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旭峰 寧德市高級中學
籃球是一項對抗性的集體運動,在教學中如何“教會、勤練、常賽”是新時期賦予高中體育教學的新任務,從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看,“教會”是學生開展“勤練、常賽”的基礎;“勤練”是鞏固“教會”及體能提升的關鍵;“常賽”是籃球技能運用及品德提升的平臺。高中體育教學中,必須立足于“教會、勤練、常賽”的視角,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調整,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籃球是一項對抗性的集體運動,在高中籃球模塊教學中如何做到“教會、勤練、常賽”促進學生籃球技能的掌握,提升籃球課堂教學效果,是當前籃球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問題。
在“教會、勤練、常賽”教學中“教會”是基礎,其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教師的教,既教師如何教,另一方面是學生的學,既學生學會了老師所教的技能沒有。從教師教學的層面理解,就是教師是否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是否對課堂教學目標做了科學的規(guī)劃;是否對課堂教學內容設計為由簡到繁、由淺到深;是否對于場地器材有清晰的了解;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學習要求,諸如此類的等等問題。從學生的學習層面理解,就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習時的整體狀態(tài)如何;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時的理解力、接受力如何;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時的參與度如何;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時的興趣如何;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時的團隊合作意識如何,諸如此類的等等問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輔相成,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以及知識的獲取,而應是教師為了學生掌握某項體育技術、掌握某個體育知識點而做出的努力。這個過程對于教師和學生各有側重點,對于教師而言是看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的知識點或技術;對于學生而言,是新授知識點是否理解或技術是否熟練掌握。
在“教會、勤練、常賽”教學中“勤練”是主體。體育知識的學習以及體育技能的掌握,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在高中籃球模塊教學課堂來說,“勤練”講究的是方法。籃球課堂的教學內容的設置必須是遵循科學的原則,要在充分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兼顧學生的認知能力與運動能力的實際情況,由簡單的籃球知識的講授逐步過渡到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技巧,一步步提高提升的籃球能力。當然,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籃球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及趣味性等。從教學角度而言,“勤練”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就是實現(xiàn)由理論到技術層面的提升。老師眼中學生的“勤練”,應更注重課堂學習的重難點,也就是對于知識點和技術的把握,教師應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化解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有所成。
“常賽”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經(jīng)常時行比賽、競爭。通過比賽看課堂教學效果,檢驗基礎和主體部分的教學是否可靠。學生通過籃球課堂中的“常賽”,真刀真槍的檢驗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技術,讓學生通過虛擬比賽情境或組隊打比賽的方式,感受競技體育的氛圍,在此過程中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能通過實戰(zhàn)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當然,在籃球比賽中更可以收獲規(guī)則意識,以及讓學生適應競賽場上的各種突發(fā)事件,并能正確應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適應比賽節(jié)奏、體驗競技體育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不輕易放棄、不輕易言敗的體育精神。對于師生雙方而言,“常賽”成為體育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使教師就要充分考慮所教籃球技術動作在實際比賽中實際應用情況,倒逼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jù)所教技術動作實際應用情況,設置練習情境或比賽環(huán)節(jié),并安排有針對性比賽條件來提高學生的練習所教技術動作的應用,學生通過“賽”來鞏固所學籃球技能,懂得合理的應用所學籃球技術,提高學生閱讀比賽的能力、并引導學生通過競賽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力。
“教會”內涵豐富,包含諸多要素,這些要素從不同的方面考查學生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表現(xiàn),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最后給學生成績評定時,要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現(xiàn)綜合評價,包括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課堂知識的學習情況、課堂技術的實踐情況等,這樣的評價才是客觀的、綜合的評價。同時,教師給學生評價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反思教學效果的過程,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自我回顧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授課方式的合理化等,通過學生的“學”反思教師的“教”,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高中籃球“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在今后籃球運動中的運用情況等,通過觀看NBA 比賽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在今后的籃球運動中的重要性。利用課余時間,老師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目前所教班級學生的籃球水平,然后才能科學合理的制定“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的教學目標,將分層教學理念融入教學內容的設置中,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有層次性、目的性,從而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使學生學有所得。
“勤練”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一定量的、有針對性的、富有趣味性的技術練習,讓學生在反復學練中慢慢體會所學的籃球技術,通過量變到質變,讓技術熟能生巧,直至真正掌握。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考驗老師對教材重難點的精準把握,并要針對學生的學情設計組織籃球課堂教學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練習,并有所收獲。
還是以“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教學為例,從半場盯人防守戰(zhàn)術的基礎技術教學逐步過渡到戰(zhàn)術教學層面,這是個由簡到繁、深入淺出的過程,即由簡單的個人有球隊員防守向無球隊員的防守的過渡,突破該技術的難點學習后,可以將學生分小組進攻與防守練習,要求防守的學生利用本堂課所學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進行防守,而進攻的學生盡力全面進攻,等防守者技術熟練時,再安排學生擠過、穿過、換防、關門和夾擊等防守基礎配合的綜合運用。這樣反復練習,學生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也就慢慢熟練了。當然,在學練過程中,根據(jù)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可以安排不同的練習內容,有一定防守基礎的學生可以帶著基礎薄弱的學生練習,以學生教練帶學生學員,這樣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互幫互助的好習慣,還能讓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增進學生間的友誼。
“常賽”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使所學技術運用于比賽,反過來可通過比賽促進學生技術的再學習,通過反復比賽與練習能讓學生的籃球技術轉變?yōu)閶故斓募寄堋!俺Y悺笔菣z驗籃球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比賽可以讓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技術上的不足以及問題所在的原因,及時指導學生的技術,再反思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常賽”能讓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尊重比賽、尊重裁判、尊重對手,還能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失敗,培養(yǎng)學生失敗后站起來繼續(xù)前行的勇氣,這也是體育精神、體育品質的教育引導與塑造傳承。
依然以“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為例,在技能提升階段教師會利用比賽形式進行教學,深化重難點。采用半場2VS2、3VS3、4VS4 進行比賽,參賽學生若使用本堂課所學的“半場人盯人防守戰(zhàn)術”成功阻止對手上籃和投籃,可以獲得結束比賽后在全班分享學習心得的機會。在比賽過程中,教師當裁判員,沒有參加比賽的同學在旁邊觀摩比賽,并在賽后參與點評。根據(jù)場上和場下學生的表現(xiàn),逐步增加比賽人數(shù),慢慢提升比賽難度。根據(jù)學生在場上的表現(xiàn),甚至可以采用兩隊雙方隊員不等的方式增加比賽的難度。這樣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技術水平,同時也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定的幫助。在“常賽”間,學生可以自主組隊挑選對手、商討戰(zhàn)術,模擬真實的比賽情境,以“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體育競技比賽必將分出勝負,每個小組都有可能要面對輸?shù)慕Y局,通過比賽讓學生正確面對成敗得失,有一顆敢于失敗、能面對失敗的強大的內心,并及時調整好心態(tài),重拾比賽,繼續(xù)前行。
總而言之,在高中籃球模塊教學中,以“教會、勤練、常賽”為主線,可促進籃球模塊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會”這一過程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籃球技術的掌握情況、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一過程也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自我回顧教學過程的完整性、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授課方式的合理化等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學”反思教師的“教”,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質量。在“勤練”這一過程,是讓學生在反復學練中不斷的體會所學籃球技術,通過量變到質變,讓技術熟能生巧,直至真正掌握,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對教材重難點進行精準把握,并能針對學生的學情設計組織籃球課堂教學,通過課上練習、課外作業(yè)、居家練習,使學生“練”有所獲;“常賽”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使所學技術運用于比賽,反過來可通過比賽促進學生技術的再學習,通過反復比賽與練習能讓學生的籃球技術轉變?yōu)閶故斓募寄?。“常賽”這一過程,是讓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或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技術上的不足以及籃球技術應用問題所在的原因,通過反思提升籃球技能應用的過程,同時“常賽”能讓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比賽尊重對手、裁判,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