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瑋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知識可視化和放射性表達的思維工具,它具有將人腦思維形象化的優(yōu)勢,是一種可以幫助人們進行高效學習的工具。本文通過闡述思維導圖在中年級習作教學中的研究,為一線教師的實踐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依據。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會搜集相關素材,提取有用的材料,并且整合到自己的習作中,表達自己最真實、最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想法。讓學生更加喜愛習作,在習作中下筆更輕松。
【關鍵詞】思維導圖 習作教學 發(fā)散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在教學時,筆者發(fā)現三年級學生由于剛開始接觸習作,往往會出現想得很多但是寫不出來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就需要讓學生發(fā)現思維導圖的實用性,在習作中利用思維導圖合理選材、巧妙構思、精準表達和優(yōu)化習作。下面筆者就中年級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談一談自己的實踐和思考。
一、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合理選材
教師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時首先要讓他們明確習作的主題。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習作涉及的素材全面且復雜。受生活經驗匱乏及語文能力欠缺的雙重影響,不少學生都存在著選材困難的問題。思維導圖體現著繪圖者的思維走向,促使學生的思維發(fā)生裂變,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思維。每篇習作都有明確的習作要求,當學生了解習作主題與習作范圍后,就可以提取習作的中心點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并由此展開大膽的聯想與想象,由中心發(fā)散出無數的分支。學生在發(fā)散出的分支中可以合理地選材,提取關鍵詞,構建習作導圖的第一重要分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就可以幫助他們打開習作的思路。
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6“這兒真美”的習作要求是讓學生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將身邊的美景介紹給別人。在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以“校園”為例,說說校園中的哪一處景物給自己的印象最深;接著讓學生知道,在面對景點很多的地方時,可以不用全部都寫,選擇這個地方的三個景點(見圖1),就能寫出把這個地方的美了;再讓學生知道,如果覺得校園的某個景點很美,只想寫那一處,也可以從那個景點的不同角度來寫(見圖2),如動靜、遠近、方位、四季等不同角度。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的習作大多是材料作文,學生在習作前就需要找到習作的主題。在尋找主題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為習作提供更多有效的素材。在教學習作“這兒真美”時,筆者引導學生抓住景色的“美”,根據“一個地方三個景點”和“一個景點多個方面”兩種類型進行選材,完成自己的思維導圖??紤]到三年級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了解還不深入,所以課上筆者先提供了幾種思維導圖,幫助他們打開思路進行習作的選材,最后再讓學生參考教師提供的導圖,自己創(chuàng)作出更多元化的導圖來進行寫作。
二、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巧妙構思
習作的素材選好之后,就需要對文章進行構思,要求內容更加具體、細化,表達的情感也更加真實、細膩。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習作的結構脈絡,找出習作的重點。確定大致習作內容后可根據習作結構脈絡進行剖析,分析內容的布局,如哪部分內容需要詳細描述、哪部分內容可以簡略帶過、段落之間如何銜接等,這樣可以使習作結構更加合理,條理更加清晰。
如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習作2“小小‘動物園”時,要求學生找到家人和動物之間的相似處,并分段寫出他們的特點。筆者引導學生繪制了下面的思維導圖。
四年級學生對寫人的習作并不陌生,但這篇習作的特別之處在于要將家人和動物間的相似處寫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外貌、性格等方面入手,借助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確定習作的框架,把握人物的特點,讓文章詳略得當,內容清晰明了。
三、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精準表達
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大部分素材都可以得到填充,但是在習作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文筆不暢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已經羅列的關鍵詞和畫好的圖形再次進行延伸,在圖形中加入一些新線條,填充更細化的內容,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發(fā)散,避免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習作,可以使文章更加“血肉豐滿”。
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6“圍繞中心句寫片段”這一板塊時,筆者先讓學生發(fā)現所要寫的景物的特點,并以中心句的方式將自己眼中的美景簡單地概括出來。學生根據這一特點找出這個景點的各處景物來完善思維導圖(見圖3),將習作的主題進行發(fā)散延伸。接著筆者再進行段落寫法的指導,以學生非常熟悉的“操場”為例,通過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和中心句:“操場真美呀!”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會怎么接著寫。學生基本能說清楚操場中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筆者又出示描寫“操場”的片段:“操場有綠色的草坪,有一圈鮮紅的跑道,有幾個彩色的石凳,黃色、白色、紅色。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弊寣W生評價這一段話寫得如何。
生1:我覺得這段話寫得挺好的,寫清楚了操場有什么。
師:是呀,這個同學觀察很細心,操場的重要事物都介紹到了,可是沒有來過我們學校的人,讀完這段話,能不能想象出這些事物的位置呢?這個石凳在操場的什么位置?旗桿又在跑道的什么位置呢?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把這段話說得更清楚些?(添加方位詞)
生2:我覺得這幾句話有點啰唆。
師:(追問)哪里啰唆?
生:重復了好幾遍“有……”。
師:是的,不僅寫操場有這個問題,待會我們寫小花園可能也會有這樣的問題。你有沒有辦法把重復的“有”字改一改?
(生嘗試修改)
師:他用上了“圍繞”這個動詞代替,那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草坪和石凳呢?老師送大家一個錦囊,會讓表達變得更準確。
(出示“動詞錦囊”:鋪著、圍繞著、擺放著……)
通過出示“操場”的新片段:“操場真美呀!操場的正中央鋪著綠色的草坪,四周圍繞著一圈鮮紅的跑道,一側擺放著幾個彩色的石凳,黃色、白色、紅色。邊上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讓學生發(fā)現用上“方位詞”可以理清事物的方位,用上不同的動詞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再請學生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說一說圍繞中心句,如何展開描寫,想好后和同桌交流其中的一段,互相給予意見,最后將整個概括的過程轉換成文字記錄下來。
四、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優(yōu)化習作
新課標對中年級學生習作提出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一篇好的習作需要經過不斷的修改、潤色。從習作的框架到語句的運用,都需要教師及學生進行認真思考。習作后的修改環(huán)節(jié)對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至關重要,但往往在習作課堂中會被忽略。思維導圖在學生作文形成前,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呈現出來,使學生得以從整體上檢查習作是否緊扣主題、謀篇布局是否合理、內容是否生動具體,在發(fā)現問題時,可以在習作思維導圖上及時修改調整。在檢查完各自習作的思維導圖后,小組之間可以進行交流,互換思維導圖,相互修改,在交流過程中思維發(fā)生碰撞,將新的想法補充到習作思維導圖中。教師也可以根據習作思維導圖,發(fā)現學生習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給予指導。由自己、教師和同學三方面對習作思維導圖進行考量,使習作修改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
大部分中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將自己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但往往語言不夠生動,讀起來讓人覺得生硬。通過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和反思中準確、生動地表達。如在習作“這兒真美”中,有學生在描寫郁金香時這樣寫:“郁金香開放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郁金香開放了”這一內容引發(fā)學生思考:什么季節(jié)郁金香開放了?開放的是什么顏色的郁金香?在哪里開放的?開得怎么樣?如果不用“開”,你還能想到哪些詞語呢?通過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聯想思考,從而使習作中的句子具體生動。學生通過思維導圖修改自己的習作,無形中也增強了習作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自然會更愿意與別人分享習作。
研究表明,思維導圖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整合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把思維導圖引入習作教學的選材、構思、表達和修改四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拓展學生的習作思維,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習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習作訓練中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喜歡上這種形式的習作課,從而愛上習作與表達,寫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習作。
[參考文獻]
[1]陳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6).
[2]朱柯珂.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中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