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平
摘要:所謂隱性教育,是指將知識應用于學生身上在生活中,讓它與生活融為一體。因此,老師應該加強小學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隱性教育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本文從對隱性教育的基本認識出發(fā),進而探討如何在小學課堂上滲透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隱性教育
前言: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力開展道德與法治的建設,對學生見識的增長以及心靈成長都起到了積極影響,在中國在小學教育中,隱性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實施隱性教育,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理念,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對隱性教育的基本認識
這一教育理念是由美國教育家提出的。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不同,顯性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在學校和課堂上接受教師講授的各種文本知識的概念和各種道德和法律價值觀,而隱性教育是顯性教育的對立面,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隱性教育涉及面廣,以滲透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生的游戲和活動中,它總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有積極的教育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使學生不僅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提高綜合素質(zhì),老師不僅僅要滿足某種理論的傳播,還需要安排更多的設計形式,不斷提高信息內(nèi)容,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受到這種教育的影響。現(xiàn)階段隱性教育正在突破過去的知識教育,理論教育的局限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相結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關注。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的必要性
⒈社會對公民道德水平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向公民道德標準邁進這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以培養(yǎng)小學生成為國家的未來在小學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十分必要,小學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思想的培養(yǎng)應使小學生得到發(fā)展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⒉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不健全。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不完善,他們習慣于聽力教學教師和家長的教學仍然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采用隱性教育的方法來推進課程改革進步。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課程內(nèi)容,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隱性教育
⒈構建隱性課程開發(fā)環(huán)境
小學教師在實施道德與法治課程時,使用的是教材作為基礎,結合豐富的教學資源開發(fā)隱性課程環(huán)境。因為《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與這些案例密切相關,教師們有豐富的道德和法治知識,可以付諸實踐生活案例。作為構建隱性教育的素材,深刻挖掘其內(nèi)涵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在實施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教師應始終關注身邊的教育活動或材料。同時,教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堂上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圖片或PPT進行刺激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獨立參與教學,回答正確的學生可以得到小禮物來激勵學生上課積極發(fā)言。這將使學生和教師能夠教師可以保持良好的溝通,讓教師了解小學生的聽力情況。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實施提問法是教師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這也是實施隱性教育,更好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最佳途徑反思。
⒉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習情況和人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有效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不僅如此,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從而促進有效性教學。例如:《道德與法治》三年級第三單元中“生命中的你,我和他”時,老師首先介紹本章的內(nèi)容,使學生對本章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據(jù)本章的重點向?qū)W生提問,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教師將小組合作基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堂上,構建和諧的集體關系,這對于學生發(fā)展自身的良好的思維模式有著很好的作用,解決知識理論并加以運用。
⒊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在講課之前,老師們應該做好這門課的備課工作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計劃。教師設計的教學計劃應它以學生的掌握為目標,為隱性教育提供機會。由于小學生的心理不健全,在設置課程時,教師應積極參與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讓小學生將課堂內(nèi)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生活中遇到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知識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小學生能夠參與社會實踐過程應用你所學的知識。隱性教育的成功取決于無論教師的指導是否正確,教師也應該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展示隱性教育場景,綜合運用課堂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境開展隱性教育,不僅可以滿足小學生學習道德和法律的需要管理課程中的需求也可以提高隱性教育的質(zhì)量。
⒋構建網(wǎng)絡隱性教育空間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互聯(lián)網(wǎng)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各種社交軟件,網(wǎng)絡交流平臺也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媒介,這些也是未來的趨勢教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建立相應的班級聊天群,及時匯報班級聊天小組中小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xiàn)和工作隨時聽取小學生家長的意見和教育建議,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廣泛運用在教學課堂的PPT課件、慕課網(wǎng)絡等電子學習教材指導學生點擊相關頁面進入在線測試,在根據(jù)道德與法治知識設置的問題進行回答測試,最終通過系統(tǒng)提交測試結果,可以在線彌補遺忘掉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打破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及時對自己的錯題進行分析,把結果及時反饋與教師身上,老師可以糾正錯誤。
總結:總而言之,我國教育正處于大發(fā)展大改革時期,顯性教育仍處于主導地位,隨著全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面都逐漸認識到隱性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各種措施應采取積極措施,不斷提高隱性教育的教育地位,全面推進隱性教育在小學生中的應用,促進道德和法治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孫金輝.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周刊》,2018(07).
[2]宗海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隱性教育[J].西方品質(zhì)教育,2017,3(2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