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鏡賢
【摘要】本文以垂直地帶性差異為研究對象,依據(jù)《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閱讀材料為基礎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jié)歸納原理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智慧閱讀;問題導學案;中學地理;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提出“重視問題式教學”,在真實情境下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地理實踐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罢鎸嵡榫场笔菍⒅R以地理事例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來,通過教師提供的文字材料、地理圖表等展示問題。將地理閱讀與問題導學結(jié)合一起,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一、閱讀——問題設計理念
以“問題”引入教學,“問題”的設計需要依托情境,而情境的描述主要通過文字材料、各類地理圖表、地理視頻等方式呈現(xiàn),通過閱讀材料將知識點串聯(lián),設計具備地理科學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通過提取材料中相關信息點,結(jié)合地理基礎知識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問題鏈條的設計要符合地理邏輯,注重地理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問題的設置要注意梯度,圍繞地理事物“是什么”“在哪里”“為什么”“將來會怎樣”開展。
二、垂直地帶性差異的原理分析
1.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實例,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
(2)運用圖表并結(jié)合實例,分析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及成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2.教學策略
通過問題鏈帶設計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真實情境和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答問題,掌握地理思維過程的一般流程,培養(yǎng)學生地理綜合思維素養(yǎng)。
以真實情境作為考查的基礎,不但能夠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面,同時要求學生通過關鍵信息獲取有效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的素材形式,可提高學生的對材料素材的應變能力,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敏感度。
3.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個思維建構的過程,通過問題導學,讓學生逐步形成解決地理問題的思維過程。學生的地理知識往往是獨立的,并沒有形成知識點框架結(jié)構,而問題鏈帶則能夠幫助學生將獨立的知識點連成知識網(wǎng)絡,體現(xiàn)地理知識要素之間的綜合性,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fā)展。
自然地理問題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而產(chǎn)生,往往是復雜而多變,要素之間關系密切,其中一個要素發(fā)生變化則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因此,幫助學生構建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則顯得異常重要。本文旨在通過設計“垂直地帶性差異的分布規(guī)律”的問題導學案,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要素變化分析地理問題,推測地理事物的成因及影響,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山地垂直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
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課堂,本節(jié)課的設計在于學生通過閱讀各類材料,回答問題鏈條題目,運用閱讀材料中的相關知識,得出垂直地帶性分布的規(guī)律,打破傳統(tǒng)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通過關于南迦巴瓦峰的植被分布的文字素材以及“南迦巴瓦峰的垂直帶譜圖”,要求學生根據(jù)提供的閱讀材料,思考如下問題:山地垂直帶譜的變化規(guī)律;山地垂直地帶性差異的成因;山地基帶植被類型取決的地理要素;山地垂直帶譜的復雜程度主要影響因素。
【案例1】在我國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峰,海拔7782米,其植被的垂直帶譜很完整。在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為河谷準季雨林帶,海拔1100米~2300米為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海拔2300米~2800米山地針闊混交林帶,海拔2800米~3600米為山地針葉林帶,海拔3600米~4300米為高山高山寒帶草甸帶,海拔4300米~4800米為高山苔原帶,海拔4800米以上是高山永久冰雪帶;自然帶,雪線和林線在不同的坡向存在著差異。讀南迦巴瓦峰的區(qū)域圖(圖1)與其南坡垂直帶譜圖(圖2)。
問題1:指出南迦巴瓦峰的基帶植被,并分析其形成條件?
問題2:說出影響垂直地域分異的主要因素,并結(jié)合實例,說明垂直帶譜的復雜程度的影響因素?
(2)垂直地帶性的特殊性
【材料導學】在掌握了垂直地帶性的一般規(guī)律后,再提供關于天山博格達峰的垂直植被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特殊的山地垂直帶譜的變化因素是什么?不同的要素組成會導致植被類型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垂直帶譜的變化如何體現(xiàn)整體性原理?
【案例2】
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是新疆天山山脈東端的最高峰,北鄰準噶爾盆地,處于荒漠包圍之中。博格達峰垂直分帶景觀十分明顯,由上至下為冰雪帶-高山草甸草原-森林帶-山地草原-荒漠帶。下圖為博格達峰垂直自然帶譜分布示意圖
圖3
問題1:推測圖中森林帶的名稱,并說明原因?
問題2:判斷博格達峰的雪線較低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問題3:分析博格達峰林線上限高度與南迦巴瓦峰(29.80N)的高度存在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反思
基于地理智慧閱讀的問題導學使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各類的材料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在實施地理智慧閱讀導學案的過程中,以下幾點還需要引起思考:
1.閱讀素材的采用要符合科學性。地理的閱讀材料很多,教師在選擇的過程中要注意甄別材料的真實性,材料整合的邏輯性。
2.設計的問題鏈要有嚴謹性。學生解答問題的關鍵信息要源于材料,才能引導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提取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獲取關鍵知識點的能力。
3.解決知識問題環(huán)節(jié)要多以學生參與為主,突顯“以生為本”。學生聽懂容易,但讓把學到的知識復述出來,在學生間分享,相互成長則收到的效果更好。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學會2019年教育科研課題“地理智慧閱讀在高中地理課堂的實踐研究”( 課題編號:KTLX12019303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侯英常,盧萬合.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中問題設計方法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21(24):39-40.
[2]趙屹莉.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問題式地理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19(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