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丹
自主學習是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教育接受式、被動式的現(xiàn)代化學習方法,其學習主體是學生,即學生在不受他人支配的前提下,通過閱讀、研究、觀察和實踐等手段獲取新知,使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且較大幅度地提升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誰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誰就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作為小學英語學習的主體,只有形成學習自主性,提高自覺性,才能在英語學習中有所收獲,并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在英語學習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進行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收獲知識、技能及相應的情感意志。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本位思想,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此,在充分總結小學英語教學經驗的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究。
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關鍵,能夠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快樂,從而更加充滿好奇地學習,并進一步感知獲取知識、技能及相應的情感的快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是引導他們圍繞學習進行主動探究,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主動學習(趙小蘭 2022)。
自主學習要取得較好的效果,關鍵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更主動地學習。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時,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導致閱讀效率低,而閱讀效率越低,越沒有主動閱讀的欲望;反之,如果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便能夠進行高效閱讀,因為學習效率的提高,會更全面地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其內驅力,盡可能提升其學習效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其學習效率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使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尋找多樣化的學習方法,科學制訂學習目標。
在進一步探究中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教師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引導者,因此,其教育理念是否先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能否更好地引導學生。為此,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時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程皖男 2020)。
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時,教師一改往日占據(jù)教學主體地位的情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主動探究。具體情況如下:首先,教師運用微課設計了關于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前置單,并要求學生圍繞教學前置單預習,旨在引導他們在自主預習過程中逐漸掌握本課的主要單詞如 thirsty、ill、tired、happy 等,以及“What’s the matter?”“I’m...”等句型,為新課學習作好準備。其次,教師積極構建了翻轉課堂,旨在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主動地位,為學習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能?;诮虒W前置單,大部分學生已經做好了在新課中進行新知探究的準備。為此,教師在課堂中設置了課中學習單,繼續(xù)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對課中學習單中的內容進行探究。比如,教師針對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的內容提出以下問題:(1)Please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What’s the matter?”you have learned to make sentences.(2)Please set up the dialogue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s or new words learned in this article and act them out.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是說,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又要充分尊重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對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況進行鼓勵,促使其更有信心進行下一步的學習與探究。
教育理念的更新關系著教師在發(fā)揮引導作用時做到全面、有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從自身出發(fā)進行理念更新,而且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全面的鼓勵,促使他們在備受關注與鼓勵的過程中獲得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則有可能影響教學正面結果。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應積極變革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并在探究的基礎上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黃利利 2019)。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促使他們進行有效的探究。首先,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1)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2)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o to school?(3)Why do you...?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一方面,進行組間分工,讓學生根據(jù)問題進行組間合作;另一方面,進行組內分工,讓學生與自己組內的同學一起進行合作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實現(xiàn)英語新知的探究。
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內容時,引導他們通過游戲法學習這一部分的單詞,如讓其采用“開火車”或“開盲盒”等游戲進行學習。同時,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游戲,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片段如下:
A:Hello!Doctor.
B:Hello!Excuse me,what’s wrong with you?
A:I have a headache.
B:When did this symptom begin?
A:It probably started yesterday.
B:What did you eat during this time?Are you hurt?
A:I don’t think so.
B:Do you have any other symptoms?
A:Not for the time being.
B:It’s a mild cold.I’ll prescribe some medicine for you.As long as you take the medicine on time,you will get better soon.
A:Yes,thank you,doctor.
B:You’re welcome.
教學方法的革新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的關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主動結合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完善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主動探究與提升。
在信息化時代,教學類APP紛紛涌現(xiàn),不僅讓小學英語教學過程變得更有趣、具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讓小學生的知識得到相應的鞏固(楊淑芳 2019)。
例如,在講授單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英語詞匯軟件進行教學引導,讓小學生在進行單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參與信息技術游戲,在做游戲中進行單詞的高效識記、理解,促使其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鞏固。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時,教師利用白板設置單詞、句型通關游戲。學生只有在認真學習了本部分的單詞及總結了曾經所學的相關內容后,才能通關,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還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將配音軟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在充滿樂趣的課堂中實現(xiàn)高效學習。例如,教師設置了以下片段的配音,邀請學生參與:
Xiao Ling and Lanlan are on their way to the dormitory.Xiao Ling drops a book and Yani and Songtao who happen to be right behind them,pick up the book and give it back to them.
Y:Excuse me,is this your book?
X:Yes.Thank you so much.
Y:You are welcome.Are you new admits?
X:Yes.We just came to register yesterday.My name is Xiao ling.Nice to meet you.This is my best high school friend Lanlan.
Y:My name is Yani.Nice to meet you,too.This is my friend since childhood,Songtao.
S:Hi!We both came from XXX.
L:Really?I am from that city,too.We are all town fellows aren’t we?It’s such a small world.
S:Absolutely.We both major in computer science.What’s your major?
...
通過配音,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同時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在信息化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與時俱進,努力將各種軟件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突破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總結,從而為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能(冀宏曄 2018)。
1.改進結果評價
評價是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進結果評價,即在關注分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等級評價,讓學生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有更全面的認知,從而激發(fā)其主動參與的熱情,為其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2.強化過程評價
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學生的成長也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在關注結果或者某一個點的基礎上進行過程評價的強化。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口語時,教師要關注學生體驗的過程和評價其中的具體表現(xiàn),最終促使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教學的核心要素,從而逐漸形成核心素養(yǎng)。
3.探索增值評價
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對他們的學業(yè)成就進行評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道德、身體、心理等方面的評價。在新課標指引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關注他們的英語學習結果,而且要充分關注其在道德、身體、心理等方面的進步。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積極探索增值評價。
4.健全綜合評價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積極開展并健全綜合評價。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精準、科學的評價,然后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評價與整體評價相融合的評價,力求對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德、智、體、美、勞方面的素養(yǎng)進行評價,為其成長指明方向,促使其進一步學習與成長。
通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教材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載體,凝聚了眾多編者的心血,代表了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向。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時,應全面關注教材,引導他們以教材為根本進行知識的主動學習、探究,從而實現(xiàn)英語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引導他們進行教材的運用能夠讓其進入更加具體、形象的學習,也能夠讓其依據(jù)教材制訂自主學習計劃,從而為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作好準備。
英語學習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時,要以生活為起點。比如,應該圍繞生活情境創(chuàng)建學生成長所需要的語言環(huán)境,圍繞生活實踐引導他們創(chuàng)設合適的語言運用情境,不僅全面關注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關注他們的實踐能力,讓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以生活為基點,進行全面的實踐與探究,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實踐是小學英語學以致用的有效表現(xiàn)。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從實踐的角度進行。例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理論等充分融入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促使他們邊學習邊實踐,讓其英語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通過英語學習提升生活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也離不開他們內驅力的提升。為此,教師應從教學方面進行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的變革,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探究、全面思考、快樂提升,最終促使小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