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亭
摘? 要:目的? 探究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治療規(guī)律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短期內對其心肺及運動功能產生的影響。方法? 將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觀察組加用中醫(yī)運動康復療法,以3次/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應用4個療程,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參數、運動耐量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參數及運動功能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左室舒張末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運動康復后觀察組患者無氧閾(anaerobic threshold,AT)時運動負荷量、AT時代謝當量、最高運動負荷量評分均顯著高于運動康復前(P<0.05),但最高代謝當量無明顯變化(P>0.05)。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在應用西醫(yī)療法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運動康復規(guī)律治療在短期內即可明顯改善其臨床癥狀,且運動耐量亦有顯著改善。
關鍵詞:中醫(yī)運動康復療法;冠心病;心肺功能;運動耐量
中圖分類號:R5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020-02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1],如何在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預措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及改善預后的重要舉措。當前臨床上常用的冠心病患者穩(wěn)定期康復療法多為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2],但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在患者的康復治療方面亦是歷史悠久,在冠心病患者康復治療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尤其適用于老年患者。本研究旨在分析規(guī)律的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療法短期應用于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能否改善其心肺功能及運動功能,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棗莊市薛城區(qū)人民醫(yī)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進行康復治療的80例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5~80歲,平均(52.12±4.33)歲,其中25例評定為NYHA心功能I級[3],15例評定為NYHA心功能II級;28例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糖尿病;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34~72歲,平均(54.31±6.82)歲,其中33例評定為NYHA心功能I級,7例評定為NYHA心功能II級;24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所有研究對象對該研究內容均已知情同意。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 :①選入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對該病的診斷標準;②心功能分級遵循NYHA分級標準,且目前無明顯心絞痛發(fā)作或出現勞力性心絞痛表現;③患者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②NYHA心功能Ⅲ級~Ⅳ級;③患有未控制的嚴重心律失常及高血壓靜息收縮壓>160 mm Hg或靜息舒張壓>100 mm Hg)、嚴重關節(jié)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非心源性疾病等;④依從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如靜臥、低鹽低脂飲食、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吸氧、抗凝及降脂治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酌情應用正性肌力藥、利尿劑等。1周為1個療程,持續(xù)4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運動康復治療方案前,進行心肺運動試驗,根據結果判斷患者是否符合適用條件。具體方案為:熱身-有氧運動-恢復序貫運動,有氧運動前后的熱身運動時間為5~10 min,當病情穩(wěn)定后,可逐漸減少至5 min,有氧運動選用24式太極拳,由專業(yè)人士指導,從10 min開始逐漸延長鍛煉時間,NYHA心功能II級以上患者加用八段錦,3次/周為1個療程,持續(xù)4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心功能參數及運動功能評分指標
評價標準為: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參數,包括LVEF、LVEDV、LVESV,正常情況下LVEF為≥50%,干預后,LVEF顯著升高,LVEDV、LVESV顯著降低,P<0.05為治療有效;治療后各指標評分均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最高總積分100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好。
1.4.2? 運動耐量指標
評價標準為:使用心肺運動評估儀,檢測冠心病患者AT時運動負荷量、AT時代謝當量、最高代謝當量、最高運動負荷量,治療后各指標顯著升高,P<0.05為治療有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n(%)]表示,運用t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心功能參數及運動功能評分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參數及運動功能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F、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V、LVESV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觀察組運動康復前后運動耐量指標結果
運動康復后觀察組患者AT時運動負荷量、AT時代謝當量、最高運動負荷量評分均顯著高于運動康復前(P<0.05);最高代謝當量較運動康復前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慢性遷延及高復發(fā)的風險[4],尤以老年人群多發(fā),穩(wěn)定期內再發(fā)、病死率極高,患者多因再發(fā)心肌梗死而死亡。臨床數據顯示,在冠心病穩(wěn)定期進行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極大程度降低病死率,尤以心臟康復效果最佳,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降低高危因素的影響[5]。
近年來,國內采用的心臟康復療法多為西醫(yī)療法,但中醫(yī)運動療法亦有其可取之處,既可修身,亦可養(yǎng)神,使形神和諧。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有多種養(yǎng)生健身方法,研究表明,太極拳動作和緩,長期練習,可改善心功能,調節(jié)心臟射血量,使患者運動耐量得以提升,從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6];而八段錦更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流傳最廣的引導術,對引導術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它由八種不同的動作組成,故名“八段”[7],與太極拳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相輔相成,八段錦重在練氣,太極拳則有修形練氣活血之功。本研究將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yī)運動方式結合西醫(yī)療法,觀察該模式對穩(wěn)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診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應用降脂藥物、利尿劑、正性肌力藥及擴血管藥物等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短期規(guī)律的中醫(yī)運動康復治療,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參數及運動功能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F、運動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LVEDV、LVESV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運動康復后觀察組患者AT時運動負荷量、AT時代謝當量、最高運動負荷量評分均顯著高于運動康復前(P<0.05),但最高代謝當量較運動康復前無顯著變化(P>0.05)。以上指標的數據變化均表明短期規(guī)律的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穩(wěn)定期規(guī)律應用中西醫(yī)結合運動康復療法短期內即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量,對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潤霖.冠心病疾病負擔-中國出路[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7,32(1):1-4.
[2]楊堅,沈玉芹,李擎.腦卒中合并穩(wěn)定性冠心病運動康復專家共識[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33(4):379-384.
[3]馬純潔,洪怡,施晨,等.太極拳對社區(qū)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6分鐘步行距離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20,39(1):26-32.
[4]吳婷婷,張賽丹,黃桂瓊.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并發(f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6069-6071.
[5]杜若飛,王盼盼,田麗,等.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0):1246-1251.
[6]黃慈輝,蔣凱林,莊振杰,等.太極拳預防冠心病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2):176-178.
[7]洪雪嬌,陳聯發(fā),王朝陽,等.八段錦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復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40(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