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審計獨立性對關鍵審計事項披露的影響
      ——客戶重要性視角

      2022-02-18 02:22:28廖益興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審計師獨立性盈余

      付 強,廖益興

      (1.湖北經濟學院 會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中原大學 商學院,臺灣 臺北 320314)

      一、引言

      自從中國財政部2016年12月發(fā)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504號——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以下簡稱審計準則1504號)并實際運用以來,會計學界就展開了對關鍵審計事項(Key Audit Matters,以下簡稱KAM)的熱烈研究。這些研究基本都是關于KAM經濟后果,而這些經濟后果中又幾乎一面倒地對KAM持正面態(tài)度。然而,實務界甚至學術界也指出了KAM披露存在隨意性和模板化情況。因此,上述經濟后果的研究片面強調KAM對審計師行為具有約束性的方面而忽略了審計師能動性的一面,審計師在面對巨大政策改變以及由此帶來的監(jiān)管壓力的同時,也面對著部分重要客戶要求減少披露和信息隱藏的壓力,審計師也許會在雙重壓力之下面臨獨立性的掙扎考驗,并作出差異化的審計行為。由此,本文從客戶重要性角度出發(fā),考察審計師獨立性對KAM披露的影響,并希望借此揭示出審計師對KAM披露政策的能動反應。

      從審計師角度看來,在審計報告中加入KAM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強化了注冊會計師的受托責任,并且外部投資者可以據此對審計師的工作進行評判,由此提高外部監(jiān)督的有效性。從被審計客戶角度看來,披露KAM如同打開審計工作的“操作間”,投資者通過KAM更加關注管理層判斷,讓管理層在“聚光燈”下倍感壓力。因此,審計報告改革對于審計師和被審計客戶雙方同時產生政策壓力,尤其是被審計客戶具有較強烈的盈余管理動機以及被審計客戶支付較多的審計費用的情況下更加如此,從而這場改革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尖銳的“審計師-客戶”矛盾關系,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觀察審計獨立性問題。

      審計報告模式改革希望審計師披露明晰化的審計信息,而且現有實驗研究的結論也證實多揭露KAM有助于減輕審計師的責任。即便KAM是審計師認為已在審計過程中得以解決,被審計單位的風險已得到控制的事項,相較于沒有披露為KAM的項目,投資者還是會更加關注甚至懷疑KAM的潛在風險性。KAM披露內容越多以及越深入,越可能加大投資者合理懷疑的范圍,甚至對于有些隱藏真正風險的企業(yè)而言,會加大這些企業(yè)風險被發(fā)現的概率。審計師也可能為了維護客戶關系而迎合管理層需要,不披露對公司不利的風險事項。因此,在新審計報告模式下,審計師的立場與經理人的立場發(fā)生沖突,他們必定在碰撞中尋求妥協。碰撞妥協的結果到底是傾向審計師還是傾向經理人取決于審計師的獨立性。如果審計師獨立性夠強,他們必定在博弈的過程中更加強勢,結果就會傾向審計師;反之,審計師獨立性不夠,他們在博弈中必定處于弱勢,結果會傾向經理人。

      我們的研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試圖證明審計師堅持獨立立場以及喪失獨立立場的情況下KAM披露的差異性。我們沒有簡單地認為他們的披露會更多或者更少,因為KAM之多寡理論上取決于審計師認知的風險和重要性。我們用盈余管理程度表示審計師的認知風險。審計師堅持獨立性的時候,他們也許能夠依照風險來認定KAM。但當他們喪失獨立性的時候,某些原本應該披露的項目會因為客戶的反對而被隱藏。結果必然打破“依照風險認定KAM”的規(guī)律。因此,與保持獨立性比較,喪失獨立性會讓“風險-KAM披露”的正相關關系減弱。

      既然獨立性問題對KAM披露有影響,那么有沒有什么機制能夠緩解這種不利影響呢?本文第二部分檢驗內部機制(審計聲譽機制)和外部機制(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督機制)的有效性。以往文獻證實過上述機制在抑制獨立性弊端中所產生的作用,我們將其借用到KAM披露問題上,不僅豐富了獨立性相關的文獻,更重要的是,我們將這些已經被證實有效的機制套用在KAM披露上面,能夠得到預期的結果并能夠做出合理解釋,這進一步鞏固了我們關于KAM披露隱含審計獨立性信息的判斷。

      我們的研究具有以下學術貢獻。第一,現有的研究雖然注意到了審計報告改革給審計師帶來的壓力,進而預期這種壓力會帶來審計質量的改善,但卻忽略了審計師能動性的一面,壓力固然有可能讓審計師對抗意圖舞弊的審計客戶,但也有可能讓審計師與客戶合謀去糊弄管理當局。我們的研究將揭示KAM披露結果不是外生的,它會受到審計師獨立狀況的影響。第二,我們的研究豐富了審計獨立性的相關文獻。不僅如此,我們認為審計報告模式的改革構造出一個比以往更加尖銳的“審計師-審計客戶”關系環(huán)境,從而方便我們更清楚地觀察審計獨立性問題。以往審計師無須披露審計程序等細節(jié)信息,只須對最終審計結論是否標準無保留發(fā)表意見即可。實際上,非標意見比例是很小的,處于邊緣地帶的非標意見未見得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由于沒有披露審計細節(jié),審計師有足夠的說辭以及回旋空間去應付可能的監(jiān)管檢查或者投資人訴訟。相比較而言,改革之后對審計細節(jié)信息的披露壓縮了回旋空間,從而加大了邊緣狀態(tài)下審計師與客戶沖突的概率。鑒于審計獨立性問題的實質是審計師關于外部物質利益誘惑與自身職業(yè)操守之間的選擇問題,而相比較而言,新審計模式下提供了更多碰撞和選擇的機會,因此更凸顯出研究審計獨立性問題的重要性。

      二、文獻回顧

      我們的研究主要和兩方面的文獻有關。一是KAM披露的相關文獻,我們回顧這方面的文獻是要給出這樣的證據:KAM披露給審計師以及客戶雙方帶來壓力以及雙方在壓力之下對KAM披露的差異化態(tài)度;二是客戶重要性的相關文獻,審計師在面對不同重要程度客戶的時候,他們的KAM披露會有差異化的表現,這就說明他們存在獨立性問題,這部分內容我們將給出“采用客戶重要性來衡量審計獨立性”的文獻依據。

      (一)KAM制度改革與審計師壓力

      審計原本就是監(jiān)督上市公司并為其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提供合理保證。當被審計客戶因為各種機會主義誘因想要實施盈余管理的時候,審計師和被審計客戶的立場就會產生沖突。雙方爭執(zhí)的焦點在于盈余的大小、盈余有沒有達到門檻以及是否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等。經常性地,審計報告最終的結果是審計師與被審計客戶雙方博弈妥協的結果。審計師因為監(jiān)管壓力以及自身信譽危機,必須盡可能地降低審計風險,審計客戶則希望盈余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比如新股發(fā)行以及增發(fā)門檻、保殼門檻、經理人薪酬契約門檻、銀行貸款或者債券發(fā)行門檻以及戰(zhàn)勝分析師預測盈余等)。

      自審計報告改革以后,KAM披露成了雙方可能產生分歧的另一個戰(zhàn)場。因為KAM披露是與財報披露緊密聯系的。財報內容本身與KAM披露在重要性認定方面存在著邏輯上的一致性。如果審計師與客戶在某項財報項目上有分歧,那么在KAM披露認定上也同樣如此。比如,審計師如果披露了資產減值的KAM并且交代了審計程序,那么投資人將會更有興趣關注該財報項目并根據審計程序運用的有關信息來推估財報數字的真實有效性。反之,如果審計師沒有披露某項KAM,那么依照審計準則1504號的規(guī)定,該事項應該不屬于“對本期財報審計最為重要的事項”,一旦事后該事項發(fā)生問題而被監(jiān)管部門處罰或者投資者訴訟,這將加大審計師的責任。因此,審計師有動機通過披露KAM來減輕自身風險和責任,而企業(yè)經理人有動機通過減少關鍵的KAM披露來隱藏財報中的盈余管理信息。

      不僅如此,KAM披露也加大了審計師和被審計客戶的壓力。在世界各個國家或組織的新審計報告具體實施之前,就有一些學者以及實務界人士對新審計報告準則實施以后審計師的責任問題表達了擔憂,他們擔心審計師會面臨更多的訴訟。Gimber等認為在新審計報告模式下,審計師揭露的KAM需要更多估計和判斷的空間。審計師不僅能夠預計到信息使用者對KAM信息的可能理解以及相應的投資選擇,而且審計師應該明白他們的揭露行為與信息使用者的上述結果是有因果聯系的。根據權利和責任相匹配的原則,既然審計師有更大的掌控力,那么他們就應該非常小心,因為他們要為他們能夠掌控的結果負責。

      審計師的壓力不僅來自披露內容的精確性,而且來自要不要披露KAM。因為是否披露KAM是按照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程度決定的。在投資人的理解中,不披露KAM意味著審計師為財報中該項內容的真實有效性背書。也有研究認為KAM披露會減輕審計師責任。Brasel認為如果真的發(fā)生財務錯報,而審計師在之前公開披露了KAM,相當于事先警告投資人財務報表相關領域內有錯誤陳述的可能性,那么,陪審員會認為“都事先警告過你們了,怎么不注意呢?”因此會減輕審計師的責任。類似的,韓冬梅也認為多揭露KAM有助于減輕審計師的責任,她的解釋是基于心理學中的有罪控制理論。即在負面事件發(fā)生時,如果行動者采取了合理、必要的防范措施,則很難因不利結果而引起對行動者的責備。如果被審計單位經審計后仍被監(jiān)管部門發(fā)現存在重大錯報,且在新標準審計報告模式下審計人員已經在出具的標準審計報告中將其作為KAM并進行了披露,根據有罪推定理論,投資者會認為審計人員披露的KAM是為避免發(fā)生重大錯報而采取的合理、必要的措施,即使日后出現了重大錯報,投資者也很難責備審計人員。Brasel認為如果審計師揭露的KAM與事后爆發(fā)的問題是有關系的,那么審計師可以減輕或免除責任;如果揭露的KAM與事后爆發(fā)的問題沒有關系,審計師也相對的可以減輕責任。這起碼表明審計師曾努力的查核,而且表明該企業(yè)真的風險很大,也可以事先引起投資人警惕。最壞的是審計師不揭露KAM,讓投資人相信審計師,誤以為企業(yè)沒問題,結果最后蒙受損失。

      在審計客戶方面,如果企業(yè)財報完全真實透明,當然無須擔心KAM披露了增量信息,相反的,企業(yè)甚至有可能對此持歡迎態(tài)度。他們聘用聲譽良好、執(zhí)法嚴格的審計師本身就已經向外界傳達了“真金不怕火煉”的信號,因此有利于企業(yè)降低資金成本以及抬升股價。但是,如果企業(yè)經理人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而KAM披露提供了審計過程而非簡單審計結果的信息,則這些信息將有利于投資人審慎評估審計結果的有效性和財報結果的真實性。而且KAM披露是依照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程度排序并羅列的事項,KAM披露出現在審計報告中本身就會起強調作用,會引起投資人更多的關注。在投資人投入更多關注以及多角度增量信息相互交叉和相互印證的情況下,企業(yè)經理人的盈余管理活動將更容易被懷疑甚至被識別,經理人盈余管理背后的意圖將難以實現。所以,經理人與審計師就KAM披露內容進行溝通的時候,會盡可能地游說審計師減少該項KAM披露或者對該項KAM披露做模糊化處理。

      (二)客戶重要性與審計師獨立立場

      Reynolds研究了四大事務所的分所層面客戶重要性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他發(fā)現四大分所的客戶越重要,查核的財務報告越保守。他把該結果歸因為四大比較看重聲譽,因為重要客戶的企業(yè)規(guī)模比較大,比較引人注目,容易引起社會公眾或者監(jiān)管部門的關注,因此聲譽問題相對凸顯。Chung等人分別從國際五大事務所以及分所層級客戶重要性進行檢驗,沒有發(fā)現客戶重要性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另外,他們檢驗了如果客戶的機會主義行為比較嚴重或者盈余管理比較嚴重的時候,獨立性問題會不會凸顯,但結果不顯著;他們還檢驗了如果公司治理比較好以及比較有審計專長,獨立性問題能否得到緩解,結果也不顯著。Chen分析了中國2010年之前和之后的審計獨立性問題,他發(fā)現2010年之前客戶越重要則越不會發(fā)布非標意見;但是2010年之后,由于投資者保護的加強,客戶越重要則越有可能發(fā)布非標意見。因為審計師在做出審計決策的時候需要考慮客戶(這是經濟利益之所在),同時要考慮如果向客戶妥協而喪失獨立性帶來的名譽損失、法律訴訟以及行政處罰。2010年前后的制度改變加大了審計師不獨立的法律和名譽成本,因此帶來結果的改變。Chi等在Chen的基礎上研究了中國臺灣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問題,并發(fā)現臺灣的非四大審計師客戶重要性與審計質量負相關,而四大審計師客戶重要性與審計質量的關系不顯著。Chi等同樣把兩種結果的差異性歸因為審計聲譽,因為四大審計師更加在乎審計聲譽,故比較不會屈服于客戶帶來的經濟利益;而非四大審計師聲譽成本沒有那么高,故會容易因為大客戶帶來的經濟利益而喪失獨立性。

      三、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審計獨立性與KAM披露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504號,審計師在確認KAM時應該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領域或識別出的特別風險”;二是“與財務報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層判斷(包括被認為具有高度估計不確定性的會計估計)的領域相關的重大審計判斷”;三是“本期重大交易或事項對審計的影響”。其中前兩個方面代表著盈余認定方面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因此都很可能與盈余管理有關。另外,冉明東和徐耀珍對2016年A+H股上市公司KAM披露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資產減值、收入確認以及公允價值計量這三種情形排名前列,占總體樣本的58.5%。吳溪等根據2017年A股上市公司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78%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與資產減值有關的KAM披露。資產減值、收入確認以及公允價值計量都與應計制下的盈余確認有密切聯系,都屬于盈余管理中常見的高風險情形。按照審計準則1504號的要求,對于特定的審計項目而言,審計師感知的風險越大,則審計師將其披露為一項KAM的概率越大。審計師最關注的風險都是與客戶盈余有關的,客戶可能的盈余管理活動是審計的重點??赡艿挠喙芾砘顒釉蕉嘁约敖痤~越大,審計師越有可能將之披露為KAM。單個項目披露概率加大,匯總起來,KAM披露的項目總數就會比較多。

      以上描述的是審計師依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可達到的理想情況。但是在實務中,當審計師面對客戶要求減少KAM披露的壓力之時,審計師的披露可能會產生偏差。根據以上所述,審計報告模式改革給審計師和被審計客戶雙方帶來了壓力。KAM披露會給雙方帶來未知的法律后果,也會因為增量信息而給投資人帶來未知的市場后果。因為有實實在在的經濟后果,所以披露KAM的內容、方式以及措辭都會在審計師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被小心斟酌。審計師考慮到法律風險、監(jiān)管風險以及自身聲譽風險,客觀真實地披露KAM應該是其理性選擇,但是面對重要客戶減少KAM披露的請求時,由于利益牽制的關系,審計師需要在兩種力量的拉扯中做出掙扎選擇。如果是非重要客戶,減少KAM披露可能會讓審計師面臨較大的監(jiān)管風險、法律訴訟風險以及聲譽損失風險,這些成本損失大于非重要客戶帶來的經濟利益,那么,非重要客戶難以影響審計獨立性,從而難以影響KAM披露。如果是重要客戶,減少KAM披露帶來的成本損失小于重要客戶帶來的經濟利益,審計獨立性將受到影響,繼而影響KAM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KAM制度改革這樣一個新背景,事務所和客戶無法清楚預知這項制度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管制后果,因此雙方都表現得比較謹慎。無論業(yè)績好壞,客戶出于安全心理,都不希望自己的披露太出格。但是一般性安全心理不足以讓他們在審計師面前足夠堅持并態(tài)度強硬??蛻粲喙芾沓潭容^高的時候,經理人的機會主義誘因比較嚴重,他們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改變審計師的披露行為。這些機會主義誘因包括股票發(fā)行、企業(yè)并購、財務預期以及經理人薪酬契約等。KAM中披露的審計風險點、審計程序運用以及在財務報告中索引的信息會引起投資者注意,投資者可能由此做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調查,或者加深對財報信息可靠性的懷疑,最后可能導致企業(yè)經理人憑借盈余管理達成機會主義企圖的愿望落空,因此經理人有動機游說審計師減少KAM關鍵內容的披露。

      我們采用KAM披露項目數、KAM披露索引項目數以及KAM披露文字數代表上市公司KAM披露程度。KAM披露項目數比較多,表示審計師認定客戶具有的風險領域較多以及重大交易或事項較多。KAM披露項目有索引代表事項有較詳細的財報信息做支撐,同時KAM披露與財報項目的對應關系比較清楚。KAM披露文字數較多代表審計師詳細解釋了披露原因和審計應對程序,同時表達了審計師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假設H和H。

      H:其他條件一定,非重要客戶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審計師披露的KAM項目數(KAM披露索引項目數/KAM披露文字數)越多。

      H:其他條件一定,重要客戶的盈余管理程度與審計師披露的KAM項目數(KAM披露索引項目數/KAM披露文字數)關系不顯著。

      (二)審計內部機制(國際四大的審計師聲譽)或者外部機制(中注協約談)的調節(jié)作用

      既然在給定的風險水平(DA)下,不同獨立狀態(tài)(IMP)的審計師在KAM披露上面呈現出差異,那么有沒有可能通過審計內部機制(比如國際四大的審計師聲譽)或者外部機制(比如中注協約談)來改善審計師獨立性,從而改善KAM披露呢?

      審計師如果因為獨立性問題而提供低質量審計服務,那么其他客戶可能會因為聲譽問題而選擇解約,因此,Chi等認為審計師的自身聲譽考量是保證他們獨立性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DeAngelo和Linda認為較大的事務所如果做出有損審計獨立性的事情,將付出更大的聲譽代價。國際四大因為能夠提供質量更高的審計服務,聘用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借此表明自己歡迎高質量審計的監(jiān)督,以此向市場傳遞企業(yè)信息質量的積極信號,因此,與非四大相比較,國際四大基于自身聲譽考慮將會表現出更高的審計獨立性。

      黃益雄和李長愛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是一個以監(jiān)管機制代替市場機制和司法機制為主要特征的市場。Chen等發(fā)現在2000年以前(資本市場制度環(huán)境相對較弱),審計客戶重要性會損害審計質量;但是2000年以后(針對審計失敗的法律監(jiān)管更加嚴厲),重要客戶收到非標意見的概率變得更高。Chen等將這個結果歸因于監(jiān)管制度的改進。因為嚴格的監(jiān)管制度促使審計師優(yōu)先考慮審計失敗的代價而不是從重要客戶那里獲得的經濟利益。在眾多的監(jiān)管方式中,中注協的約談制度因為其權威性和威懾力以及事前預防的特征被證實能夠約束審計師,有助于改善審計質量。更重要的是,從中注協的約談主題來看,中注協關注的重點是上市公司頻繁變更審計機構、處在盈虧邊緣的上市公司、業(yè)績大幅波動的上市公司、審計費用在同行業(yè)中處于較低水平的上市公司,這些約談主題直指重大盈余管理動機以及審計師獨立性,因此我們將中注協約談作為保障審計獨立性的外部機制。

      綜上所述,國際四大的審計師聲譽機制和中注協約談機制分別通過加大審計聲譽成本以及監(jiān)管懲治成本來改善審計獨立狀況。我們之前已經證實因為重要客戶對審計師減少KAM披露的游說,客戶重要性會弱化DA與KAM披露之間的正相關關系,那么四大聲譽和中注協約談應該能夠通過改善審計獨立性而減少客戶重要性對“DA-KAM披露關系”的弱化作用?;谝陨戏治?,我們提出以下假設H和H。

      H:在非國際四大事務所,客戶重要性對于“DA-KAM披露正向關系”的弱化作用顯著;而在國際四大事務所,客戶重要性對于“DA-KAM披露正向關系”的弱化作用不顯著。

      H:在沒有中注協約談的情況下,客戶重要性對于“DA-KAM披露正向關系”的弱化作用顯著;而在有中注協約談情況下,客戶重要性對于“DA-KAM披露正向關系”的弱化作用不顯著。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和數據

      本文采用A股上市公司2017—2018年數據,其中KAM披露數據是從巨潮資訊網取得上市公司審計報告,然后手工收集得到。上市公司財務特征數據來自于上市公司年報并經過計算得到。初始數據2507個,剔除缺失值數據以及金融類上市公司數據以后,得到1925個數據。所有的連續(xù)變量經過1%的Winsorize處理。

      (二)變量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采用_(的項目數)、_(有索引的項目數)以及_(的文字多少)三種方式進行衡量。披露項目數比較多,表示審計師認定客戶具有的風險領域較多以及重大交易或事項較多。披露項目有索引代表事項有較詳細的財報信息做支撐,同時披露與財報項目對應關系比較清楚。披露文字數較多代表審計師詳細解釋了披露原因和審計應對程序,同時也表達了審計師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

      2.解釋變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是(盈余管理),我們采用修正瓊斯模型中非裁決性應計的絕對值表示盈余管理。

      3.調節(jié)變量

      本文的調節(jié)變量是(客戶重要性),第年客戶對于事務所的重要性等于第年某事務所的第個客戶公司的審計收費除以該事務所第年所有客戶的審計收費合計數。

      (三)模型

      為檢驗H和H,我們列出模型1;為了檢驗H和H,我們列出模型2。兩個模型如下所示:

      ,=+,+,+

      (1)

      ,=+,+,+,×,+,+

      (2)

      表1 變量名稱以及定義

      模型1和模型2中的表示披露,分別采用_、_以及_三種方式衡量。因變量披露項目數以及披露索引項目數是有序排列,我們采用Oprobit回歸,披露文字數采用OLS回歸。

      模型1檢驗盈余管理對KAM披露的影響,其中的控制變量有(企業(yè)規(guī)模)、(財務杠桿)、(企業(yè)發(fā)展程度)、(資產凈利率)、(是否虧損)、(現金流量)、(應收賬款與存貨)以及_(會計穩(wěn)健性)。

      模型2檢驗審計師面對重要以及非重要客戶的時候對于披露的差異化影響,模型2只是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以及交乘項×。因為我們判斷審計師在面對重要客戶的時候會減少披露以迎合客戶隱藏盈余管理信息的要求,所以我們預期模型2的交乘項系數為負。文中所有變量以及定義在表1中列示。

      五、實證結果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是樣本描述性統(tǒng)計,從表2中我們看到披露項目數變動很小,最少的披露了1項,最多披露6項。而且50的上市公司披露在2項之內。具有索引關系的披露與全部披露項目數差別不大,說明大部分的披露都是有索引關系的。披露文字數平均1253字,最少108字,最多3596字。

      表2 樣本描述性統(tǒng)計

      圖1顯示了不同程度下的KAM披露結果。首先,從圖1中我們看到就總體趨勢而言,_、_和_都隨著的減少而減少。_和_折線的走勢大致相同,但它們不是單調遞減的折線,而是類似于“L”形狀。對此我們有以下兩個解釋:第一,因為KAM披露是按照重要性程度以及審計風險排序并羅列的,如果不是程度很高則很難列入KAM披露,所以程度最高的等份容易被列報KAM披露,而程度較低的若干等份都難以列入KAM披露,圖中“3”“4”“5”等分就不再呈現單調遞減走勢;第二,張繼勛等研究我國新審計報告披露實踐發(fā)現,審計報告中存在針對KAM的結論性評價和無結論性評價兩種形式,其中結論性評價主要有KAM是合理的、KAM金額可接受和沒有發(fā)現KAM存在重大問題三種表述。審計師在審計調整之前也許發(fā)現諸多風險點,但是經過審計調整之后已經將這些風險降低至合理或者可接受的程度。在這些情況下,KAM只代表調整前的風險發(fā)現以及調整中的審計努力,而審計調整之后的是小的。因此,在程度較低的部分,有些也會多,故而造成與的非單調遞減分布。

      圖1 不同DA程度下的KAM注:圖1中淺色實線、虛線以及深色實線折現分別表示KAM_NUM、KAM_REF以及KAM_WORD,前兩者采用左邊坐標數字,后者采用右邊坐標。橫坐標表示DA,我們將DA5等分,從1到5表示DA越來越小。

      其次,比較奇怪的是_折線中的第“1”和第“2”等分,最高的等份反而_較少。最嚴重的這一等份其實也是經理人盈余管理動機最大的等分,也是審計師和經理人爭論最為激烈的等分以及審計師接受獨立性考驗最為嚴峻的等份。

      最后,我們觀察到在的“2”等分處,_、_折線內凹而_折線外凹。三者不同之處在于前兩者需要財報的具體數據作為證據支持,相當于把審計過程以及審計結果呈現的更加清楚。相較于_這種一般性情況披露,有盈余管理動機的經理人更加難以接受_這種有數據支持的、就具體項目而言的詳細化披露。在無法保證徹底隱藏有關KAM披露的情況下,只披露項目大類而不披露具體細節(jié)就成為博弈妥協的結果。

      (二)相關系數矩陣

      表3是相關系數矩陣,從表3可以看到_、_和_三者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但是與_顯著正相關,與_以及_之間的關系卻不顯著,可能的解釋是:_是依照審計風險(當然也是依照會計風險)排序并列報的項目,因此程度嚴重會導致_的項目數增多。與_不同,_有明確的索引信息,_有比較詳細的文字解釋,因此與_相比較,后兩者屬于實質性信息披露,對于較強同時有較強盈余管理誘因的企業(yè)而言,不得不保留_這種顯性的披露而一定程度上減少_和_這些實質性信息披露,這種做法是妥協后的最優(yōu)選擇。與披露顯著正相關,是因為大企業(yè)的業(yè)務復雜,風險點多,因為重大事件而披露KAM的概率更高。與披露顯著負相關,是因為高比例的財務杠桿會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進而引起高審計風險。另外,業(yè)績更好以及現金流更加充沛的企業(yè)其經理人進行盈余管理的誘因比較低,審計風險點較少,因此也會比較少披露。同樣的,、和這三項都與_具有非常顯著的關系,但是相比較而言,與_以及_的顯著性沒有那么強烈,這同樣是因為業(yè)績較差以及現金流緊張的企業(yè)盈余管理誘因較大,經理人希望減少實質性披露以隱藏關鍵信息。

      表3 相關系數矩陣

      表4 重要客戶和不重要客戶的分組樣本結果(H1a和H1b)

      (三)多變量回歸結果

      表4展示的是審計師面對重要客戶以及非重要客戶的時候,其KAM披露是否存在差異。我們以客戶重要性的均值進行區(qū)分,當客戶重要性大于均值的時候,認定為重要客戶,當小于均值的時候,認定為非重要客戶。表4的前三列是非重要客戶結果,當審計師面對非重要客戶的時候,他們相對能夠秉持獨立立場,做出的披露大致符合客戶的風險程度。因此與基本呈現正相關(與都與顯著正相關,與不顯著,但是也處于顯著性的邊緣)。后三列是重要客戶結果。因為面對重要客戶,審計師相對容易喪失獨立性,可能需要對客戶“減少關鍵披露”的要求做出回應,從而披露不能符合應有的風險程度,并最終導致與關系不顯著。

      表5展示的是審計師客戶重要性對于“DA-KAM披露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其中Panel A展示的是全樣本回歸結果,Panel B展示的是按照四等分以后的分組回歸結果。如果客戶對于審計師不那么重要,審計師將根據企業(yè)風險來決定KAM披露的羅列,那么對于披露將產生正相關關系;如果客戶對于審計師比較重要,那么獨立性將受到影響,原本應該列報的KAM披露會由于經理人的游說而減少,進而導致與披露的關系變得不顯著。從表5的Panel A我們看到交乘項×的系數顯著負相關,這表示對于“DA-KAM披露關系”具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即原本和披露之間的正相關性隨著客戶重要性的增加會變得不再顯著。

      表5 客戶重要性的影響

      Panel B:按照盈余管理程度分組回歸的結果KAM_NUMDA最高DA較高DA較低DA最低IMP-5.043??3.583???-0.1463.6140?(-2.2760)(3.3496)(-0.0507)(1.7786)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ARYESYESYESYES截距項YESYESYESYESN414429427437LR CHI2/F41642353PSEUDO R2/R20.05090.07270.02840.0667KAM_REFERDA最高DA較高DA較低DA最低IMP-3.259?1.378-4.4922.912(-1.9042)(1.2921)(-1.6174)(1.5392)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ARYESYESYESYES截距項YESYESYESYESN414429427437LR CHI2/F24372451PSEUDO R2/R20.02000.03020.02090.0430KAM_WORDDA最高DA較高DA較低DA最低IMP-0.7141.094???-0.5560.801(-1.066)(2.6974)(-0.5460)(1.1153)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ARYESYESYESYES截距項YESYESYESYESN414429427437LR CHI2/F1.1142.0870.5452.492PSEUDO R2/R20.06960.1190.03420.137

      在前面的論述中,審計師與客戶關于KAM披露發(fā)生沖突的區(qū)域并非分布在整體連續(xù)區(qū)間,而主要集中在比較高的區(qū)間。Panel A中的采用的是連續(xù)變量,不容易清楚看到不同程度的結果。為了凸顯較高區(qū)間審計師與客戶的沖突以及他們在激勵沖突中的獨立性表現,我們考察了的分組檢驗結果。

      在表5的Panel B中,我們將從大到小排序并進行四等分,以此區(qū)分為最高、較高、較低以及最低組。在每個組里面,我們認定審計師的認知風險大致相同。因此,理論上對于具體的組,KAM披露數目也應該大致相同。但是從Panel B所顯示的結果來看,在最高組,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即客戶越重要,KAM披露越少。而在其他三個組,與關系不顯著,甚至有些呈現正相關關系。前面的論述中我們曾提到:審計師和客戶在一般情況下不太會發(fā)生立場的激烈碰撞,只有在審計師感知的風險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雙方才會對于KAM披露產生較大分歧。此時,審計師面對重要客戶時明顯比面對非重要客戶時的KAM披露更少,說明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審計師向客戶妥協了,即獨立性問題影響了KAM披露。至于在其他三組,在有些情況下甚至與顯著正相關,這是因為不嚴重的時候,意味著客戶并沒有那么在意KAM披露,甚至于他們根本就沒有給審計師這方面的壓力。但是對于審計師而言,重要客戶一般規(guī)模更大,更容易引起監(jiān)管部門以及社會媒體的關注。在沒有客戶壓力的情況下,為了應付可能的監(jiān)管,審計師出于謹慎的考慮做出了更多的KAM披露。

      綜上所述,我們按照客戶重要性分組為重要客戶和非重要客戶,并發(fā)現對于非重要客戶,審計師的KAM披露與企業(yè)風險大致相關,而對于重要客戶,審計師并沒有依照企業(yè)風險進行合理的KAM披露。為了檢驗這兩種情況的差異性,我們采用客戶重要性作為調節(jié)變量,然后發(fā)現隨著重要性的增加,對于KAM披露的正向作用會減弱。因為重要性增加意味著獨立性減弱,審計師在與經理人的博弈中將處于弱勢地位,審計師卸責需要屈從于經理人隱藏信息的需要,從而原本與披露的正相關關系不再顯著。

      表6展示的是國際四大聲譽機制對于改善審計獨立性所產生的作用。從表6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_,抑或是_以及_,對于非四大樣本而言,交乘項×的系數顯著為負;但是對于國際四大樣本而言,交乘項×的系數都不顯著。這是因為對于非四大事務所而言,他們不是那么看重審計聲譽,審計聲譽機制對于審計獨立性產生的改善作用有限,在相對不獨立的狀況下,尤其面對比較大、企業(yè)經理人機會主義誘因強烈的情況下,非四大審計師非常容易對重要客戶做出妥協,幫助客戶減少KAM披露以掩蓋關鍵信息。因此,對于“DA-KAM披露關系”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表現得更加明顯,從而交乘項×的系數顯著為負。但是對于國際四大事務所而言,如果審計不獨立,將對審計聲譽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并產生巨大代價。故四大審計師即使在面對重要客戶的時候也不退讓,堅持依據所呈現出來的風險狀況給出對應程度的KAM披露,所以對于“-披露”原有的正相關關系所產生的抑制作用不明顯,導致交乘項DA×IMP的系數不顯著。

      表6 假設2結果

      表7 假設3的結果

      表7展示的是中注協約談機制對于改善審計獨立性所產生的作用。從表7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KAM_NUM,抑或是KAM_REF以及KAM_WORD,對于非約談樣本而言,交乘項DA×IMP的系數顯著為負;但是對于中注協約談樣本而言,交乘項DA×IMP的系數都不顯著。對于中注協約談的事務所,約談行為有可能對相關機構和人員形成壓力,在監(jiān)管壓力下,事務所通過內部質量控制,可能會追加審計程序,獲取更多審計證據等。在中注協約談的監(jiān)管壓力和目光注視下,事務所很難屈從于重要客戶,不太容易被重要客戶游說而減少披露,因此,IMP對于“-披露關系”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表現得不明顯,從而交乘項DA×IMP的系數不顯著。但是對于非約談事務所,他們沒有被中注協關注,也沒有那么大的監(jiān)管壓力,相比較而言,他們有更多機會幫助重要客戶減少披露以掩藏關鍵信息。因此,IMP對于“-披露關系”的負向調節(jié)作用表現得更加明顯,從而交乘項DA×IMP的系數顯著為負。

      六、穩(wěn)健性檢驗

      (一)審計師個人層面的客戶重要性

      等和等都認為某一特定客戶對于單一審計師而言(相較于該客戶對于事務所或者是分所而言)更具經濟重要性,事務所的客戶很多,一個客戶對于事務所也許沒有很重要,但是對于單一審計師而言卻相當重要。另外,留住客戶將會給審計師個人帶來私有利益,比如工作保障、晉升機會以及事務所內部更大的權力。以上原因就讓審計師個人在面對重要客戶的時候更容易屈服和出賣獨立立場。因此,我們在表8中將事務所層面的客戶重要性替換為審計師個人層面的客戶重要性并重新運行前文假設的結果。表8中的IMP2是審計師個人層面的客戶重要性。因為每年有兩個簽字審計師,所以我們先計算出每個審計師的客戶重要性,然后IMP2等于兩個審計師客戶重要性的平均數。其中,每個審計師的客戶重要性等于第t年客戶i的審計收費除以該審計師個人第t年所有客戶的審計收費合計數。除了KAM_WORD模型以外,表8中KAM_NUM和KAM_REF模型中的交乘項×2都顯著為負,與前面采用事務所層面的客戶重要性所呈現出的結果基本一致。

      表8 穩(wěn)健性檢驗審計師個人層面的客戶重要性

      (二)結論性評價的干擾排除

      我們前面提及,與并沒有呈現出單調遞減的走勢,除了審計師不獨立從而減少KAM披露這個原因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審計師對財務報告調整以后,風險降低到相當低的水平,但是仍然將審計過程中關注的內容披露為KAM,并注明“KAM是合理的,KAM金額可接受和沒有發(fā)現KAM存在重大問題?!痹谶@種情況下,很小但是卻很多,也會導致與的相關關系非遞減,由此對我們前面的結論造成干擾。這種結論性評價需要審計師實質上將審計風險調低到一個低水平,因此會很小。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將整體樣本中小于中位數的樣本排除,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結論性評價對我們結論的干擾。表9中剔除掉小于中位數的樣本以后,交乘項×的系數仍然顯著為負,表明排除結論性評價的干擾以后,我們的結論仍然穩(wěn)健。

      表9 穩(wěn)健性檢驗剔除掉DA比較小的樣本

      (三)傾向分數匹配法

      根據上面分析,我們認為較為嚴重的會加大審計師風險認知并增加KAM披露,但是嚴重的公司與不嚴重的公司在很多特征上面是不一樣的。我們很難分清楚到底是還是這些差異性特征導致了最終不同的KAM披露。為了緩解這方面的內生性,我們采用傾向分數配對法(PSM)加以解決。具體的,第一步,我們采用一個Logit回歸模型估計選擇的傾向得分,并根據傾向得分篩選出匹配樣本。=0和=1兩組樣本在匹配前應該呈現出公司特征的差異性,在匹配之后應該呈現出公司特征的相似性(其匹配效果展示在表10的Panel A)。第二步,我們根據篩選后的樣本重新進行前面的操作,回歸的結果展示在表10的Panel B中。

      第一步Logit模型的被解釋變量是,解釋變量有(企業(yè)規(guī)模)、(財務杠桿)、(企業(yè)成長程度)、(資產凈利率)、(凈現金流量)、(存貨與應收款)、_(會計穩(wěn)健性)、_(董事會人數自然對數)、(是否公司)以及4(是否由四大審計)。由于嚴重的數量比較少,因此我們保留=1的公司,在=0的公司中尋找傾向得分與=1的公司相近的公司,并按照1∶1不放回的方式尋找配對樣本。從表10的Panel A可以看到,匹配之前=0(盈余管理不嚴重)和=1(盈余管理嚴重)兩組樣本在很多公司特征方面存在差異,后者的公司規(guī)模更小,財務杠桿更高,業(yè)績更差,現金流更少,董事會人數更少,成為ST公司的概率更高。而在匹配之后,兩組樣本的特征趨于一致,各個變量的均值差異都不顯著。以上結果表明我們的匹配效果良好。

      表10的Panel B是篩選出匹配樣本以后,我們重復之前操作的回歸結果。前三列是對影響的結果,后三列是調節(jié)作用的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前三列的系數都不顯著,說明重要客戶對KAM披露產生了干擾。后三列交乘項×的系數顯著為負數,H的結果得到支持。這些結果與我們采用PSM方法之前的結果是一致的,表明在控制內生性問題以后,我們的結論依然穩(wěn)健。

      表10 傾向分數配對法

      (四)控制事務所固定效應

      路軍等研究發(fā)現KAM的披露有“模板化”特征,相同事務所的KAM披露非常相似。因此,我們在模型中加入事務所固定效應來控制事務所披露模板化對本文結論造成的干擾。表11是加入了事務所固定效應以后的回歸結果,表中結果顯示,加入事務所固定效應以后,交乘項×的系數仍然顯著為負,表明在控制了不同事務所KAM披露模板化特征以后,我們的結論是穩(wěn)健的。

      (五)互為因果的內生性處理

      柳木華和雷霄認為KAM可以抑制盈余管理,也就是盈余管理與KAM可能互為因果。為了緩解盈余管理與KAM互為因果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我們采用2SLS方法進行處理。我們的處理分兩個步驟:第一步,將作為因變量,將原來模型1中的自變量(企業(yè)規(guī)模)、(財務杠桿)、(企業(yè)業(yè)績)、(企業(yè)現金流)、_(應收賬款與存貨)以及_(會計穩(wěn)健性)作為自變量,另外將(大股東占款)、(財務費用率)、(境外子公司數量)、(是否設立審計委員會)、(董事會人數)、4(是否國際四大事務所)、10(是否國內十大事務所)作為工具變量,經過700次拔靴,計算出的擬合值;第二步,將替換上文中模型1和模型2里面的進行回歸。

      表11 控制事務所固定效應

      表12展示了2SLS解決因果倒置產生的內生性問題后的結果。Panel A是第一階段結果,我們將作為因變量,將工具變量作為自變量,經過700次拔靴,計算出的擬合值;Panel B是第二階段回歸結果,我們將替換前面模型里面的進行回歸。Panel B的前三列是對影響的結果,后三列是調節(jié)作用(獨立性影響)的結果。

      從表12 Panel B的回歸結果來看,前三列模型1中的系數都顯著為正。而在處理內生性問題之前,模型1中的系數(表4)并沒有都顯著。這說明處理內生性問題以后,就整體而言,盈余管理基本能夠代表審計師對客戶公司的風險認定,而審計師對于客戶公司的KAM披露是大致符合這種風險認定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504號要求審計師在確認KAM披露時應該考慮“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領域或識別出的特別風險”和“與財務報表中涉及重大管理層判斷(包括被認為具有高度估計不確定性的會計估計)的領域相關的重大審計判斷”。這些判斷都和客戶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息息相關。我們看到與顯著正相關,說明大多數審計師在認真的認定企業(yè)的風險,審計師的認定和披露()是符合企業(yè)風險程度()的。這應該是監(jiān)管層所樂于看到的結果。Panel B后三列中,

      KAMREF模型的交乘項×系數不顯著,但是以及模型系數仍然顯著為負,說明控制內生性影響以后,仍然能夠看出審計師在對待不同重要性客戶時的差別,即審計獨立性對KAM披露的影響依然存在。這說明并非所有審計師的KAM披露都依照審計準則1504號,對待重要客戶的差異化體現了審計師在準則規(guī)定與客戶游說的夾縫中進行折中處理的態(tài)度。

      表12 2SLS解決因果倒置產生的內生性問題

      七、結論與啟示

      在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組織開展審計報告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我國于2016年12月通過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504號,要求在審計報告中加入KAM,披露審計過程中的重大事項以及審計風險事項,并披露相應的審計應對措施。這項改革被認為審計報告改變了過去只提供模糊答案的“YES OR NO”模式,替換為提供精確信息(比如具體審計事項以及具體審計應對程序)的新模式。盡管根據風險導向審計準則,審計師識別了重大審計風險,在審計工作結束前也必須將風險減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但是基于抽樣審計,基于審計師認知的有限性,甚至基于對審計師獨立性的懷疑,沒有人認為報表經過審計師審計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如果最后企業(yè)出問題,大概率還是會出現在審計師指出的風險項目上面。

      Panel B:第二階段結果(1)NUM(2)REFER(3)WORD(4)NUM(5)REFER(6)WORDDAhat10.8437???7.2363??3.8912???12.5995???7.8736??4.2334???(3.1212)(2.2405)(3.1725)(3.5598)(2.3993)(3.3990)IMP6.8793???2.2571.6096??(3.5760)(1.2292)(2.3132)DAhat?IMP-90.6394???-33.45-18.4323?(-2.7938)(-1.1666)(-1.6619)CONTROLSYESYESYESYESYESYESIND/YEARYESYESYESYESYESYES截距項YESYESYESYESYESYESN170617061706170317031703LR Chi2/F104633.546118643.536Pseudo R2/R20.03140.01320.05200.03580.01350.0558

      精確信息直接和精準地指向企業(yè)的財報項目本身,這些項目都將引起投資人的極大興趣并可能放大檢視,這將同時對審計師以及企業(yè)經理人施加壓力。對于審計師而言,對項目錯誤的描述以及不恰當的審計應對都會給將來的政府監(jiān)管或者投資人訴訟留下明確證據;對企業(yè)經理人尤其是有盈余管理動機的經理人而言,放大檢視有可能暴露出企業(yè)盈余管理痕跡,讓企業(yè)經理人的各種機會主義企圖落空。隨著盈余管理程度的加大,審計師與企業(yè)經理人之間的沖突更加被強化,因此,審計報告模式改革營造了沖突環(huán)境。審計獨立性問題在相對溫和的關系中不容易被觀察到,而在相對沖突的關系中,審計師的選擇(到底重視客戶帶來的經濟利益還是秉持專業(yè)操守、重視審計聲譽以及行政監(jiān)管成本)將更容易被清楚地看到。因此,審計報告改革為我們清楚觀察審計獨立性問題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機會。

      審計師在面對增量的監(jiān)管壓力時,固然有可能加大審計力度,從而改進審計質量。但是,他們也有可能跟客戶合謀,采用“形式化”和“模板化”的做法去應付監(jiān)管要求,最終使改革流于形式,將改革的意圖落空。這樣,有問題的審計師和有問題的企業(yè)就可以隱藏在“模板化”的審計報告背后,依靠無差別待遇提供的“保護色”來規(guī)避監(jiān)管機構和市場投資者的甄別與篩選。本次改革的特點是增加了審計細節(jié)化信息,不同公司的情況不同,具體細節(jié)當然也會有差異,而差異化才能夠提供增量信息并對投資者有用。盡管學者將模板化解釋為事務所固定效應(事務所制定了特定的工作流程和固定模板),另外,太多KAM披露項目會導致重點不突出(因此限制了不同公司KAM披露項目數的差距),然而我們認為部分公司為了隱蔽關鍵信息而減少KAM披露是導致不同公司間KAM披露差異縮小的重要原因。

      我們的研究有以下有趣的發(fā)現。首先,審計準則1504號要求審計師在確定KAM披露時考慮重大錯報風險并依照審計重要程度優(yōu)選決定最終披露的KAM。我們以非裁決性應計的絕對值作為重大風險的代理變量,通過手工收集2017年和2018年A股上市公司KAM披露的項目數、索引項目數以及KAM披露文字數,考察對KAM披露的影響。我們在客戶不重要的情況下看到兩者的正相關關系,而在客戶重要的情況下,兩者的關系不顯著。其次,我們將客戶重要性作為調節(jié)變量,考察在面對不同重要程度的客戶時,對KAM披露的影響是否改變。我們發(fā)現弱化了原有的“DA-KAM披露”正相關關系:即如果客戶不重要,與KAM披露正相關;如果客戶重要,與KAM披露的正相關關系消失了。我們將此解釋為審計不獨立導致了KAM披露減少,從而KAM披露與其應有的不匹配。

      進一步地,我們思考:既然獨立性影響了KAM披露,那么依靠外部機制(中注協約談的行政監(jiān)管機制)和內部機制(國際四大的聲譽機制)是否能夠通過改善獨立性從而影響KAM披露?我們發(fā)現在非四大和非約談樣本組,審計師客戶重要性對于弱化“DA-KAM披露”正相關關系的作用顯著;但是在四大和約談樣本組,客戶重要性的弱化作用并不顯著。因為客戶重要性的弱化作用來源于審計師面對重要客戶的時候喪失獨立性,從而被經理人游說減少KAM披露,并最終導致KAM披露與其本身的風險程度不匹配,所以,在存在獨立性保障機制(四大聲譽和中注協約談)的情況下,上述弱化作用不明顯,而在獨立性保障機制缺失的情況下,上述弱化作用明顯。

      在穩(wěn)健性檢驗部分,我們考慮了結論性評價因素、事務所披露模板化因素以及盈余管理對KAM披露的非單調因素對論文結論形成的干擾,做出了審計師個人層面的客戶重要性以及盈余管理虛擬變量等變量替換,也考慮了盈余管理產生的內生性問題并采用PSM方法加以緩解。在經過了一系列穩(wěn)健性檢驗以后,我們的結論依然可靠。

      盡管大多數學者認可審計報告改革之后對于信息溝通和審計質量的正面作用,但是他們也許忽視了審計師和企業(yè)經理人并沒有被動接受這種改變,他們可能在有限的政策空間內減少信息或者保留形式上而減少實質上的信息,又或者他們將自己偽裝的跟大多數公司一樣,從而隱藏起來。這些舉動當然讓政策的初衷落空,讓政策的執(zhí)行大打折扣。其實我們很難相信在既有的市場和法治環(huán)境沒有太大變化的前提條件下,僅僅依靠披露方式的改變對于整體的審計結果會有什么巨大的影響。審計報告披露方式的改變給審計師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壓力到底讓審計師倒向哪個方向(審計師在壓力下更加積極和勇敢的監(jiān)督不法行為還是審計師在壓力下與客戶合謀來糊弄政策制定者)則取決于原有市場和法治大環(huán)境是否改善。另外,到底是KAM披露影響了信息質量還是相反?也許不同程度的信息質量代表不同程度的機會主義動機,從而影響最終的KAM披露。所以,我們在研究KAM披露導致的經濟后果時,應該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內生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本文認為KAM披露與盈余管理有關,但是實際上KAM披露也與非盈余管理的風險有關,比如訴訟、收購兼并以及稅收等。這些非盈余管理類的風險將對結果形成干擾。另外,盈余管理與KAM披露的關系是單調但卻并不是線性的。極端盈余管理才有可能對KAM披露產生影響,而一般程度的盈余管理并不足以讓審計師進行KAM披露。同時,審計師與客戶經理人關于KAM披露產生沖突是因為沖突雙方預期披露或者不披露某敏感項目將有可能產生不利于自己的經濟后果。但是,如果政策的發(fā)布高高舉起,而政策的后續(xù)執(zhí)行輕輕放下(比如,隨著時間推移,審計師和客戶經理人發(fā)現“原來隨便披露也沒什么”“反正跟大家披露的一樣就會很安全”),那么在政策執(zhí)行初期緊張的沖突關系就會變得非常緩和。這樣的話,也許我們就無法再觀察到本文前面論述的審計師獨立性對KAM披露的影響了。而這也不是監(jiān)管層愿意看到的現象,審計監(jiān)督職能就難以有效發(fā)揮。反之,如果在審計實踐中,比如,某審計師因為故意隱瞞關鍵的KAM披露而被投資者起訴賠償,那么KAM披露政策就不僅僅是空洞的紙面規(guī)定了,而是對審計師和經理人形成現實壓力的有效治理工具。

      在未來的研究方面,本文對KAM披露的度量只有KAM項目數以及文字數等方式,而KAM披露更多的信息需要通過文本分析,比如語調以及文本相似度等方式予以揭示。另外,本文認為面對客戶壓力的時候,審計師有可能減少關鍵KAM項目的揭露,從而幫助重要客戶進行隱瞞。但是在中國,幾乎所有公司的KAM披露項目都相差不大(大多數都是2項左右)。審計師更可能的做法不是減少項目,而是替換項目(用無關痛癢不是那么重要的項目去頂替原本應該揭露的關鍵項目),這些還需要未來研究找到有力證據。

      猜你喜歡
      審計師獨立性盈余
      審計師駐村“治未病”桐廬“紀審聯動”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杭州(2023年1期)2023-03-15 03:25:36
      財務重述、董事長更換與審計師變更
      審計師輪換類別與審計結果
      ——基于“關系”的視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有效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0
      關于經常項目盈余的思考
      中國外匯(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淺論我國非審計服務及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審計師聲譽與企業(yè)融資約束
      智富時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考慮誤差非獨立性的電力系統(tǒng)參數辨識估計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組織模式的構建
      东阿县| 托里县| 彰武县| 北京市| 龙游县| 黄龙县| 西乌珠穆沁旗| 凉山| 永春县| 都安| 呼伦贝尔市| 驻马店市| 平顶山市| 若尔盖县| 陆丰市| 黎川县| 来凤县| 永年县| 潼南县| 乐安县| 古丈县| 澄城县| 岫岩| 象山县| 封开县| 象州县| 化州市| 克拉玛依市| 邳州市| 浦城县| 双峰县| 新巴尔虎右旗| 观塘区| 漠河县| 资溪县| 剑阁县| 汕尾市| 竹北市| 洱源县| 泰顺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