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摘要:隨著社會信息化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人類社會必須掌握這一現代化工具,計算機應用技術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因學校教學設施差異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從而忽視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加之學生的計算機水品不等,造成學生學習計算機成效甚微。本文從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角度出發(fā),分析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計算機課程;存在問題;策略
引言
計算機的普及化非常迅速,這使得計算機課程成為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演示計算機操作流程,從而忽視理論教學,學生容易產生理解偏差。另外,單一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機理論基礎,不斷反思學習計算機技術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自身操作能力。
一、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
互聯網迅速發(fā)展,人們日常生活被網絡所包圍,在大量的信息中檢索重要的內容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術。高職高專院校是培養(yǎng)應用型社會能力人才的院校,因此結合計算機使用與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職高專教育是踏入社會的備戰(zhàn)期,因此學生必須獲得社會技能。計算機教學是引導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課程,必然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計算機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不斷需求,積極開展計算機教學課程能夠更好的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計算機課程是現代高職高專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使用計算機基礎的一門課程。計算機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將所學計算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計算機教學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機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確學習計算機的目標之后,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習。
二、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不同,計算機教學的信息量比較大、理論知識枯燥,且課程知識的應用性非常強,計算機學習更要求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高專學生雖然在中學時代接觸過計算機,但是大多只會上網玩游戲,對實際應用了解甚少,理論知識更是匱乏,而稍深入講解,學生很難理解記憶,更難于運用把握。雖然計算機課程在教學中處于重要的位置,各學校重視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但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學生缺乏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計算機教學是一個重視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能力的課程,在高職高專院校中計算機課程普遍存在教學內容與實際理論脫節(jié)的現象,有些教師可能只復述書本中的知識點,對照PPT照本宣科,上課效果差,從而忽視實際操作的重要性,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不能夠保障。大部分學生不能將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因此實用性不強。另一種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實踐性,不斷強化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忽視理論依據,導致學習理論知識掌握不夠透徹牢固,一邊學一邊忘。在教師教學中只強調操作實踐的重要性,組織學生實踐,學生記憶的僅僅是操作步驟,缺乏理論知識,學生在遇到問題之后,找不到問題解決辦法而陷入困境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技術,是輔助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工具,是一門靈活的技術,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卻造成學生的困惑。學生不斷重復練習,但沒有掌握理論知識,就會陷入死胡同,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影響學習效果。
(二)計算機教學方式簡單、模式單一
計算機教學的知識體系復雜,理論性較強,與普通基礎課程不同,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需要足夠清晰的邏輯以及靈活的大腦思維,學生學習會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并且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工作主要以講授為主,限制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在授課課程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課堂氣氛低沉,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沉悶,思想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高職高專院校設置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理論課時多于實踐操作課時,教師在講臺上空洞的講理論知識,學生得不到有效的操作,不能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學習中,課后教師布置操作習題,很多學生并沒有掌握課程所學,由此會抄襲別的同學作業(yè),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沒有學到實際的計算機知識,教師上課也越來越沉悶無趣。
(三)計算機教學硬件設施保障不夠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在近年來得到空前的發(fā)展,但是學校受資金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其硬件設施良莠不齊,對計算機的投入微乎其微,有些設備簡陋落后,甚至有些院校學習場所也不盡如意。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學校的招生規(guī)模越來越大,一些硬件設施供給不足,難以保障每位同學的上機情況,兩個人或多個人使用一臺機器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甚至有一些機房的電腦機型老舊,不能安裝新的軟件,只能使用過時陳舊的辦公軟件的操作,不能滿足現行的教學需求。學生的上機率不能保證,何談教學的質量能否有效完成,教師的教學條件也就相應受到限制??梢娪嬎銠C教學的硬件設施決定計算機教學的質量,直接導致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影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些學校的實訓基地也不是很完善甚至沒有,校內的實訓基地設備少,人均操作的時間較少,同時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很多也是名存實亡,有些校外特色實訓基地是學校安置學生就業(yè)的地方,其存在僅僅為了支撐學校的影響力。因此大多數學校的實訓基地不完善,不能夠提供學生相應的設備,教師的教學內容也無法很好的完成。
(四)計算機教學考核評價制度不完善
計算機教學考核的方式主要依靠期中考試以及期末考試,注重的是學生對于考試知識的把握,而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考核評價。學生由此養(yǎng)成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習慣。計算機教學中缺少對學生計算機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以及科學探索精神的訓練,不利于學生良好精神品質的形成,同時造成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就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來講,大部分學校依然受到傳統(tǒng)評價觀念考核的影響,其考試范圍受還是書本知識,不利于學生對計算機操作的把握,同時在這樣的考核方式中也不能體現學生實際水平,更不利于計算機能力的提高。有些院校考核方式仍采取紙質試卷考試,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應付考試中,死記硬背,而不是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的知識,從而忽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在就業(yè)市場中,計算機上機操作等級證書已經成為衡量學生辦公軟件是否掌握的的標準。計算機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不僅需要理論基礎知識,更需要多鍛煉多操作,將實際內容與理論相結合。不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會影響學生的能力,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的策略分析
高職高專院校應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性人才、專業(yè)性人才為主,計算機基礎能力的重要性決定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在高職高專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計算機教學要想提高質量,必須促進學生掌握計算機的能力。[1] 由此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完善教學評價制度,強化實踐教學
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用客觀公正的眼光評價學生,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校評價教學質量應當以學生完成教學任務中能否掌握新的知識為準,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也是衡量標準之一。不斷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強調考試不是最終目的,要在學習過程中有創(chuàng)造性、探索性認識,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不懂就問,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擁有成就感。
高職高專院校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化,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對硬件設施的投入,增大每個學生學習和練習計算機的機會。教學應將計算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注重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與練習中融會貫通,有助于養(yǎng)成良性循環(huán)的學習習慣,既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拓寬視野。
(二)明確計算機教學的目標
計算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計算機能力是高職高專學生必須的技能。學會這項技能可以在社會的發(fā)展中不被淘汰,與時俱進。因此,計算機教學老師應當明確教學的重要性,設定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有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水平。[2]信息社會要求學生要擁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加工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的能力,在新時代信息差就是金錢,利用好信息可以獲得很多技能和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和計算機素養(yǎng),轉變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樹立一種能力優(yōu)先的意識,將培養(yǎng)具有較強知識運用能力的人才作為目標。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個較為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上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熱愛計算機課程,踴躍實踐。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計算機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模式,發(fā)揮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實現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在計算機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講授理論課程,邊講授邊利用多媒體演示課件以及操作過程,同時學生應當配備相應的電腦設備,邊聽講邊操作,加深學生學習的實踐能力,同時改變原來理論課程與實際操作課程相剝離的情況,使課堂教學具有感染力,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制作word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講授word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同時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操作或者教學聯機軟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并且執(zhí)行操作,體會每一個符號的用處,并不斷的加以練習,熟能生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互動,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整學習的進度,把握重難點,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以此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把握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具有自主選擇的條件,以此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計算機思維。
(四)重視實際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教學應當深入教學內容,重視理論作用,加強學生的理論理解能力,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工作,以此奠定學生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基礎,基于對計算機知識的初步把握,不斷提升教師上課的效果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課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性學習,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清楚知識點的依據用處,以便于學生深刻把握知識點,學以致用。課堂中督促學生盡快完成作業(yè),并給予學生指導,以此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梳理重難點,理清計算機教學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探索高效的學習方式,將理論與實踐充分運用,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實際掌握的學習情況進行安排課程,讓學生掌握實際的計算機知識,而不是淪為應付考試的機器??荚嚳际裁?,教師教什么的現象不應該出現在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實際應用能力,而不是應付考試。
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授課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注重實際教學能力與實踐相結合。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師可以設置三層學生進行授課。其中第一層學生授課時,教師主要以引導為主,多學多練,進而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進而在學生喜歡的領域不斷探索發(fā)現。第二層學生授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加講解為主,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分成若干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第三層學生授課時,主要以基礎教學為主,傳授計算機課程的基礎知識,掌握必備的基本技能和知識。[4]
四、結語
計算機教學是一門復雜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高職院校教師應當注重計算機教學模式,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因材施教,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計算機人才。高職高專院校計算機教師需重視計算機理論作用,引導學生參與計算機課程學習當中,深入解析計算機教學內容,理清重難點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要用新的教育觀念武裝自己,利用新媒體教學、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改革發(fā)展。
參考文獻 :
[1] 喬子昂. 淺說計算機基礎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J]. 電腦迷,2018,No.91(04):150.
[2] 陳濤. 淺談高職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對策[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1):91-92.
[3] 張欣韻. 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內部保障研究[D]. 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