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飛
【摘要】目前,全國使用道德與法治課是統(tǒng)編教材,教材中的范例素材不可能兼顧全國不同地區(qū)的實際,要想真正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的作用,筆者認為教學時一定要實施“班本化”教學,這是實現(xiàn)德育課教學是否有效的根本,本文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9課《正確認識廣告》一課淺談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班本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班本化教學;實效性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者、南京師范大學章樂教授說“即使精心地選擇典型案例,依然無法完全適用所有地區(qū)、學校、班級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因此,教師要從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笔堑?,作為一線教師的我來說,也是深有所感的,教材上范例無法完全符合我們所在的學校,甚至是每個教學班級的情況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在了解所教學班級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特點、學習基礎、學習需求與困惑等基礎上,設計出符合教學班級學情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滿足學生的道德需求,解決他們的道德困惑,真正達到了教學的時效性。下面我就結合課例來說一說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班本化”。
一、“班本化”教學的起點
要實現(xiàn)“班本化”教學的起點就在于設計適合自己班學生的教學目標,因為它是一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學生的學習的起點,注重學情的分析,這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是設計精準教學目標的基礎。當我們看到教參或者在理解教材基礎上設計了基本目標后,了解本班學情后進一步細化和調(diào)整,最終確定精準的教學目標。而且要注意不必面面俱到,應該簡潔、清晰、具體,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大而空”,一定要將教學目標具體化,確定每節(jié)課可達成的目標。案例中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在了解了學生對于“廣告”這一話題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次的修改、調(diào)整最后才確定的。比如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在最初把廣告的種類及其特點作為第一個教學目標,但是考慮到學情分析時了解到學生雖然對于廣告比較熟悉,但是讓他們說出什么是廣告,卻沒有同學能具體說出來,而且他們說起廣告形式大多數(shù)同學都只知道電視這一常見的形式,所以根據(jù)學情我把第一個教學目標調(diào)整為“認識廣告存在的多種形態(tài),感受廣告與生活息息相關”。
二、“班本化”教學的關鍵
統(tǒng)編教材是以學習活動為核心來設計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探究進行自主學習道德,“班本化”教學的關鍵是以教材中的范例或情境作為參考,在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上設計出符合本班學生真實情況的活動。因為教材中的活動范例不可能適用所有的學生,如果我們只是照搬教材中的活動,這是與道德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因為道德學習,必須以學生現(xiàn)有的思想道德狀況為基礎的,針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真實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學實效性。在設計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以教材中的學習活動為方向性藍本
雖然教材中的活動不可能適用于所有的班級,但是教材中的范例是具有典型的設計,是集大家之所長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我們可以這些活動作為參考,作為設計活動的方向性的引導,再根據(jù)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活動進行改造或重新設計,或者補充教材中沒有的活動。而這里我們要注意讀懂教材,理解每一課、每一幅圖、每個范例背后的設計意圖。比如在案例的第一課時中教學隱性廣告時,教材中設計的是三幅圖片,而在課前我經(jīng)常聽到學生們議論《旋風少女》這部電視劇,所以在教材原有的圖片基礎上選用學生們喜愛的這部影視片段來設計尋找隱性廣告的活動。教材中對于“公益廣告”并沒有過多的設計活動,我在教學時引入了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鎻V告,學生們跟隨視頻說出廣告語,進而設計學生尋找公益廣告的活動,加深對于公益廣告的認識,也為后面商業(yè)廣告打下基礎。
2.以本班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設計
學生學習道德不可能離開學習者的自身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是學習新事物的前提,也是基礎。設計各種學習活動,目的是對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喚醒、利用、加工、豐富、提升,從而生成新的生活經(jīng)驗也就是學到的“德”,而依據(jù)本班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的活動也讓他們感興趣、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能夠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教學之中,真正參與到道德學習之中,實現(xiàn)自身的道德成長。案例設計的活動學生參與度極高,這正是這一觀點的體現(xiàn),比如在第一課時我一直想用新穎的方式進行導入,這樣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想了不少種方式,比如肯德基廣告、公益廣告的視頻、猜廣告語等,一直都不算滿意,直到有一天早上我沒有吃早飯買了一瓶安慕希酸奶,我走在校園的路上,遇到這個班的一個學生他看見我手里拿的酸奶瓶,就說:“老師,你也喜歡喝這個牌子的酸奶?。 碑敃r我靈機一動就問他:“你怎么知道這個牌子的啊?”學生顯得有些得意的說:“電視里天天演,我也愛喝”。聽了他的話我當即有了靈感決定第一課時的導入就用實物展示的方式與學生在談話中引出廣告這一話題,這樣一來學生看見他們特別熟悉的酸奶一下子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能夠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且這也符合品德教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
3.以活動學生生成的動態(tài)資源為契機
由于活動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的,所以在實施中學生的參與度極高,這樣也就意味著活動的設計文本雖然是固定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生成新的經(jīng)驗,而我們要以這些新的資源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讓它們成為不可復制的一道別樣的風景線。比如在第二課時“廣告可信嗎”這一辯論活動中,一名女同學最開始對于廣告是選擇綠色卡紙相信廣告的,但是在辯論過程中聽同學們說的生活經(jīng)歷也回憶起自己生活中遇到過廣告和實際是不一樣的,所以又舉起了紅色卡紙選擇不相信廣告,在教學中我及時抓住生成的這一資源,加以引導讓學生得出對于廣告我們不能全信的正確觀點。
總之,“班本化”教學要以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目標為起點,以符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活動為根本,探索出一條適用于教學班級學生的教學之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滿足學生的道德需求,解決他們的道德困惑,真正達到了教學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