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獻梅
摘要:小學科學教師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可以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探索不同科學問題,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并更好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教師要注重應用趣味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知識學習和實驗,才會更好達到教學目標,并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
前言:
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豐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在有效點燃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應用有效教學手段去培養(yǎng)其科學思維、實驗能力等,才會讓其具備更高水平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還會讓學生更加深入學習和把握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一、構建趣味教學環(huán)境,點燃學生科學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而科學學科的知識比較深奧,會讓學生晦澀難懂,從而影響其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使其學習熱情受到影響,讓其深入探究科學知識的腳步變得緩慢。與此同時,也不利于其核心素養(yǎng)的進一步培養(yǎng)。鑒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通過有效手段,點燃其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才會順利實現教學目的,讓教學成效不斷提升。對此,構建一個趣味性強的教學環(huán)境,就是十分理想的選擇。
在趣味教學環(huán)境的感染下,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并有效帶動其主動思考和探究。這會為其更加深度理解科學原理、規(guī)律等,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會使其思維水平、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發(fā)展。比如,教師對《光和影》的科學知識開展教學時,直接講解什么是“光源”、“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教學知識,就會讓學生感覺比較抽象和復雜,同時容易使其深入學習的興趣較難被點燃。為此,教師就可以實地創(chuàng)設趣味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依托小學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皮影戲之類影視作品的特點,在課堂上真實再現相關影像,從而有效點燃其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先關掉教室中的燈光,在利用窗簾將教室外的光全部屏蔽。此后,在打開投影儀器上的燈光,并放下投影布,接著用手勢表演獵狗、信鴿等小動物的造型,讓學生的眼前一亮,就會有效點燃其對這部分知識的濃厚興趣。接下來,教師在關閉儀器燈光,恢復教室的光線,并由剛剛的表演,引出關于“光源”、“影子”相關的科學知識,就會使其充分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此過程中,在立足教學內容,對學生加以引導,就會使其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引導學生科學思維
科學知識,更注重讓學生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形成科學思維方式,進而對科學知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是,過于嚴肅、生硬的教學,會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階段學生,形成較重排斥心理,進而影響其科學思維的形成。這就需要教師從小學階段學生心理成長特點上入手,去靈活調整教學手段??梢詫⑵降睦碚摻虒W,轉換成利用實驗現象來體現科學知識。一來,可以有效調節(jié)課堂上的氣氛,讓其更加活躍;二來,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對實驗現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此基礎上,在對其進行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就會收獲十分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物質發(fā)生什么變化》的科學知識,教師就可以將平淡的理論輸入教學方式,調整成實驗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準備三個同樣的燒杯,并依次準入純凈水、小蘇打溶液、米醋三種液體。學生單純觀察三個燒杯,通常無法明確分別三種物質。教師在開始實驗前,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同學們,這三個燒杯中的成分分別是水、小蘇打溶液、米醋,稍后教師會將三個燒杯的順序打亂,看一看哪名同學可以準確回答,哪一個燒杯內裝的是水?”。接下來,教師在將三個燒杯按照順序置于講臺中央,并且,在遮擋物后去調整三個燒杯的順序。此后,在讓學生分別來猜測哪一杯是水。通過這樣的方式,會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當有學生猜測哪一杯是“水”后,教師需要及時去公開答案,讓學生清楚答案的準確性。通常情況下,學生較難準確回答,但卻會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此時,教師在說:“其實,無論怎樣調換燒杯的順序,都可以快速找到哪一杯中,裝的是水。”。與此同時,就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在引入實驗的下一部分,在燒杯中各取一小勺成分,然后,在酒精燈上面加熱,并引導學生去觀察物質的不同變化。就會使其充分理解教師的語意,并有效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時,還會讓其求知欲得到良好滿足。
三、降低實驗難度,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讓小學生對科學知識有強烈的積極性,是核心素養(yǎ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積極性越濃厚,參與科學實驗的動力就會越充足。同時,才會更好掌握科學知識。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智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往往教師開展科學實驗時,會發(fā)現其參與熱情缺乏。這與學生對實驗的畏難情緒,有直接的關系,導致其進行實驗的信心不足。為了更好培養(yǎng)其積極性,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去調控實驗的難度,同時還要讓其充分掌握相關知識。
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來,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探討,有效分解實驗難度,二來,可以在無形中增加學生之間的溝通機會,對于活潑愛動的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會更好滿足其性格需求,使其更樂于接受,并踴躍參與其中。比如,教師對《點亮小燈泡》開展實驗教學時,就可以通過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有效降低實驗難度。教師需要先對電路、電池相關理論知識加以教學,讓學生對實驗原理形成一定的認知。之后,在將其分成三人一組,并且將實驗用品分到每個實驗小組。接著,在布置實驗任務:“運用所學的知識,將小燈泡點亮?!?。就會有效促使學生積極去探討、研究如何將小燈泡點亮。學生在相互合作過程中,會對科學知識有進一步的認知,同時,也會大幅提高實驗成功的概率。對于樹立學生深入實驗和探究科學知識的自信心,會有極大的幫助。
總結: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小學科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積極點燃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有效引導其思考,讓其站在科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不僅會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會讓其對科學知識更加扎實的掌握,并不斷提高科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曉艷.淺談小學科學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J].中國文藝家,2021(06):131-132.
[2]劉紅梅.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