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蓮珍
摘 ?要:小學教育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學生能否成材的關鍵不僅僅是記憶力、思維等智力發(fā)展因素的制約,還受到學生的自我愛我、習慣甚至學習動機等發(fā)展特點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那么就需要結合小學生個人發(fā)展,以教師的引導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學習動機,才能夠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特別的在語文相對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這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和老師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
關鍵詞: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小學語文
前言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發(fā)展不僅僅局限于學習成績的好壞,最關鍵的是人才的培養(yǎng),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的發(fā)展,這是素質教育對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語文的一門語言科學,學生雖然每天都在接觸語言學知識,但是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約,如記憶力和思維等智力還有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等非智力發(fā)展因素,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的困難,因此需要在語文學習中,通過老師的引導改變學習語文的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學習,主動客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還有乏味的意識,使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這才是“我要學習”,形成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因此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密不可分,是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間良好互動的基礎。
一、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現(xiàn)狀及分析
(一)主觀方面對語文的愛好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低年級學生通過簡單的字、詞和句來完成基本的語言學習習慣,詞和短語是大腦進行語言活動的基本單元,而圖和畫是學生進一步認識世界的窗口,簡單有趣的故事講述方式,是與小學生的大腦等身體發(fā)展相適應的,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卻發(fā)現(xiàn)了奇怪的現(xiàn)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活動能力都提高很多,但是對語文的熱愛程度卻下降很快,這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有關,更與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密切相關,由于課本的知識內容更多的枯燥的長句甚至整片的文字,使得學生對語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fā)生轉移,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后,進而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甚至反感。
(二)學習語文的目的是考試成績
隨著年級的增長,老師和家長對小學生的期盼也有所改變,進而導致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語文只要成績好,就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這是外界因素給學生帶來的重大影響,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再完全是興趣愛好的行為,思想的復雜性和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學習語文的壓力增大,學生就會產生對語文學習的反感甚至厭學情趣,這是目前語文教學水平發(fā)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但是又不是可以簡單解決的問題,因此,隨著義務教育“雙減”工作的提出,還快樂于課堂,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盡量從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出發(fā),寓教于樂,進而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三)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因素和態(tài)度
語文學習既受學生個人努力和智力水平,也受老師教學能力的影響,但是大部分學生感覺學習不好就是因為上課沒有好好聽課,課后也沒有對作業(yè)完成的滿意,這仍然是外界因素給學生引起的自信心不足,加上試卷考試題目難易程度等,逐漸使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的動機也不再那么主動性和向上性,這時候就需要老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變化狀況,給學生以心理輔導和正確學習態(tài)度的指引,才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動機回歸到學習的本質和要求上,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二、培養(yǎng)與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建議
小學語文是個人為了發(fā)展的重要奠基階段,同時也是以后其他學習的基礎,學習動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普遍不足的問題,那么為了提高語文整體教育水平,就需要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在語文教育中的緊迫性和危機感是時刻存在的,雖然大家都可以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如何解決問題是值得商榷的。
(一)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任何學科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愛好,也是學生學習動機實現(xiàn)正確目標的基本保障,那么老師是在授課中處于主導地位,而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動機的發(fā)展也有阻礙作用,那么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重要動力,新課改也要求小學老師在學生學習和生長過程中扮演良師益友的角色,師生關系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教育質量水平,也是重要的教學技巧,小學生學習很大部分是受個人的喜好行為支配,當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甚至生活關懷不足時,也與學生的交流少,就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的認可度和授課聽講不足,當老師在課堂上不僅是老師也是良友時,在教學活動中不是單向的知識傳授,HIA需要與學生共同玩耍,將一些語文知識在與孩子的游戲中傳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愿意去上語文課,才會對語文產生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學生要理解語文學習的意義和目的
小學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對自己的學習沒有清晰明確的目的,會隨著自己的愛好和周圍人的影響,目盲中進行某項任務一樣的活動,但是學習不是一兩天就結束的事情,這就需要學生興趣愛好和學習動機相結合,明確自己學習的意義或者目的,當然是很難實現(xiàn)的目標,但是這有利于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為啥學習,才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進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同時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有周期性變化的,某段時間學生很喜歡語文學習,也會有對語文學習的厭惡時期,這就需要借助語文學習,讓學生明白教育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其責任感。特別是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發(fā)展,語文的個人的人生和社會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讓學生把自己的理想與學習結合起來,從小就形成對語文學習的長遠動機,同時要讓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學習目的。
參考文獻:
[1] 童麗華.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策略[J]. 課外語文, 2018, 4: 92.
[2] 孫桂華. 淺析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J]. 新課程(小學), 2019, 7: 201.
[3] 田芳.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J]. 語文課內外, 2019, 2: 263.
[4]張浩峰.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體會[J]. 2021(2013-14):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