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紀 姜姝平 李玉玉 楊 柳 呂艷紅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yè)學院
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過程中,語文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宏觀層面高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正面臨重視程度不夠以及教學定位不明確等困境,而在具體的語文課程教學中,關于閱讀、語言運用、寫作三個方面也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因此,高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些困難,運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困難,從而提升高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的水平。
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突顯綜合性的特征,融語言表達、寫作能力、文學鑒賞于一體。首先,對于朗讀教學計劃,以階段性為特征,構建合理朗讀教學方案。例如,可以在語文課開始之前,選擇一位同學進行文章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要以學科教學目標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朗讀能力。同時,要以學生實際學習能力與水平為前提,結合其理解分析能力,構建針對性的朗讀計劃與方案,促使更多學生能夠對朗讀產生興趣,調動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借助科學方法,學生朗讀能力得以提升,為學生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奠定堅實基礎,增強其對文學學習的興趣,切實提升學生文學鑒賞的能力。除此之外,不能忽視教學目標,要對學生實施層次化管指定更加科學的朗讀計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按照各自的計劃完成學習和提高能力。
對于能力競賽,是以感情為依托,構建而成的閱讀模式,極具語言藝術的特征。為此,在高職語文教學實踐中,要積極組織朗讀競賽活動。具體講,要選擇適合的朗讀競賽內容,目的是構建統(tǒng)一的評判標準,達到對朗讀者表現的準確判斷,這對朗在朗讀過程中語言表達、語音、語調的調整十分有利,為提升朗讀能力奠定基礎。另外,結合語文科目教學活動的特性與內容分析,朗讀的本質就是將文字融入個人思想情感的了,而后用語言表達,代表了對文字的二次創(chuàng)作,其體現的是文字所無法表達的內容。
立足高職語文教學實踐,學習難點主要集中在語言表達能力及書面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兩方面。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對其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其納入語文學習活動,為提升高職語文教學質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另外,要將學生朗讀能力作為學習手段,增強學生對文字的敏銳與欣賞能力。借助閱讀、寫作、朗誦的方式,全面記錄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達到思想文化水平、書面寫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教師要準備更加豐富多元的素材,以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和網絡為依托,積累更多優(yōu)質的朗讀素材,以便服務于更多不同的同學,力求類型多樣,以朗讀計劃為標準,有效增強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交流與溝通,積極進行探究,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在學生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中總結出更好的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從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材上看,針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專屬教材比較少,所以若想有效的滿足高職語文教學的需求,則需要教師依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編寫適合高職語文教學要求的教材。從高職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在高職教育中,就要不斷的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語文教材的選擇,則要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采用對應的教學方法,確保能夠在滿足學生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從高職語文教學的對象來看,高職學生并不同于高中生,他們沒有了升學壓力,學習目的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就很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在很多高職學生的觀念中,語文課程僅僅是一門枯燥的學科,這主要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翻轉課堂、微課程等,幫助學生轉變對語文學習的觀念,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另外,在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組織教學,將報刊、網絡、影視等因素融入到語文課堂中,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審美情趣和人文關懷。
立足新的發(fā)展時期,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職語文教學也與時俱進,重視朗讀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朗讀能力為手段,將滲透在語文教學實踐,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借助全新的教學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為方向,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