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如何充分利用英語課堂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是擺在教師面前一個非常嚴峻的課題。本文以一節(jié)展示課為例,論述讀前、讀中、讀后這三個階段教師如何以問啟思、以問促思、以問驅思,利用問題鏈來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關鍵詞】思維品質發(fā)展;問題鏈設計;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朱曉菁,浙江省嘉興市清河中學。
一、引言
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體系這一概念。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外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王薔提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個體在思維活動中智力特征上的差異,是衡量一個人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英語思維的模式在語法、語義、語篇、語用等方面與漢語言的思維模式有差異。所以,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英漢兩種語言思維模式之間的異同、聯(lián)系、轉換、互補會給學習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維想象空間,幫助學習者們拓寬視野,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問題鏈設計原則
問題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結構特點,將學生一次難以解決的問題或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分解為一系列指向明確的、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群。問題鏈中,第一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前提,第二個問題是第三個問題的鋪墊和階梯,依次順延,層層鋪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想要通過問題鏈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那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圍繞文本主題,找準切入點,既符合學生認識水平,又能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鏈。
“問題鏈”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設計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問題要循序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
1.適當性原則。問題鏈的設計要基于學生視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適合學生的問題才能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促進學習真實發(fā)生。
2.遞進性原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就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所以,問題鏈的設計要符合這一規(guī)律,所以,往往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前提,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基礎,循序漸進,彼此呼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引領下,理清文本的脈絡和內容,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建構。
3.邏輯性原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讓學生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教師應該注重各個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后一個問題的提出應該基于前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這樣一組邏輯縝密的問題群才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然地形成具有邏輯性地閱讀思維,他們才會真正愛上閱讀。
4.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才是學習最大的內在動力。只有人們對一件事感興趣,才能全情投入,從而全神貫注。因此,教師設計問題鏈時,要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對所教的學生真正了解,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認知水平,使課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使每節(jié)課都靈動起來。
三、問題鏈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下面筆者選錄北京師范大學南湖附校張衛(wèi)良老師以深圳版牛津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Great invention”為教學內容的一節(jié)展示課為例,來講述張老師如何有效利用問題鏈來設計初中英語閱讀課。
1.讀前以問啟思。讀前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準備階段,旨在喚醒學生的舊知和文化背景,引出話題,為學生獲取新知和輸出文本信息作好鋪墊。
(1)利用視頻導入,融思維培養(yǎng)于真實語境中。
通過視頻創(chuàng)設與機構,引出本課話題great inventions。問題鏈設計如下:
Q1:(Play a video)What is it about?
Q2: What inventions can you speak of?
Q3: When you look at the title, what information do you want to know?
[設計分析]在閱讀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了視頻的導入方式,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用聲音和圖像兼?zhèn)涞囊曨l在上課一時候就快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迅速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2)利用標題預測,融思維培養(yǎng)于自主提問。在教師提問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提問:
SQ1:What are the inventions?
SQ2:How to use these inventions?
SQ3:Who invented the inventions?
SQ4:Why are they great?
緊接著老師在復述學生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提問進行了補充,讓學生從what、who、when、how、why等方面來思考文本。
TQ1: When were they invented?
TQ2:Why were they invented?
TQ3:Before the invention and after the invention, what changes?How great?
[設計分析]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提問能力是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閱讀前,根據(jù)標題做出合理預測,以疑問展開文本學習,帶著問題進入文本,深入探究文本內容,促進學習真實發(fā)生。
2.讀中以問促思。讀中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閱讀課堂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帶領學生在這條主線的引領之下,理解文本內容、掌握語言知識,并在細節(jié)處、重難點處以問促思,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對內容進行判斷、推理和批判,進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1)快速瀏覽文本,融思維培養(yǎng)于獲取基本信息。
Q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How many inventions can you see?
Q2:And what are they?
Q3: I'm curious about why you can find the answer so quickly or how do you get the answer.
[設計分析]此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鏈通過三個子問題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中的基本信息并進行學習策略指導。這在閱讀理解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考試時間有限,通過標題和插圖,對文本信息進行查找和歸納,在又快又準地找到答案的同時,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得到了充分訓練。
(2)問題引領,融思維培養(yǎng)于獲取細節(jié)信息。在初步感知文本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細讀第二段,關注細節(jié)信息,回答細節(jié)問題,理清文章脈絡和作者思路,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為解決深層問題做鋪墊,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Q1:What invention is the greates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Q2: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e wheel is the greatest invention?
Q3:What do “ these inventions” mean or refer to?
Q4:What other vehicles have wheels?
Q5:When did people have these inventions in the history?
[設計分析]閱讀文本的第一段雖然篇幅不長,但是信息量非常大。此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鏈設計圍繞作者的觀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深層次的解讀和理解。學生通過閱讀,找到指代的內容,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也拓寬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3)深層提問,融思維培養(yǎng)于思考性問題。語篇通過列舉車輪、電話和燈泡的發(fā)明,讓學生了解三項發(fā)明的歷史和意義,通過發(fā)明前后人們生活狀況的比較來說明,三項發(fā)明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教師應關注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巧設思考性問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活和發(fā)展。
Q1:(Find a word to describe the telephone and the light bulb.)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e telephone and the light bulb are practical?
Q2:What did people use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light bulb?
Q3: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inventions?
Q4:Do you think the introduction is necessary and why?
[設計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或語段第一行、最后一行的重要性,系統(tǒng)地感知語篇的整體結構和內在信息的邏輯關系。
3.讀后以問驅思。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提高要求,引導學生整體回顧語篇,展示他們對文本的深層理解,鍛煉學生概括、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意識
Q1:How does the writer show his ideas about inventions?
Q2:How can an invention can be a great invention?
Q3:Do all the inventions help us live a better life in the world?
Q4:Which inven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Why? What trouble does the invention bring us?
Q5:How to use the inventions?
Q6:How does the writer introduce the light bulb?
[設計分析]通過解析燈泡的文本結構來模仿課文,以說促寫。閱讀教學后,將寫和讀結合起來是目前英語教學的趨勢。寫作是一項綜合性思維活動,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結語
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要“為思而教”,關注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思考的內容和過程,問題鏈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題是思維的先導,教師在教學中以問題為抓手,讀前以問啟思,讀中以問促思,讀后以問驅思,讓學生的思維在提問、判斷、推理、概括和分析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后雄.“問題鏈”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5):50-54.
[3]魯子問.英語教育促進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內涵與可能[J].英語教師,2016(5):6-12.
[4]唐明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9):38-42.
[5]程曉堂.在英語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