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雙城鎮(zhèn)安全教學點)
教師肩負著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使命,建設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師德建設是提升教師素質(zhì)的核心,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是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功的關鍵。
目前,師德師風建設面臨三個重要問題,認清這三方面的問題,有助于實現(xiàn)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局面。
教師職業(yè)倦怠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心理消極,對本職工作消極抵觸,感受不到工作樂趣,對待學生缺乏愛心、耐心,動輒發(fā)火,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二是生理病態(tài),睡眠不佳,經(jīng)常乏力,精神恍惚,記憶力嚴重下降,這種亞健康狀態(tài)對教學工作相當不利;三是行為不佳,心理上的倦怠直接反映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對工作馬馬虎虎,沒有進取心。
有些教師僅把教書育人當成了一種謀生的手段,忽略了教育一頭挑著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另一頭挑著千百萬家庭的幸福和前途。因此,教師僅僅把自己的工作當作稻粱謀是很不負責任的。
現(xiàn)在社會上有好多不良思潮,也在時不時地沖擊著教師這一職業(yè)。如,崇尚清閑,不干實事,崇尚拉關系走后門,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因人為的原因落實不到位等。
教師這一工作,重復性很強,多年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讓從教多年的教師熄滅工作熱情,對工作產(chǎn)生消極抵觸心理。
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指望升學實現(xiàn)階層跨越的家庭比比皆是。于是,對學校、教師寄予了種種期望,希望教師對自家孩子青眼有加,有的甚至通過請客送禮等不正當方式賄賂教師。
我這一職業(yè),在傳統(tǒng)觀念里,帶有強烈的犧牲因素,如人們常用蠟燭、春蠶等形容教師,豈不知這種傳統(tǒng)觀念帶給教師的本身就是壓力與無奈,讓教師難以普通人的姿態(tài)立足于社會。
筆者依據(jù)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經(jīng)歷把師德建設的內(nèi)容概括為“五要”,即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要有較高的學識水平,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要有出色的溝通能力,要有優(yōu)雅的形象魅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礎?!笨梢姡處熡懈呱械娜烁?,方能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為人師表的道德魅力
“愛”是師德的核心,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離開了愛便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皭邸笔墙處熑烁聍攘Φ脑搭^活水。一個心中有愛的教師一定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管其成績優(yōu)劣、紀律如何。不偏袒那些成績突出、勤學守紀的學生,關心幫助生活中有困難的學生,耐心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真心幫助雙差生,鼓起他們上進的風帆,不讓他們自暴自棄。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我從教生涯中發(fā)現(xiàn)讓學生喜歡受學生愛戴的一定是那些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愛之情,對學生高度負責,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愛崗敬業(yè)的教師。這樣的教師能在學生心中播撒愛與美好的種子,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終生的。
2.舉止優(yōu)雅的品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正所謂“其身正,不令也行”,教師的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的言行處處都在給學生做出表率,其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廣大教師在施教中要注意自己的舉止修養(yǎng)。以自身的良好修養(yǎng)影響、約束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想魅力
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思想意識。一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追求新知識。如今的教育“一桶水”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能適應教育創(chuàng)新的需要。二是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教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即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會探索、去求知,而不是只懂接受。三是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教師打破教師主宰課堂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4.終身學習的素質(zhì)魅力
終身學習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源泉。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教師只有終身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育教學觀,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尤其是年齡偏大的老教師不能以年紀大為由拒絕學習,也應該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用于指導實踐,還要學會熟練運用多種先進教學設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
“學高為師”,深厚學識是好教師的必備素質(zhì)之一。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學識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當今社會,“一桶水、一碗水”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要使自己的大腦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信息時代,教師除了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還要有寬闊的視野,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好教師還應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學習,學習處世生存的智慧,借以增長自己的生活智慧,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有人說,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的核心就是他高超的教學能力。那么教師尤其是初登講臺的年輕教師如何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業(yè)務能力呢?我從一所農(nóng)村中學的做法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模仿名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師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我們可以向身邊的名師學習,聽身邊名師的課,虛心向身邊名師請教,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多看一些國內(nèi)名師的課堂實錄。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曾潛心學習特級教師王君的“青春語文”和余映潮教師的“板塊教學法”,自感受益匪淺。值得注意的是,學習過程中,要認真體會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平時教學,在學習、比照中提升自我。
2.不斷學習
于漪教師說:“教師每天都在吐出知識,如果不及時吃進新知是不行的?!边@就提醒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在學習中不斷豐富自己。一是要學習新課標和新教材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zhì)量。二是重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杜絕高分低能。三是認真?zhèn)湔n,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教訓,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升自我。四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培養(yǎng)自己閱讀的習慣,一個不閱讀的教師培養(yǎng)不出愛閱讀的孩子,通過閱讀,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從而提高教學技能。
3.善于反思
充分利用一切教育平臺,參與學習、討論。教師工作是忙,再忙都要抓住一切機會,聽身邊教師的課,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也要聽一般教師的課,研究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取長可以補短,有時巧妙取短也可以補短。重要的是,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反思中尋找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功與不足,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新課改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尤其是溝通能力顯然不足,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提升教師有效溝通的能力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及時性原則
信息只有得到及時反饋才有價值。教師在溝通時,不論對象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應遵循及時的原則。溝通及時,能讓人感覺到教師對問題的重視程度及做事的效率,這樣更容易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在教師的實際工作中,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及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及時與家長、同事、學校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2.距離性原則
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注意自己的教師身份。許多教師尤其初登講臺的年輕教師為了和學生打成一片,而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身份,與學生過分親密,這樣的后果是學生在教師跟前放任,很不利于課堂管理。尊重學生、放下師道尊嚴并不是與學生零距離,而是和藹可親又不失教師應有的威嚴。
3.更新性原則
我們的學校里時常有這樣一種情況,學生間相互模仿教師教育學生的話。學生之所以能記住是因為這些話是老生常談。例如,教師常常這樣教育不好好學習的學生:“想想你的父母吧,他們含辛茹苦供你讀書容易嗎?不好好學習,對得起他們嗎?”殊不知,教師說的再動情最終都只感動了自己。學生聽了太多這樣的話,麻木了。如果教師不注意更新談話內(nèi)容,時常重復講這些大道理,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
4.多角度原則
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能從單一的角度對待學生,而應該試著從多角度去觀察和了解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獨一無二的世界?!苯處煈姓J學生間的差異,而不應該有好壞之分:成績好上課認真聽講的歸結為好學生,成績差不認真聽講的就是差學生,并因此對學生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遵循多角度原則與學生溝通會讓溝通更容易,更有效。
5.多樣性原則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必拘泥于某一種形式。課下談話是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其實課堂上的提問與回答,教師的一個舉動、一個眼神都可以作為交流方式。特級教師王君教師深諳眼神交流的作用,課堂上她常依據(jù)學生的目光決定授課放慢速度還是加快進程。
6.真誠性原則
教師與學生交流時一定本著真誠性原則。教師要真正為學生著想,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才能聽教師的話,理解教師并與教師配合。
7.寬容性原則
寬容并不等同于放松,而是要求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能夠認清學生興趣愛好不同,優(yōu)點缺點不同,行為習慣不同,這就需要教師以寬廣的胸懷包容不同的學生身上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錯誤,教師最忌心胸狹隘。教師的狹隘心胸會對“差生”產(chǎn)生鄙視甚至排斥的心態(tài)。如果教師不能寬容大度地包容個性差異的學生,溝通中必然會遇到障礙。反之,能包容不同學生個性差異的客觀存在,以平和的心態(tài)與學生溝通。才會實現(xiàn)與每個學生順利溝通。
人們的慣常思維里,教師應該是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的統(tǒng)一,內(nèi)在美更為重要。其實不然,教師優(yōu)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zhì)、得體的衣著、端莊的外表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喜歡教師、熱愛教師,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有著優(yōu)雅的形象魅力的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也會溫文爾雅。那么教師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我的形象魅力呢?
1.注重儀表美
過去的許多年里,人們多以艱苦樸素要求教師的衣著。九十年代初期我所在的中學里就曾規(guī)定過男教師不留長發(fā),女教師不燙發(fā)。時代發(fā)展到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都在轉變,教師也應該注重儀表。一個風度翩翩的男教師,一個優(yōu)雅靚麗的女教師一定比一個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教師更受學生歡迎。教師的衣著要端莊、得體,男教師要擦亮皮鞋,刮凈胡子;女教師可以略施淡妝,衣著講究。教師注重儀表,衣著端莊得體,既有職業(yè)美又有現(xiàn)代美。教師上班走出家門前照照鏡子,審視一下自己的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2.講究舉止美
人們常用為人師表評價教師,就是要求教師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校里都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在學生的嚴格監(jiān)督之下,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俄羅斯政治家加里寧說:“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什么東西能比孩子們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于人的心理上的各種微妙變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币虼耍處熯@一工作有強烈的示范性,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對學生的感召作用。怎樣的舉止才能具有魅力呢?一是要學會微笑。教師在學生面前忌不茍言笑、忌居高臨下,而要笑容可掬、和顏悅色,課堂教學中,喜歡微笑的教師課堂氣氛是融洽的,課堂效率頗高。沐浴教師微笑之光的學生更有愛心,更容易關心、諒解、善待他人。二是要躬身示范,比如看到校園里教室里的一片紙,彎下腰撿起來放到垃圾箱或廢紙簍,看到教室的黑板沒擦干凈不是大發(fā)雷霆而是拿起板擦默默擦掉,教師這些默默地舉動是最好的教材,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三是要有良好的教態(tài),講究教態(tài)美,教態(tài)要自然、得體,忌呆板、矯飾,教師要善于通過恰當自如、賞心悅目的面部表情、體態(tài)、手勢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美的教態(tài)對學生更有感染力。
3.注意語言美
課堂教學也屬于一門語言藝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優(yōu)劣是教師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好的教師語言一定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而不會是模棱兩可,拖泥帶水、廢話連篇,陳詞濫調(diào)。課堂語言藝術的精髓是將生動風趣優(yōu)美的語言準確地用于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收獲知識、收獲思想,具體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富有激情。一個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熱愛課堂的教師,課堂上的語言一定是充滿激情的,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二是要合乎規(guī)范。文明規(guī)范的語言是一個合格的教師的必備素質(zhì)。正如論語中所說的非禮勿言,教師更應堅持不說不合乎禮儀的話。
落實“五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是提升教師素質(zhì)、提高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教師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育人,以德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