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教學課堂,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得到了廣泛地運用.對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入手,闡述在進行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激活教學課堂,使得課堂更具吸引力,達到生物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模式;課堂激活;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106-02
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便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存在矛盾.在初中階段進行生物教學時,更加注重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以及其興趣的培養(yǎng),而到了高中更是要能夠達到考綱的要求,導致學習內容增多,學習內容也十分抽象,生物學習課堂會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就無法提高興趣參與其中.想要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師就要能夠基于教學內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激活高中生物課堂,有效提高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愿意參與其中,在這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活教學課堂
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能夠方便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材料,也能夠讓教師將其應用于課堂,從而利用多媒體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認識,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能夠得到增強.此外,在生物教學中有著許多生物實驗,而往往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教材中的實驗無法能夠在現實中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模擬實驗,使得抽象的內容可以變得形象具體化,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的生物知識的掌握.
例如,在對“溫室效應”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感受到“溫室效應”對于大自然的危害,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北極”紀錄片,學生會看到可愛的北極熊由于溫室效應變得無家可歸,其就會產生責任感,在后續(xù)針對“溫室效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參與到討論中,提出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資源的方法,其學習的主動性會不斷提高,也能夠營造出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又如,在教學“細胞的有絲分裂”時,由于相關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生物實驗的結果,而受到各個條件的限制,這一實驗無法在現實中完成,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模擬演示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能夠清晰呈現出染色體在形態(tài)以及數量上的變化,從而能夠使教材中的平面圖轉變?yōu)榱Ⅲw且生動的動態(tài)過程.隨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變化的過程來總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所發(fā)生的變化.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相關生物知識的難度,也能夠使抽象的學習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也愿意主動對知識進行掌握,有效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實現了教學課堂的激活,使得課堂教學有著更高的效率.
二、利用生物模型激活教學課堂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學生要能夠對建立模型這一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進行領悟,且新考試大綱中也對高中學習中學生對于模型方法的掌握提出了要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對于模型所給出的定義是:模型是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而將認識的對象轉變?yōu)橐环N簡化的描述,因此模型可以利用具體的實物、形象化的手段以及抽象的形式來進行表達.模型主要包括了數學模型、物理模型以及概念模型三種形式,其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有著很大的實用性,能夠有效激活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推動課堂教學的進行.
數學模型主要以公式或曲線的方式進行呈現,都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例如,在對生長素的兩重性的內容進行教學時,便可以利用數學模型中的曲線來將植物器官在不同濃度生長素的作用下實現促進或是抑制的過程利用曲線來進行表達,且光合作用過程中二氧化碳與氧氣含量的變化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量的變化都可以通過構建數學曲線模型實現直觀表達.在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同樣可以構建出數學模型來降低相關知識理解的難度,便于學生進行掌握,同時也能夠加強生物學科與數學學科的緊密聯系.
物理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使用最為頻繁的實體模型,其可以將抽象的生物知識以形象具體的方式進行呈現,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最為關鍵的是學生可以參與到模型制作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細胞中的能量通貨-ATP”的相關內容時,想要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充分掌握,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制作物理模型,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制作出ATP的結構簡式,隨后再利用模型來表達出ATP與ADP相互轉換的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到課堂中,有利于激活課堂的氛圍,也能夠有效達到教學的目標.
概念模型最為直接以及主要的呈現方式便是概念圖,其在新課教學以及復習課堂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完某一新課的內容后,在總結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構建出概念圖,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鞏固,也能夠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因此利用概念圖來歸納所學知識,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出殘缺的概念圖,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完善概念圖,從而能夠實現對相關知識的鞏固,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相關內容的認識.此外,還可以在復習課堂中使用概念圖,無論是一輪復習階段還是二輪復習階段,讓學生自主總結知識點后制作概念圖都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識網絡與體系,從而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有著更加正確、全面且深入地掌握,在這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達到了復習課堂的目的.
三、利用趣味活動激活教學課堂
想要能夠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激活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教師還要能夠在課堂中設置趣味性的課堂活動,利用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能夠更加活躍.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能夠注意活動內容要與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從而能夠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得教學重難點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在對“生命的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jié)進行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進行有效掌握,教師就要先讓學生了解肽鏈中的肽鍵、游離的氨基以及羧基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隨后,教師便可以開展扮演活動,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氨基酸,并通過拉手組合的方式來演示肽鏈形成的過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對肽鍵、氨基、羧基之間抽象的數量關系有著更為明確的認識.同樣,在對DNA分子結構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堿基的排列順序有著更加深入地掌握,教師可以開展換座位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換座位來更加明確堿基排列順序發(fā)生變化會引發(fā)DNA分子的對應改變,從而能夠通過游戲活動來使原本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簡單以及直觀形象.又如,在教學“細胞內的分工和合作”這一節(jié)時,由于相關的內容涉及到了許多種類的細胞器,學習內容也存在著重復,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將不同的細胞器進行混淆.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不同細胞器的分工以及合作過程,教師就要能夠在講解完不同細胞器的特點后,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開展模型制作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橡皮泥來制作出不同的細胞器模型.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進行小組評比,獲勝的小組能夠得到對應的獎勵.如此一來,就能夠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更加愿意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能夠加深對于細胞器的認識,同時也能夠讓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得到有效激活.
總而言之,想要能夠實現高中生物教學課堂的激活,教師就要能夠基于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學生呈現出更具趣味性以及生動形象的內容,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愿意主動進行學習與掌握,有助于學生構建出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也能夠實現其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從而能夠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海榮.構建多元化的高中生物學科PBL教學模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169.
[2]楊虹.利用“問題解決”模式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3]陳宏冬.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開展[J].高考,2019(31):38-39.
[責任編輯:季春陽]
作者簡介:程方艷(1987.10-),女,江蘇省連云港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