,畫出屬于萌娃自己的數(shù)學味呢?我在課堂上從這三方面進行推進。
1. 模仿畫圖,理解符號意義
教材里的圖都是靜態(tài)的,對于看慣了動態(tài)多媒體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就有些費勁了,而且這些靜態(tài)圖上有的會用分開表示分成,有的會用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示分成,有的會用畫斜線表示去掉,有的會用虛線框表示去掉等等,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對學生說一下讓學生理解,但是這樣學生的記憶不深刻,所以我讓孩子們模仿書上的符號,自己畫題,然后說說自己畫的題是什么意思。這樣一來,不僅能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而且學生對特定的數(shù)學符號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可以用圖表示出要畫的題,有的題,為了讓看圖的人更好的理解,甚至像書上一樣畫了連續(xù)的幾幅連環(huán)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