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摘要:整本書閱讀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沒有固定的答案。整本書閱讀不是讓學生對課本中的知識都做到精讀,而是讓學生能夠從書本的角度去了解這本書所講的內容,進而能夠提升學生對高中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夠明白學習語文的含義。整本書閱讀就是要用全局的眼光去看待語文知識,使得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語文知識框架,進而去填充細節(jié)知識,使得知識之間建立合理的聯(lián)系,進而減慢知識的遺忘速度,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
引言:
現(xiàn)階段高中的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都是以高考為準,高考考什么就學什么,對高中的課本沒有做到全面地學習,只是學習其中較為重點的課文,使得學生對語文的理解只有碎片化、片面化,沒有從整體的角度去學習語文教材。學生對重點課文的學習,忽略了對其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使得當學生合上書后,學生對高中語文課本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和一個框架。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國家提出了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本文就針對這一策略“整本書閱讀”來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找到更好的學習辦法。
一、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活動價值分析
一是有利于掌握閱讀方法,培塑良好的閱讀意識和習慣。語文閱讀活動在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教育上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互聯(lián)網技術廣泛普及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離開課堂、走出校園也就沒有了閱讀。這不但不利于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語文閱讀,甚至出現(xiàn)了“閱讀障礙”現(xiàn)象。而“整本書閱讀”既可拓展閱讀視野,又能幫助學生在系統(tǒng)化閱讀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意識,形成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為終身閱讀打下良好基礎。二是有利于完善教學體系,積極推動新課改精神的落實。就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來說,需要從學生的語用與思維、審美與文化等能力上入手,逐步實現(xiàn)在學習與運用、傳承與弘揚上的全面成長。“整本書閱讀”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學生從整體高度上來理解和感悟書籍,并且在把握語言特點、書籍架構和思想情感上有效改變語文教學“片段化、分散化”等現(xiàn)狀;另一方面,有利于營造語言文化海洋,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更加契合新課改的精神和要求。三是有利于營造閱讀氛圍,不斷推進語文閱讀的高質高效發(fā)展。語文學習離不開課外積淀。整本書閱讀能夠讓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深處,更加貼近文字內涵。在形成互動良好的閱讀氛圍下,在閱讀更多的巨幅書籍后,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自然得以提升,這對于形成良性讀寫互動同樣是“紅利”現(xiàn)象。
二、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策略性分析
在“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大背景下,“整本書閱讀”無論對于教師還是高中學生來說,不僅存在挑戰(zhàn)性而且具有考驗力。它需要師生的良性互動和共同努力,更需要相應的智慧與藝術作支撐。
1.需要應有情趣地涵養(yǎng)和滋潤
整本書閱讀屬于課外閱讀現(xiàn)象,其主要目的即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意識和閱讀素養(yǎng),與“課堂閱讀、教材閱讀”并不一樣。后者主要在于培養(yǎng)閱讀能力,學生由于高考升學上的直接性壓力,自然會在“形勢逼迫”下閱讀學習。換句話說,整本書閱讀需要學生“擠壓”課后時間主動進行,如果缺乏“情與趣”這兩個元素的涵養(yǎng)和滋潤肯定行之不遠。有鑒于此,在高中語文課內閱讀教學中,教師善于利用教材資源,通過整本書中的精彩片段或懸疑情節(jié)等,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和深入探究的內在動力,引發(fā)他們“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閱讀狀態(tài)。比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提問:“縱觀整個大觀園生活,本文關于林黛玉初進的各種環(huán)境和人事關系描寫對于她的最后結局有什么樣的影響或者暗示作用呢?”讓學生帶著這種情趣式問題自動進行整本書閱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高度重視過程性閱讀引領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本驼緯喿x來說,這種教學藝術的“激勵、喚醒和鼓舞”集中體現(xiàn)在——如何進行“過程性引領”上。由于高中學習壓力較大,如果缺乏有效的過程性引領,要么淺嘗輒止,要么半途而廢,要么事倍功半。反之,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把整本書閱讀引向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道路。一是在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內,引導學生同讀一本書,或全班一起或多人小組一起,以便于他們通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形式,深入交流、相互啟發(fā)、和諧相生。二是教師要本著“因時而需”原則,適時適量地進行參與和互動,既可較好地掌握動態(tài),又能進行必要性引領。三是認真捕捉閱讀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及時給予認可和肯定。這對于當事者和其他人都大有鼓舞效能。這環(huán)節(jié)相當重要、不容忽視。
3.善于設計多元化閱讀體驗活動
需要強調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谡緯喿x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類途徑和形式,把閱讀與豐富多元的“體驗式”活動結合起來,既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體悟與內化,又能從中贏得無可替代的“情緒智力與德智互動”效益。比如,定期不定期地開展閱讀體會交流與展示,開展經典名著閱讀下的人物解析和故事講述,針對某一主題開展“故事演講”或“專題辯討”,圍繞某種現(xiàn)象開展社會實踐和生活探究,開展整本書閱讀“大推薦”……這些“體驗式”活動,能夠不斷放大良好閱讀效應。
結論:
“整本書閱讀”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會讓教師走上偏激的道路,所以要求教師要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從而能夠有效的去改善課堂內容,去實踐這一新型概念,進而去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準確把握精讀和略讀的區(qū)別,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去提升閱讀速度,讓學生在緊張的時間內更多地去閱讀,從而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廣度,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高中教師要對“整本書閱讀”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應用于實踐,從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驗,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方法。
參考文獻:
[1]呂愛葉. 開展《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J]. 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21,(05):27.
[2]張玉真. 整本書閱讀進階指南——評《如何閱讀一本書》[J]. 語文建設,2021,(09):84.
[3]曾韶華. 新課標下的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研討[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