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榮
摘要:情境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點,它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已經十分普遍,并且發(fā)揮出卓越而明顯的作用。本文將首先分析情境教學的幾點優(yōu)勢,其次,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基礎,探索情境教學法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得到有效利用,希望可以給同仁提供些許參考,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教育實踐證明,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潛移默化、悄無聲息的,而當學生已經意識到教師在教育他的時候,這樣的教學方法就顯然是失敗了。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嘗試構建適當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材,數學知識點,以及數學思維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初中數學課堂不可缺少情境教學。下面本文就來簡要談一談情境教學的利用優(yōu)勢,以及在初中數學課堂實施的具體方法,其中不足還望同仁斧正。
一、情境教學及其應用優(yōu)勢
所謂“情境教學”,指的就是在實施教育引導、啟發(fā)的過程中,通過采用投放材料、布置場地、模擬場景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將全部心思沉浸其中的教育過程。大量的教育實踐研究表明,人類最初的大腦智力水平幾乎是均等的,其智力水平的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之所以會出現后來的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能力有強有弱,知識有匱乏也有豐富的現象,其很大原因來自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平時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環(huán)境等,而情境教學,正是基于“環(huán)境影響學習成果”的理論而提出的。
情境教學的應用優(yōu)勢還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實施情境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如果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完全不感興趣,很難去談教學的實質性和有效性,其次,實施情境教學,也可以讓身邊很多的教育資源利用起來,比如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或者是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設備,更或者是本地的一些自然教育資源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的有利因素。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實施情境教學是有必要的。
二、初中數學課堂實施情境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結合廢棄物,還原生動教學情境
無論是在初中生的班級生活中,還是在其家庭生活中,都會有一些生活廢棄物的產生,比如,用完的數學練習冊、廢舊的快遞箱、用過的蛋糕盒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源,教師在實施數學課堂教學時,可以針對一些數學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理解,自行利用課下備課時間制作專門的數學教具,將這些生活中的廢棄物合理利用上,使其重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達到為學生解釋說明某個數學問題、數學方法和數學現象的教育目的,如果學生同樣有興趣的話,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做一做這些趣味性的數學教具,體驗其中的快樂,構建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
比如,在教學指導蘇科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的第五章“走進圖形世界”時,對于本章所要教學的知識點,如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圖形(如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球等)、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圖形的展開與折疊以及三視圖的教學等,教師就完全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來制作教學模型和教具,比如,將學生們用完的作業(yè)本經過團揉、壓實、粘合等方式,制作成為一個球體,又如,利用一些蛋糕的包裝盒通過剪切、折疊和粘貼等方式制作成圓柱、圓錐等,以此來幫助學生探討圖形的平移、旋轉、展開、折疊以及三視圖的繪制等問題,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一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利用科技優(yōu)勢,建設信息化情境
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教師開始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行業(yè)的促進作用,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也應該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多多嘗試利用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來實施課堂教學,以此構建信息化的教學情境,更展示出課堂的智能化、科技化的教育魅力。2018年我國教育部發(fā)布并實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其中該“計劃”就對全面培養(yǎng)和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應用科技優(yōu)勢,建設信息化的數學課堂情境,就顯得尤為迫切。比如,在教學指導“線段、射線、直線”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和演示flash小動畫的方式,為學生解釋和闡明三種“線”的不同之處,“線段”可以演示為兩個點共同向一個方向延長,直到二者交融在一起,而“射線”則可以演示為一個點向任意一個方向無限延長的過程,“直線”則可以演示為由一個點出發(fā)向兩個相反的方向無限延長的過程,如此,幫助學生理解三者之間的概念定義的不同,這樣在解析與之相關的數學應用題時,才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三)依托自然資源,構建校本化情境
所謂“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現代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識和教研精神,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以推動教育事業(yè)的健康、有序發(fā)展。而對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也將促使學校教育的校本化、特色化發(fā)展。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本地的一些特色自然資源,來創(chuàng)設校本化的數學教學情境。小到農田里的一粒種子、果園的一顆果實,或者樹上的樹葉,大到本地的景區(qū)、鄉(xiāng)土民俗等,都可以用于數學課堂教學,比如,在指導學生們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時,可以請學生們利用課下或者周六日的休息時間,搜集一些本地的自然資源,比如,符合“軸對稱”特點的鵝卵石、樹葉,或者昆蟲等,將其拍攝成照片或者直接帶到學校,最終形成一個基于數學“軸對稱”認識的數學作業(yè)成果展,體現出數學校本化教學的理念,構建寓教于樂,體驗式學習的情境,提高學生們對“軸對稱”的認識,優(yōu)化教學效率。
綜上,初中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維和能力的關鍵過渡期,初中階段數學學習不夠扎實,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高中階段數學學習質量。但是,初中數學較之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更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單調性,這就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理解困難,基于此,本文基于以往前人對情境教學的探討,分析了該情境教學法與初中數學課堂的融合策略,希望可以有效的激發(fā)中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讓中學生成為數學課堂學習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讓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瑜昊,徐賢凱.問題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踐——以“余角、補角”的教學為例[J].上海中學數學,2021(Z2):77-79.
[2]浦敘德.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情境”的教學解讀之道——以蘇科版教材“二次根式”一節(jié)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1(08):87-89.
[3]周蘇芬.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與問題解決——以浙教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1(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