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時代。我國在21 世紀的教育目標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作為基礎教育“重中之重”的中學語文教學,怎樣通過一系列感情載體,把握好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的美呢?
一、語文教學的內容美
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當我們打開語文教材,就猶如步入了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有的優(yōu)美動人如月掛夜空,桂華如銀;有的凄切哀怨如孤雁南飛,胡笳悲吟;有的汪洋恣肆如大江前橫,浪濤滾滾;有的清曠豁達如滄桑智者,獨釣寒江;有的清新自然如雨打芭蕉,芙蓉幽水;有的沉郁冷峭如秋溪水石,懸崖冰凌;有的清淡平和如晨嵐暮靄,白露橫江;有的雍容華麗如三春牡丹,人面桃花……一篇篇課文宛如一顆顆閃光的珍珠,從不同的角度展現(xiàn)了美的各種形態(tài)。
語文教師應當注重語文教學的內容美,不僅應當將自我融入教材之中,去細品味,去探索、感受、提煉這些美的因素,而且還要巧妙地啟發(fā)誘導學生,激活學生的情趣,激發(fā)學生的美感,使學生在愉悅和享受之中去感受那正面形象的無私、崇高或反面角色的自私、卑鄙;去感受那詩詞中的情景美、散文中的語言美、游記中的自然美等等;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二、語文教學的形式美
嚴格說來,語文教學應是一種美的藝術。善于教學的老師,能夠在知識構架中縱橫馳騁,能夠無異于法則而自合于法則,能夠“從心所欲,不逾矩”。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手段,通過語言、儀態(tài)、板書、訓練等形式寓于教學之中,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課文進行整體感受,進入審美境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一種如行云流水般清新優(yōu)美,猶如鳶飛魚躍般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審美境界。語文教師應注重教學的形式美。
(一)注重儀態(tài)美。儀態(tài),即儀表神態(tài),包括穿著打扮、舉止風度、精神狀態(tài)等。它是無聲語言,是造型藝術,是教師內在的思想品德、感情修養(yǎng)的外感表現(xiàn)。也是學生感知教師年齡、性格、修養(yǎng)、氣質經(jīng)驗,以及愛好追求、感情態(tài)度的重要依據(jù)。教師的儀態(tài)不僅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發(fā)揮其積極作用,而且好表現(xiàn)出教育者本人高雅的情趣和瀟灑的風度,從而塑造出一個完美的教育形象。一個優(yōu)秀的中學語文教師,應有熱情慈祥之容、莊嚴沉穩(wěn)之態(tài)、莊嚴爽朗之談、聰穎敏捷之議、幽默和諧之趣;目光炯炯,傳遞信息;兼觀六路,凝集心神。語言、態(tài)勢配合自然默契,渾然一體,能給學生以美感和快感,振奮學生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語言美。語文教學的語言,要求給人以真情美感。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他的語言應該深入學生的心靈把知識一道帶進去。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他不僅開發(fā)情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甭犞实恼Z文課,往往令人興趣盎然,感情激蕩,以至有更具體、更深刻的感悟。教師應切實把握教學語言的審美要求,做到清楚悅耳,強弱適度;生動機智。精確簡潔;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應結合教學內容,析理時準確嚴密,凝練簡潔,旗幟鮮明,有邏輯性;繪形時生動活潑,惟妙惟肖,濃墨重彩,具有形象性;抒情時真摯感人,字字珠璣,情牽意動。即使是提問,也應隨機設疑,巧辯風聲,引人入勝,具有啟迪性??傊處熞朴谑褂们榫盎?、詩化、美化的教學語言,去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
(三)注重板書美。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概括化、圖表化,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包括書寫、繪畫等,既有直觀性,又具形象性??梢哉{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傳遞信息,再配合語言、態(tài)勢等完成教學任務。美的板書,應是用文字圖形和符號“雕刻”的藝術品,能充分表現(xiàn)出規(guī)范悅目的整潔美,引人入勝的曲折美,層次井然的條理美和組合巧妙的圖案美等??梢赃@樣說,板書是教學的導游圖,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反映課文的鏡子。美的板書,可以使師生說話變得明確、簡潔;可以彌補語音的不準,避免發(fā)生歧義;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印象;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師生還可以以“板書”為線,進行回憶識記,活躍課堂氣氛,強化教學效果。教師應善于板書教學。
(四)注重美的訓練。語文教學應充分發(fā)揮聽、說、讀、寫的訓練優(yōu)勢,指導學生實踐美,培養(yǎng)和提高審美創(chuàng)造力。首先要致力于讀寫基礎和審美能力相結合?!白x”是輸入和吸收知識,要讓學生廣讀、精讀、細讀。“寫”是輸出和表達思想,要讓學生月寫、周寫、天天寫,寫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這兩者正是運用語文工具進行審美訓練和實踐美的創(chuàng)造的具體表現(xiàn)。教師應牢牢抓住這兩種方法,加強對學生美的訓練。教師應以富于情感、起伏跌宕的范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入到那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意境中去,受到美的感染。接著讓學生自己去朗讀,親自去體驗作品中各種美的因素;當我們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時,要求學生寫讀后感,讓學生認識正確的人生美;教學《海燕》時,要求學生學習品味作品的結構美、意境美;當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老師應以生動的富于感情色彩的語言將那一幅素淡、柔美、朦朧的優(yōu)美圖景展示于學生腦海,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走進作品展示的生活畫面中,去體會作者那份淡淡的喜悅和隱隱的哀愁……再就是利用交談、演講、論辯等訓練,把認識美、欣賞美、再現(xiàn)美的活動貫穿于整個口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訓練學生諧美的語音、華美的語言、完美的內容、優(yōu)美的姿態(tài),使學生于這些有聲有色、有姿有形的情感氛圍中,聞于聲、感于情、出于口、記于心、思于行。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美是多種多樣的,老師要善于分析、運用,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美的教學氛圍中,想學、愉快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養(yǎng),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整體提高的目標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