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楓
摘 ? ?要:英語教材既是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重要材料,又是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學生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基于英語學科能力要素,利用好教材這一豐富的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關(guān)鍵詞:中國文化;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學科能力要素;英語教材
一、引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當代中學生學好英語,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既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又是愛國主義情懷的生動詮釋。高中英語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1]5。英語學科的核心價值包括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學生應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同時了解人類文明歷史和世界發(fā)展動態(tài),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文化多樣性[2]。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chǔ),側(cè)重研究“教什么”[3]87;教學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動,側(cè)重研究“如何教”[3]109。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如何通過教學使中國文化元素在英語課堂落地生根,是英語教學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及英語學科能力要素
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1]8。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lǐng)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guān)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3]13。
王薔、胡亞琳結(jié)合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出了英語學科能力要素(詳見表1)及表現(xiàn)指標框架,對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分類 [4]。
表1 ? 英語學科能力要素
[A.學習理解能力 A-1 ?感知注意 A-2 ?記憶檢索 A-3 ?提取概括 B.應用實踐能力 B-1 ?描述闡釋 B-2 ?分析論證 B-3 ?整合運用 C.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 C-1 ?推理判斷 C-2 ?創(chuàng)造想象 C-3 ?批判評價 ]
根據(jù)英語學習活動觀,筆者結(jié)合英語學科能力要素,建構(gòu)了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感知、獲得文化知識(學習理解類活動)—分析、理解、認同和內(nèi)化文化內(nèi)涵(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運用英語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三、中國文化元素的教材教學探究
英語教材是學生接觸和學習英語語言的重要材料,也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重要載體[1]110。文化知識的教學要結(jié)合教材各單元內(nèi)容,通過創(chuàng)設(shè)有意義的語境,基于語篇所承載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挖掘語篇的意義與內(nèi)涵,關(guān)注中外文化的差異與融通,吸收中外文化精華,并自覺傳播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34-35。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這一豐富的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譯林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譯林版教材”)著眼于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在中外文化比較的基礎(chǔ)上培育學生的中國情懷,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長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5]。這與《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精神一脈相承。教材的每個單元分為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Extended reading、Project、Self-assessment、Further study以及書后的Workbook等板塊。下面,筆者以譯林版教材必修一為例,探討在新教材的教學中,如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中國文化元素教學。
(一)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
1.第一單元的教學
第一單元Back to school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話題是“學校生活”。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教材引用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Study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 thinking without study ends in puzzlement)”引出單元話題,論述學與思的關(guān)系,啟發(fā)我們要學思結(jié)合。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設(shè)計了如下學習活動:
(1)感知注意: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onfucius? Can you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into Chinese?
這是通過對孔子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有關(guān)孔子的英語表達。同時,以孔子的名言導入單元話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其意義。此外,翻譯可以引導學生賞析中英文語言之美,學習對仗手法,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2)分析論證: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 Illustrate your idea with reasons.
這是通過對句子的理解并論證其觀點,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說理能力。
(3)推理判斷:Predict the theme of this unit.
這是預測單元的主題。在單元學習結(jié)束后,重新賞析這句話,可以獲得新的理解,以鞏固單元所學。
(4)批判評價:After learning this unit, how can we combine study with thinking? Use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idea.
在單元學習結(jié)束后,回到這句話,能啟發(fā)學生重新思考如何做到“學思”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升華單元的主題意義。
2.第二單元的教學
第二單元Let’s talk teens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話題是“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在單元引語中,編者引用了我國著名詩人、翻譯家和兒童文學家冰心的詩集《繁星》中的一句話:“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煩悶和憂愁,都在此中融化消滅(I don’t know what “home” is, but unhappiness and worries melt away once there)。學習活動設(shè)計如下:
(1)感知注意:Introduce basic knowledge of Bing Xin.
這是通過對冰心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相關(guān)背景知識,為單元學習做好準備。
(2)提取概括:Introduce more sayings about the topic “home”.
這是通過冰心的這句話,引出更多關(guān)于home這一主題的習語,引起學生思考。
(3)描述闡釋:What’s “home”? Give specific examples to illustrate your idea.
深入思考“家”的內(nèi)涵,并舉例說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分析論證: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 Give your reasons.
這是讓學生更好地為單元學習做好鋪墊。
(5)推理判斷:Predict the theme of this unit.
預測單元主題,旨在提升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6)批判評價:After learning this unit, do you agree with Bing Xin’s statement?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parent-kid conflicts? Voice your opinion.
在單元學習結(jié)束后,引導學生思考是否贊同其觀點以及如何解決親子沖突,可以促使學生運用單元所學處理親子沖突、體會父母的愛,從而升華單元的主題意義。
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教材還介紹了一首藏頭詩“Mother Bird”(詩句開頭的首字母構(gòu)成Mum loves you)。教師可將其和中國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進行對比,讓學生鑒賞和體會中國父母的愛與詩中的Mother Bird的愛有何異同,以便在文化差異的對比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學習活動可設(shè)計如下:
(1)提取概括:What’s the theme of this poem?
這是通過閱讀理解主題,以進一步導入單元話題。
(2)整合運用:Find out the rhymes in this poem, for example, “care” is a rhyme for “there”.
這是從寫作手法角度,賞析英文詩歌之美。
(3)批判評價:Introduce the Chinese poem Song of the Parting Son.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ir rhyme and theme, etc.
這是通過引入孟郊的《游子吟》,鑒賞中英文詩句不同的美,提升語言鑒賞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中西方父母對子女的愛的不同方式懂得父母“無條件的愛”是永恒的主題,以此導入單元主題。
(二) Reading板塊
第一單元Reading的內(nèi)容是“Realizing your potential”。該文是校長對高一新生的開學演講。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介紹了高中生活,闡述了潛力(potential)的定義以及怎樣實現(xiàn)潛力。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s Lao-Tzu wisely said,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啟發(fā)學生要不斷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潛力。學習活動可以設(shè)計如下:
(1)感知注意: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Lao-Tzu.
這是通過學習關(guān)于老子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的英文表達法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2)分析論證: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sentence?
這是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句話的含義及其在演講中的作用。
(3)批判評價:Why does the author use Lao-Tzu’s quotation here? What’s the function of using this quotation in the speech?
這是啟發(fā)學生認識在演講中引用名人名言的目的:一是保持讀者注意(keep his audience interested);二是為文章后續(xù)的觀點“為了實現(xiàn)潛力應該持續(xù)不斷地努力”服務(make the audience convinced)。引用中國名言,既吸引讀者注意,又為文章論證觀點,啟發(fā)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精髓,增強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心和能力。
(三) Extended reading板塊
第一單元的Extended Reading是“School life in the UK”。文章講述了中國的一名高中生John Li在英國的一年學習經(jīng)歷。學習活動可以設(shè)計如下:
(1)提取概括:Make a summary of this passage.
這是引導學生學會梳理語篇信息,概括語篇大意。
(2)分析論證: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ion? Use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rgument.
這是引導學生運用實例來論證和對比中西方教育,增強說理能力。
(3)批判評價:Some people think school in the UK is superior to that in China. What’s your opinion?
這是引起學生思考,讓學生表達觀點:既要樹立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認同,也要正確歸因,理性看待中西方學校教育。我們應吸取國內(nèi)外優(yōu)秀文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努力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文章的結(jié)尾處寫道:“I can’t wait for Daniel to visit China!”這句話正體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自信。這一單元的Extended reading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既要擴大國際視野,又要增強文化自信,努力成為“有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中學生。中國文化元素的滲透,可以深化單元的主題意義,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Project板塊
1.第一單元的教學
第一單元的Project板塊,要求做一個“關(guān)于你的學校的小冊子(Making a booklet about your school)”。C部分以中國書法(Chinese Calligraphy)為例,介紹了如何制作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traditional Chinese art)的booklet。學習活動可以設(shè)計如下:
(1)整合運用:According to the samp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ink about how to make other parts of the booklet.
(2)創(chuàng)造想象:Introduce more detailed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make a booklet.
這是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所給的范式,再遷移創(chuàng)新,思考如何制作學校的booklet,以更好地介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及其英語表達法,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文化自信。
2.第三單元的教學
第三單元的Project板塊,要求做一個“關(guān)于友誼的剪貼簿(Making a scrapbook about friendship)”。C部分的語篇以中國歷史上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的友誼為例,闡明了建立在共同興趣(shared interests)之上的友誼才能長久這一道理。語篇還引用了杜甫的《春日憶李白》這首詩,體現(xiàn)了杜甫對李白的懷念之情,也見證了他們友誼的偉大。學習活動可設(shè)計如下:
(1)感知注意:Introduce the quick facts of Li Bai and Du Fu.
先介紹李白和杜甫的時代背景和他們的友誼,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2)分析論證:Why can Li Bai and Du Fu be friends? What makes a lasting friendship?
這是引導學生鑒賞杜甫的詩《春日憶李白》的英文版,再讓學生細細品味其英文版詩中傳達的情感,思考友誼的核心要素。
(3)批判評價:What kind of friends can be true friends?
這是啟發(fā)學生思考構(gòu)成友誼的核心要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學會與朋友相處。
(4)創(chuàng)造想象:Learn to make other parts of the scrapbook as this sample and introduce them to foreigners.
這是借助剪貼簿的一部分指導學生以李白和杜甫的友誼為主線探討構(gòu)成友誼的其他要素,再以“李白和杜甫的友誼”為范例完成剪貼簿的其他部分。
因此,在Project這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可通過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與單元主題相關(guān)的活動。通過中國文化元素的滲透,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單元的主題意義,更具體地知道中國文化元素與單元所學內(nèi)容的關(guān)聯(lián)。
(五)Workbook板塊
第三單元Workbook的Appreciating language部分,引用了中西方兩首關(guān)于“友誼”的詩。第一首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著名詩作《陽關(guān)曲》,該詩運用時空轉(zhuǎn)換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其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名句。詩歌用的是顧丹柯先生的譯文。第二首是美國詩人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的《箭與歌》,此詩以巧妙的構(gòu)思歌頌了友誼的天長地久。學習活動可以設(shè)計如下:
(1)感知注意: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two poets, about their times and works, etc.
這是通過介紹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時代背景、作品等。
(2)整合運用:Summarize the theme, feeling, rhyming words, symbols, figures of speech, etc.
這是引導學生從主題、情感、押韻詞、意象以及修辭手法等方面對比分析中西關(guān)于友誼的詩作,指導學生學會鑒賞中英文詩歌的不同的美。
(3)批判評價:Voice your opinion on the writing techniques, themes, and feelings reflected in these two poems.
這是對兩首詩的寫作手法、主題等進行觀點表達,鑒賞中英優(yōu)秀文化之美。
(4)創(chuàng)造想象:Use the techniques learnt in these two poems to create a poem. Introduce to the foreigners about the Chines poems.
這是要求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并用英語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詩歌,從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Workbook這部分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對比中西方關(guān)于“友誼”的詩作,開闊眼界,鑒賞中國文化之美,提高文化意識,增強文化自信。
四、結(jié)語
中國文化元素在英語課堂教學的融入,對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培養(yǎng)文化自信、發(fā)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立足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感知文化知識,分析、理解、認同和內(nèi)化中國文化,提高運用英語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能力,鍛造開放、包容、自信、自強的思維品質(zhì),努力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陳康,吳泓霖,李新煜,喬輝.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英語科考試內(nèi)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12):33-37.
[3]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育學考試大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王薔,胡亞琳.英語學科能力及其表現(xiàn)研究[J].教育學報,2017(2):61-70.
[5]何鋒.譯林版高中英語新教材:體例特征與編寫特點[J].教育視界,20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