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滿春
【摘要】新課程改革中要求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式.因此,筆者選擇了“導學案”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的研究這個突破口,力爭通過研究導學案的結構特點,改進導學案的編寫思路,增加導學案的實際應用性,匯總導學案的典型案例等角度,以期總結一套能幫助學生在課上、課外自主學習,指導教師精講或輔導學生,達到增大課堂容量的目的的教學模式.
實踐證明,教師通過導學案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關鍵詞】導學案;教師;學生;數(shù)學教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知識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布魯納的思想啟發(fā)我們要從一個個體的心理、行為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發(fā)掘、發(fā)展?jié)撃?,啟迪智?
因此,針對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自主意識不強、數(shù)學運算能力較弱、學習方法不得當?shù)确矫娴膯栴},筆者嘗試進行“導學案教學法”的教研以及課堂實踐探討.
一、什么是“導學案”
“導學案”是相對“教案”而言的,教案是教師準備的教學方案,往往以教師為主,以學生為輔,具有單向性和封閉性,嚴重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導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針對學生學習過程而開發(fā)的一種學習方案,具有多向性和開放性.它可以貫串學生從預習到復習的整個學習階段,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的方向更明確,內容更明了,復習內容更突出,易于形成系統(tǒng).
二、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教師根據(jù)課程需要、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編寫實用的“導學案”.
第二,學生自學“導學案”,進行第一次知識認知的提升,并試做“導學案”的基礎練習.
第三,課堂小組合作探討、交流、提煉、歸納,進行第二次知識認知的提升.
第四,學生完成練習并及時復習,進行第三次知識認知的提升,并做“導學案”上的鞏固練習.
三、如何編寫“導學案”
第一,對于概念、性質多的課型宜采用填空式.
例如,在“向量的概念”一節(jié)課中,“學”的部分設置如下: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統(tǒng)稱為向量.
(2)向量的幾何表示:.
(3)向量的有關概念:.
第二,關于需要總結記憶的內容,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注重數(shù)學實驗或生活實踐,讓學生從實際動手操作中提煉與歸納知識點.
例如,在“頻率與概率”一節(jié)課中 ,“學”的部分設置如下:
(1)做數(shù)學試驗,觀察頻率是否體現(xiàn)出規(guī)律性.
做如下試驗:從一定高度按相同方式讓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自由下落,觀察正面朝上的頻率.
(2)教師先展示數(shù)學家做的拋硬幣試驗結果并制作折線圖,再增加試驗次數(shù)或利用計算機模擬拋硬幣試驗,對比之后引導學生總結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3)揭示新知.
在相同的條件下,當大量重復進行同一試驗時,隨機事件A發(fā)生的頻率會在某個常數(shù)附近擺動,這時,我們把這個常數(shù)叫作隨機事件A的概率,記作P(A).
第三,關于知識體系強的內容,教師可以寫成專題,以便學生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
四、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原則
(一)教師為主導
在課堂中,教師既不能在發(fā)下“導學案”之后就撒手不管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又不能面面俱到、事事包辦,而應在課堂中積極設疑引導,組織探究,精講點撥,講評到位.
(二)學生是主體
教師在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時必須把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因為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充分交流、提煉歸納的知識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透徹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數(shù)學能力.
(三)設問有層次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學科特點設置不同的問題或作業(yè),達到分層教學、學生各有提高的目的.
(四)知識顯系統(tǒng)
由于許多學生感到知識零碎、概念分散,令人難以掌握,教師需要在編寫“導學案”時將知識重新梳理,整理歸納,理出思路,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便于學生接受并掌握.
(五)方法要創(chuàng)新
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不能簡單地將教材的內容進行羅列,而是創(chuàng)設為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的數(shù)學模式,讓學生充滿興趣,帶著問題合作、探究、提煉、歸納新的知識,并進一步利用新知解決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五、研究的成效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反復實踐,筆者總結出“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導、學、議、講、練五步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檢驗,起到了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積極發(fā)揮教師引領的作用.
(一)初步形成適合本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
在實踐摸索過程中,筆者著重抓住課堂教學這個切入口.在課堂上,筆者將絕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尤其在成果展示階段,筆者將主要時間讓給學生,組織學生講解或板演試題的解決過程,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收獲了良好的效果.
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在學生需要的關鍵時候做點評、糾正、補充和總結.這樣的課堂既提高了教學效果,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具體的課堂流程如下.
第一步,導: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目標,明確重難點知識.
在上課后,教師可以利用當堂備課準備的材料(包括視頻、圖片、教具及小故事等)創(chuàng)設情境,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目標并加以說明,指出學習重難點知識,導入課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由教師主導引領.
第二步,學: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
教師在導入課題之后,可以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當堂或提前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帶著問題先自學、思考、探究,或者對課本進行預習.通過這一步,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發(fā)現(xiàn)了問題,形成了思維困惑,完成了第一次知識認知的提升.
第三步,議:小組合作探究并展示.
此環(huán)節(jié)是五個步驟中的核心.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組織學習活動,重點是圍繞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討論、交流,分析問題,總結規(guī)律,解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問題,完成第二次知識認知的提升.
第四步,講:教師精講.
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無法解決的問題與新的生成性問題,教師要采取精講的方式予以解答,但切忌滿堂灌,以免又陷入老一套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應該配以啟發(fā)、點撥,或者與學生探討、爭論的方式進行教學.
第五步,練:當堂檢測并反饋.
針對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指導學生當堂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訓練,以達到及時檢測反饋、查漏補缺的目的.
(二)總結該教學模式
在實踐探索中,筆者體會到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活動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導、學、議、講、練五步教學模式”非常適合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學情.
筆者發(fā)現(xiàn)在這一教學模式的反復實踐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班上絕大部分學生都有機會上臺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或解題方法.在這其中,學生體會到的不只是學習知識的樂趣,還有自我表現(xiàn)的自信.
(三)教學的理論水平得到較快提升
為了更好地完成研究,筆者閱覽了大量教育教學方面的專業(yè)書籍,積極查閱文獻資料.夸美紐斯提出的教學三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指導了筆者研究學生的心理,更新教學理念,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和進步,增強了個人協(xié)作能力.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教師要找尋適合本校學生的資料,反復演練.這一工作能促使教師更深入地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起到教師促使師生共同發(fā)展和進步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第二,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目前,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教師依然在實踐過程中就這一年多以來的實踐進行總結,使教學質量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六、存在的不足
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還需要長時間的引導,這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工作.目前,如何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仍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利用‘導學案”輔助教學的“導、學、議、講、練”五步教學模式盡管處于嘗試階段,但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我們的一切努力嘗試都是非常值得的.
【參考文獻】
[1]吳曉紅.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思[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周迎春,羅毅.情境設置為相宜 素養(yǎng)習得是本真:以“橢圓的標準方程”的教學為例[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9(2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