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蘭蘭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一閩南醫(yī)院,福建 泉州362804)
高血壓是一種全球常見病、多發(fā)病,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交互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根據20世紀50年代以來進行的幾次大普查顯示,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和患病率總體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2]。但高血壓人群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卻依舊偏低[3]。這直接導致了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生率的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已高達30%~40%,使人類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嚴重威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4]。為此,本實驗特選取了在我院治療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探討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急診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50例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均為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采取數字表隨機分組法對50例患者予以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本研究經委員會核對通過。納入標準:(1)均自愿參與研究;(2)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病歷資料不完善者;(2)合并重要臟器病變者;(3)不自愿配合本組實驗者。
1.2.1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注意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遵醫(yī)囑用藥以及完成其他多方面的醫(yī)療工作,穩(wěn)定患者及家屬的情緒。
1.2.2 觀察組行急診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一般護理:由于老年患者的機體功能減退,在顱內出血后極易發(fā)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責任護士務必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嘔吐或者是血壓異常升高現象,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心理護理:患者常由于對自身病情缺乏認識,加之環(huán)境改變、預后欠佳以及死亡等威脅,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情緒,責任醫(yī)務人員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應以鼓勵、安慰的態(tài)度安撫患者,恰當地為患者說明病情,解除患者的精神壓力,及時了解患者所需,幫助患者接受事實,減少患者的擔憂,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信心。
(3)穩(wěn)定血壓: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入院初期血壓大都偏高、波動不穩(wěn),血壓過高會引發(fā)再度出血,血壓降低過快,會影響腦供血。一般應使血壓緩緩下降到腦出血前原有的水平或稍低為宜,血壓過高時不宜用過劇烈的降壓藥物。
(4)飲食護理:對于有吞咽和咀嚼障礙的患者應囑咐其緩慢進食、進水,以免發(fā)生嗆咳,在患者進食過程中應對其進行密切關注,若患者出現嘔吐,應將嘔吐物迅速清除,對于無法主動進食者,可選擇鼻飼,在食物的選擇上盡量以為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流質飲食為主,鼻飼前應確保胃管在胃內,鼻飼量每次<200mL,每次間隔為2h,食物溫度應控制在38%左右。
(5)功能鍛煉:急性腦出血患者極易出現運動障礙和語言障礙。在運動障礙中常以病變對側肢體的中樞性偏癱為主。在語言障礙中,則往往表現為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及混合性失語。有證據表明,在腦出血后的前3個月內其功能恢復最快,半年左右的時間患者基本可以達到最大恢復,而病后的2年左右,其功能基本就不會發(fā)生太大變化了。因此一定要重視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練。在疾病早期,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積極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及語言訓練,每天按摩肢體,促進血運,并抬高下肢15°左右,鼓勵患者主動尋找有效的交流方式。
(6)出院護理:患者出院時應詳細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并保證患者完全知曉。出院后應對患者進行不定期電話回訪,確?;颊叩囊缽男?。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神經功能缺陷評分(NIHS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A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SDS)、護理滿意度。
NIHSS評分:用于評估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失程度?;€評估大于16分的患者很有可能死亡,而小于6分的很有可能恢復良好,每增加1分,預后良好的可能性降低17%。評分范圍為0-42分,分數越高,神經受損越嚴重。
SAS評分:該表為焦慮重程度測量量表。其分值與被測者的焦慮程度呈正相關。標準:測試結果在50分以下者表示被測者無焦慮情緒,結果在50-60分者表示被測者存在輕度焦慮情緒,結果在61-70分者表示被測者存在中度焦慮情緒,結果在70分以上者表示被測者已有嚴重的焦慮情緒。
SDS評分:該表為抑郁重程度測量量表。其分值與被測者的抑郁程度呈正相關。標準:測試結果在53分以下者表示被測者無抑郁情緒,結果在53-62分者表示被測者存在輕度抑郁情緒,結果在63-72分者表示被測者存在中度抑郁情緒,結果在73分以上者表示被測者已有嚴重的抑郁情緒。
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該表共19個條目,包括護士對患者的關注、服務態(tài)度、護士親和性、專業(yè)能力等,總計95分,其分值與被測者的護理滿意度呈正相關??傢椬畹偷梅?分,最高得分95分。
在SPSS22.0中對所涉數據精準錄入。計數資料在進行表述時,應用n(%)予以表示,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施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平均年齡、體重、血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均衡可比(P>0.05)。如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
干預后,觀察組的NIHS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呈更低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SNS評相較于對照組呈更高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NIHSS、NSNS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NIHSS、NSNS評分對比(±s,分)
?
干預前,兩組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兩組的SAS、SDS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的SAS、SDS評分對比(±s,分)
?
高血壓腦出血是目前臨床上的常見病,該病起病急驟,在數小時甚至幾分鐘內就可出現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及死亡等嚴重臨床癥狀[5]。有研究證實,有效的治療配合急診護理方式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6]。在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的護理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尤其是觀察血壓有無異常升高現象,一旦出現該情況需立即進行降壓處理,可有效為患者爭取搶救時機,并促進患者術后康復[7]。在急診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謹慎地、明確地、明智地選用最佳的科學證據,并將其與實際臨床知識和經驗相結合,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8]。腦出血是長期高血壓病沒有有效控制而造成的腦部嚴重的并發(fā)癥,急診護理針對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來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9]。它不只是處理了腦出血的問題,在護理過程中還考慮了患者的全身況情,制定出了綜合的護理方案,為患者進行一般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出院護理等多項護理,有效提高了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成功率[10]。本實驗對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急診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進行了重點探討。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NIHSS、SDS、SAS評分更低,NSNS評分更高。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可明顯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康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