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青
摘要:我國教育部明確要求,要保證德育課教學的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要求相符合,對學生知識教育的過程始終堅持價值觀教育為主導。這樣的要求不僅展現(xiàn)了價值教育本身所擁有的重要意義,符合當代社會教育體系對德育發(fā)展的需求,符合社會主義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同時也反映出了知識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之間是密不可分的。
關鍵詞:社會需求;中職德育;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398
1中職學校德育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中職學校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中,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水平往往最受師生關注和重視,因為這是學生將來立足于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評價標準的變化以及教育理念的轉變,對中職學生德育素質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傲⒌聵淙恕笔墙逃ぷ鞯母救蝿?,中職學校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德育素質,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社會、企業(yè)真正所需的人才,實現(xiàn)更好的個人發(fā)展,為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設做出有益貢獻。因此,中職學校要將德育教學管理作為一項核心工作,不斷提高學校德育教學的成效,提高學生德育素質,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 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
2.1德育重視度不高
雖然很多中職學校意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著手進行德育,但不少學校仍然對德育缺乏正確的認知。很多學生忽視了德育的重要性,單純地認為德育就是紀律維持工作。部分中職學生認為規(guī)范自身行為、禮儀等就是進行了德育學習。這種流于表面的德育無法從內心深處影響學生,學生也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久而久之,甚至會對德育產生輕視,嚴重削弱了德育的作用。
2.2德育教學單一
時至今日,大部分中職教師仍然抱有德育應由思政科目的教師進行的思想,在實際安排的課堂教學中,將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自己擔任學科的教學上,缺少了德育的滲透。即使有些教師意識到了德育的重要性,進行德育的方法往往也是單純的理論說教,沒有和實際的課程內容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枯燥單一,學生提不起興趣,自然也不會重視教師的訓導,德育無法取得期待的效果。
2.3德育氛圍不足
和其他同齡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一般,不少學生的學習能力較為薄弱。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在專業(yè)科目上想要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都需要下一番苦功,更不用說沒有列入考試內容的德育了。另外,中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足,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厚,不少學生無心學習,這為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增加了新的難度。
2.4德育材料欠缺
中職學校設置的課程,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礎技能課程以外,更多的課程安排是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設置的。相對來說,德育的材料較為欠缺,如果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沒有深入挖掘,很難發(fā)現(xiàn)專業(yè)課程和德育的聯(lián)系。
3面向社會需求優(yōu)化中職德育的策略
3.1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
學校管理與決策層應把握辦學方向,積極響應國家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發(fā)展的迫切要求,在經濟轉型發(fā)展的今天,積極導入德育,重視德育在思想層面的浸潤,加強對具有較高道德素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管理決策層還應當積極發(fā)揮中職教育基于職業(yè)的特性,重新審視本校教育的實踐方向。一方面鼓勵學生走出去,利用經濟轉型期的優(yōu)勢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同時將最新的人才需求帶到學校;另一方面積極導入國際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現(xiàn)本校辦學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進行德育思維的滲透,助力學生形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職業(yè)的德育理念;同時注重提升學生參與人才競爭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使其具備面對未來各種挑戰(zhàn)的綜合能力。
3.2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
教師是具體教學方案的施行者和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同伴。為實現(xiàn)教師隊伍的國際化,首先學校方面需要注重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定期組織教師培訓,邀請國內外優(yōu)秀學校和企業(yè)分享德育教學經驗和相關行業(yè)動向;同時選擇一批骨干教師,為其提供跨校進修的機會,實現(xiàn)以點帶面,促進全體教師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其次,學校也需要積極引進優(yōu)秀人才,提高本校對高素質教師的吸引力,使其為本校服務。最后,學校還需要注重教師的研究能力,借助國外交流,推進產學研結合,鼓勵教師針對人才市場對于中職學生的需求展開研究,并依此制訂具有中職教育特色、符合社會需求的德育方案,同時改革教師評價激勵方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3.3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興趣、性格有了很大的變化。各大中職學校沿用已久的德育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中職學生對德育課堂的要求。中職教師必須意識到這一點,緊密跟隨時代需求,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例如,傳統(tǒng)的德育基本以教師在臺上講述為主,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性格活躍,這種單一的教學難以調動其興趣。隨著網絡走進人們的生活,中職學生也有不少的“低頭族”,網絡教學已成為當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將德育的“主戰(zhàn)場”轉移到網絡。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學習群組,定期推送德育相關的熱點新聞、作品、視頻等,通過多渠道的方式向學生展現(xiàn)學習內容;也可以開設中職德育學習的公眾號,給學生提供在網絡上學習德育、鞏固知識的平臺。同時,在課程結束后,學生也可以隨時查看課前資料、教學資源,并且借助網絡平臺同教師交流疑難問題。
3.4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現(xiàn)今中職學生的家長很多都不關注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不良情緒的萌發(fā),在校園生活中直接反映出來。中職教師在學校進行德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例如,中職生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多變,這屬于正常現(xiàn)象。然而不少教師卻堅持“德育等同于遵守紀律”的錯誤思想,對學生嚴加批評,大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主動了解學生的情況,適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利用QQ、微信等在線交流工具,隨時和家長交流學生的動態(tài),交換正確的教育方法,共同構建健康、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
4結語
德育教學管理在中職學校各項工作中尤其重要,它關系著學生個體及社會整體的發(fā)展,應當?shù)玫礁叨戎匾?。在實踐中,應根據(jù)當前時代、社會以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優(yōu)化德育教學管理策略,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德育素質。
參考文獻
[1]徐濤,李菁.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德育課堂的有效性[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2)
[2]劉春雁.新形勢下中職德育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黑河學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