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東洋
研究和學習過程中一直對新疆音樂情有獨鐘,看過了歌劇《冰山上的來客》,聽過了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的如:《西部主題暢想曲》、作曲家王建民創(chuàng)作的古箏作品《賽乃姆》、《阿曼尼莎》等民族器樂作品,也演奏過鋼琴作品《新疆隨想曲》。這些作品總是讓我神往,便對新疆音樂產(chǎn)生了研究的想法。研究過程中由于并不具備作曲的專業(yè)素質,只能通過閱讀大量關于此方面的文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賴有進的《民族調式與調性擴張技法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一文中,他提出的九音調式的理念對單一的民族調式進行了拓寬①。關也維發(fā)表的《關于維吾爾民間調式音階的探討》文中還提到:“維吾爾族民族調式音階是以龜茲樂的蘇抵婆調式音階為基礎,經(jīng)過長期的流傳和演變,其各音階逐漸向漢族律呂靠攏,到近代又向十二平均律靠攏而形成。”由于往常學習的西方傳統(tǒng)和聲知識是基于十二平均律的音階,這無疑是對研究維吾爾族民間調式的和聲起到了橋梁的作用。如果能將維吾爾族調式音階通過調性擴張的手法,將對維吾爾族調式打開一種新的思路。
1、交替大小調體系②
斯波索賓和聲教程上提出的交替大小調體系,主要是將同主音自然大調的下屬功能組和弦、屬功能組和弦全部引入小調中,如圖1:
2、九音調式③
賴有進發(fā)表的《民族調式與調性擴張技法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一文中提出的九音調式,如圖2:
圖2
通過將傳統(tǒng)民族調式在五個正聲宮、商、角、徵、羽的基礎上引入偏音清角、變宮、變徵、閏進入調式,視偏音為調式中的音,不再以裝飾音、經(jīng)過音、輔助音來對待這些音。包含傳統(tǒng)了民族調式中的各種調式,拓寬了傳統(tǒng)民族調式的單一性。
據(jù)文獻記載,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地區(qū)的維吾爾族舊調式音階最初是以蘇祗婆調式④為基礎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演變到現(xiàn)代已經(jīng)逐漸趨向于十二平均律而形成的以D音為主音形成帶增二度的角調式七聲音階,如圖3:
到了近代維吾爾族調式音階的增二度音程趨近于大二度,如圖4:
圖4
文獻記載維吾爾族民間調式類似于蘇祗婆調式,維吾爾族新調式音階在D音上構成角、羽、商、徵、宮五種七聲調式。如圖5:
圖5
“現(xiàn)代調性與調的新概念,是從一個特定的調中心出發(fā),把各種復雜的和聲現(xiàn)象,看作均與調中心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系的和聲學說,”⑤“盡管可能加進各種旋律與和聲的外形,其中仍然有一個基本調性占據(jù)優(yōu)勢”⑥。
借鑒前面提到的“九音調式”,根據(jù)不同的維吾爾族民間調式結合做調性擴張,以D為主音將五種調式出現(xiàn)過的音從低到高排列出來,如圖6:
調式包含了五種調式的音階,從主音開始由低至高固定唱名分別是re-(降)mi-(升)fa-sol-la-(降)si-(升)do,括號的里的臨時變音記號是代表有時會升或降。通過擴張以后包含了所有的五聲民族調式、六聲民族調式、七聲民族調式以及上面提到的五種維吾爾族調式之外還有含增二度。除了第ⅠⅣⅤ級外,其余音級上都有可能出現(xiàn)變音。從主音開始每一個音級按級進向上排列可以排列出至少12種調式音階。
1、和弦標記
大量文獻中記載的維吾爾族民歌譜例是以旋律的型態(tài)呈現(xiàn),沒有和聲的標記。由此展開對維吾爾族民間音樂和聲配置的探索。新調式的和弦可以按三度疊置也可按非三度疊置,與傳統(tǒng)的和聲體系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由于在產(chǎn)生新調式之前是由同主音不同調式整合而成的,如果臨時以某一個音級作為音樂片段中的主音,就會顯得變化多端,主音會出現(xiàn)不只一個的現(xiàn)象??梢詫⑿抡{式的第Ⅰ級作為新調式主音,如:D主音系統(tǒng)調、C主音系統(tǒng)調等。一般地,將第Ⅰ級記為音樂段落的尾音,有的音樂的尾音可能會在第Ⅳ、Ⅴ級上,從主和弦開始排列是Ⅰ-(?)Ⅱ-(?)Ⅲ-Ⅳ-Ⅴ-(?)Ⅵ-(?)Ⅶ。也可以按功能標記,大部分和弦可以通過西洋大小調和聲學的和弦標記來標記:T-SⅡ-DTⅢ-S-D-TSⅥ-DⅦ,包括用交替大小調系統(tǒng)中的下屬功能組的sⅡ、s、tsⅥ,屬功能組的dtⅢ、d、dⅦ,甚至t和弦與那不勒斯⑦和弦?1SⅡ也有可能出現(xiàn)。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xiàn)西洋大小調中帶變音的和弦,如:?3DTⅢ、?3TSⅥ。值得注意的是?3DⅦ7和弦的原位的音響效果是一個大小56和弦的音響效果。
非三度疊置構成的和弦可以在西洋大小調和聲學的和弦標記的基礎上加上變音或附加音的標記,如?3T?74⑧,含義是在主音上構建的大三和弦的基礎上,將三音降低小二度,并附加四度音和小七度音的得到的和弦。和聲的功能進行配置仍可以按和聲功能進行來配置。
2、以維吾爾族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為例的運用
以F為主音的系統(tǒng)調式進行配置,如圖7:
圖7
以F大調進行和聲配置,如圖8:
圖8
筆者通過以上兩種配置的方式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在聽覺感受上有明顯區(qū)別,有的人可能喜歡前者,有的人可能喜歡后者。且不論那個更好,能夠為和聲配置提供了新的選擇和思路,供讀者進行參考。
結合作曲家梅西安的作曲理論,以七聲調式為例將一個八度的音分組,將會得到更多不同的調式,例如自然大調可以被分組為2:2:1:2:2:2:1。通過發(fā)掘D主音調式內(nèi)在的特點,發(fā)現(xiàn)在主音上方四度音、五度音都是固定不變的。歸納總結出七聲調式分組為():():():2:()()()的形態(tài),只要將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音分組的和定為5;第五級、第六級、第七級音分組的和定為5便能夠形成多種不同的分組形態(tài),這里列舉得出的幾種以C為主音調式例如:
用分組的方法把一個八度內(nèi)的音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出來還可形成很多種調式,也能夠為和聲配置選擇和弦時提供新的思路??梢园逊纸M后得出的調式的每一級音(即使用自然大調的思維看起來是帶有變音記號的音)看作是調式中本來的音,在和弦選用、標記時就不會涉及無法命名和弦的問題。當遇到的旋律需要配置和聲,并含有多個變音記號時,可以用主音相同、調式不同或者主音不同的調式來解釋。這樣的思維方式,跳出了西洋大小調的固有觀念。特別是在標記和弦時,只需要說明調式主音以及分組方式,和弦中存在的變音并不是臨時變音記號,也無需在和弦的左上角、右下角進行復雜的注明。
維吾爾族民間調式內(nèi)涵豐富,雖然筆者探索結合了人工調式理論能夠更加簡便的理解和使用,但是不能夠將其精髓全部概括。特別是在維吾爾族民間調式中極具特色的微分音是本次探索中沒有涉及到,由于涉及律學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
通過調性擴張得到新的認知調式的思路,對使用十二平均律樂器來演繹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創(chuàng)新性,也具有可實踐性??偨Y維吾爾族民間調式的特點,結合梅西安的“有限移位”理論,按照一定的方式將音分組得到不同的調式。運用不同的方法,將難以理解的維吾爾族民間調式化為方便理解學習的調式,希望能夠對配置這一風格音樂作品的和聲起到幫助作用。
維吾爾族音樂也是偉大中華民族音樂中的一個部分,不僅僅流淌的是優(yōu)美旋律的音符,本質上是生命力強大的文化財富。本文在調式上進行探索,得到的結論還值得商榷探討。也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愿意付出自己的時間通過智慧解讀古老文明的密碼。■
注釋:
① 賴有進.民族調式與調性擴張技法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② 斯波索賓著,陳敏譯.和聲學教程/(俄羅斯)2版(修訂版)[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3:337-342.
③ 賴有進.民族調式與調性擴張技法在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發(fā)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④ 關也維.關于蘇祗婆調式音階理論的研究[J].音樂研究,1980,(01):43-53.
⑤ 童忠良.現(xiàn)代樂理教程[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156.
⑥ 魯?shù)婪颉だ椎?鄭英烈譯.調性·無調性·泛調性[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8.
⑦ 斯波索賓著,陳敏譯.和聲學教程/(俄羅斯)2版(修訂版)[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3:373.
⑧ 劉聰,韓冬.鋼琴即興伴奏教程新編[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3:152,和弦敘述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