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摘? 要:目的? 探討血液細胞檢驗質控方法在臨床醫(yī)學檢驗中應用的意義。方法?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前郭縣中醫(yī)院行血液細胞檢測的50例受檢人員作為觀察對象,分析樣本存儲時間與樣本稀釋比例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同時總結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辦法。結果? 在1∶5 000稀釋比例下,將存放30 min作為參照,存放2 h與5 h的血液樣本檢測結果明顯較高,存放5 h血液樣本檢測結果大于存放2 h的血液樣本,不同存放時間下血液監(jiān)測結果對比有差異性。以1∶10 000比例稀釋樣本,存放時間為5 h的樣本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檢測結果均大于其他兩組,存放2 h的樣本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均明顯大于存放30 min樣本,組間對比有差異性。在同樣存放30 min的樣本中,1∶5 000比例稀釋的樣本檢測結果高于1∶10 000比例稀釋后的樣本,在存放2 h與5 h后1∶5 000稀釋比例樣本白細胞與血小板等檢測結果均大于1∶10 000稀釋比例后樣本檢測結果。結論? 在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可受到樣本存放時間、稀釋比例等因素的影響,為確保檢驗結果精準度,需要嚴格遵循血液檢驗規(guī)范化流程完成各項操作。
關鍵詞:醫(y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46.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194-03
在常規(guī)體檢與某些疾病診斷中均會涉及血液細胞檢驗項目,可顯示出檢測者的健康狀況,同時也能夠為醫(yī)生進行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1]。在血液細胞檢驗中存在著諸多環(huán)節(jié),包括樣本采集與存儲以及處理等,均存在著檢驗質量影響因素[2]。為此,需要嚴格遵循相關檢驗標準,規(guī)范化的完成檢驗項目,為檢驗質量提供基礎保障。本次研究對不同條件下檢測結果進行對比,總結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控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在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前郭縣中醫(yī)院行血液細胞檢測的50例受檢人員作為觀察對象。50例受檢人員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52.16±5.05)歲。
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近期未應用激素藥物;調查前受檢人員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取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排除標準:存在心臟與肝腎功能障礙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重大疾病者。
1.3? 方法
在清晨采集靜脈血作為標本。(1)將每例受檢人員的血液標本分為兩份,分別以1∶10 000與1∶5 000的比例稀釋血液樣本分別檢驗。(2)在1∶10 000稀釋比例的血液樣本中,分別在存放30 min后檢測、存放2 h后檢測、存放5 h后檢測。(3)在1∶5 000稀釋比例的血液樣本中,分別在存放30 min后檢測、存放2 h后檢測、存放5 h后檢測。 所有樣本均在室溫下存放。
1.4? 觀察指標
對不同稀釋比例、存放時間下的血液樣本檢測結果進行統(tǒng)計,具體包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存放時間下1∶5 000稀釋比例樣本檢測結果對比
在1∶5 000稀釋比例下,將存放30 min作為參照,存放2 h與5 h的血液樣本檢測結果明顯較高,存放5 h血液樣本檢測結果大于存放2 h的血液樣本,不同存放時間下血液監(jiān)測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存放時間下1∶10 000稀釋比例樣本檢測結果對比
以1∶10 000比例稀釋樣本,存放時間為5 h的樣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檢測結果均明顯大于其他兩組,存放2 h的樣本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均明顯大于存放30 min樣本,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同樣時間條件下不同稀釋比例樣本檢測結果對比
在同樣存放30min的樣本中,1∶5 000比例稀釋的樣本檢測結果高于1∶10 000比例稀釋后的樣本,在存放2 h與5 h后1∶5 000稀釋比例樣本白細胞與血小板等檢測結果均大于1∶10 000稀釋比例后樣本檢測結果。
3? 討論
在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作為主要內容存在,且多處在常規(guī)體檢項目中?;谘杭毎麢z驗應用廣泛性以及測定結果的應用價值,認為其檢驗結果精準度影響重大,需要借助于有效手段確保血液細胞檢驗質量[3]。例如,若檢驗結果穩(wěn)定性不足,可影響到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或是對疾病的診斷,進而出現(xiàn)誤診或漏診問題。若對于重癥患者的診斷結果出錯,延誤最佳治療時機,進而對臨床治療效果造成干擾,甚至于間接造成患者的死亡。
在血液細胞檢驗中存在著諸多環(huán)節(jié),檢驗質量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不同因素的影響作用也有所不同,需要檢驗室人員對所有可能因素給予全面控制[4]。綜合本次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血液細胞檢驗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為血液樣本的存放時間與樣本稀釋比例。首先,在樣本存放時間上,存放30 min與2 h以及5 h的樣本,最終檢測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此結果代表著,血液樣本的放置時間與最終檢驗結果的可靠程度之間存在著一定關聯(lián)。血液樣本存放時間越長,樣本發(fā)生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導致不同時間段下樣本測定結果的差異就越大。其次,在稀釋比例方面,稀釋比例越大,相應的血液細胞測定結果就越高。除本次調查所獲取到的結果外,以往有關研究資料還顯示出,在血液存放環(huán)境因素上,室溫與低溫環(huán)境下存在的血液樣本測定結果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可能會導致血液反應程度的不同,進而出現(xiàn)相關指標的表達差異[5]。
在明確血液細胞檢驗質量影響因素后,需要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進行防控。首先,針對血液細胞檢驗的需求,要求所有參與檢驗人員具備高水平的專業(yè)素質,能夠熟練掌握檢驗流程,并對異常情況能給予有效處理[6]。其次,科室內需要制訂血液細胞檢驗規(guī)范化流程以及相關標準,為檢驗人員的工作開展提供指導,并約束不合理行為。再次,在檢驗操作中,需要明確試驗所用藥劑,確保其能夠符合檢驗標準。血液細胞檢驗質量可受到樣本存放溫度等因素的干擾。為此,應該強化對檢驗室溫度的控制水平,動態(tài)化調整室內環(huán)境,促使其符合血液細胞檢驗需求。最后,血液樣本存放時間越長,所獲取到的檢驗結果穩(wěn)定性就越差。為此,在采集血液標本后應該盡快完成檢測。但不同檢測需求對于時間可能具有特定要求,要求檢驗室操作人員明確掌握不同檢驗指標所對應的具體要求。而應對血液樣本的稀釋比例,要求做好檢驗分析期間的質量把關。另外,檢驗科室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需要積極總結血液細胞檢驗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在樣本分析與判斷以及計算等均需要依據(jù)程序處理,構建完善的質量控制機制。在相關制度與標準執(zhí)行前,在科室內組織培訓或張貼文件,確保所有操作者均能夠明確具體內容,并了解自身在檢驗質量控制中所承擔的責任。
綜上所述,在臨床醫(y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可受到樣本存放時間、稀釋比例等因素的影響,為確保檢驗結果精準度,需要嚴格遵循血液檢驗規(guī)范化流程完成各項操作。
參考文獻
[1]王會茹,李貴霞,黃晶,等.應用6σ方法評價河北省17家三級甲等醫(yī)院血細胞分析項目室內質量控制室間比對性能[J].檢驗醫(yī)學,2018,33(6):563-566.
[2]程秀麗,王琴,李巍,等.Westgard西格瑪多規(guī)則方法在臨床血液學檢驗常規(guī)項目質控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33(5):151-154.
[3]張志雄,黃憲章,鄒偉民,等.廣州市14家三級醫(yī)院醫(yī)學實驗室血細胞相關參數(shù)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2018,36(7):61-63.
[4]蔡焱冬,汪嘉,程欽全,等.BC-5800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警示標志與參數(shù)在異常細胞檢測中的作用[J].檢驗醫(yī)學,2018,33(3):219-221.
[5]王麟,成景松,胡雪竹.應用統(tǒng)計質量控制(SQC)和諾曼圖相結合方法對臨床血液學常規(guī)檢驗項目風險管理[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9,34(3):148-150.
[6]張志雄,黃憲章,鄒偉民,等.廣州市14家三級醫(yī)院醫(yī)學實驗室血細胞相關參數(shù)檢測結果的準確度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2018,36(7):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