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中
【摘要】一個人的學習力可以直接體現(xiàn)出個人的能力、學習動力以及智慧等,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會受到個人學習力的直接影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強弱可以通過學習力來呈現(xiàn)。數學的邏輯性與思維性較強,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力,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學習質量。為此,本文主要從初中數學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希望能夠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力;策略
引言:初中數學知識內容更難、更復雜,且擁有更強的邏輯性,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及時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價值,從而始終保持學習熱情,以積極的態(tài)度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自身學習力,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保障。
一、調整教學思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不斷發(fā)展教育的新時代中,只有啟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取得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 而想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fā)展,初中數學教師就有必要調整教學思路,轉變以往落后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自由的學習氛圍。但縱觀目前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多數教師依舊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進行知識教學,比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力都無法得到提升。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情況不斷的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例如,在講解“有理數與無理數”這一知識時,在正式講解前,教師可首先提問:“在我們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接觸到了哪些數?”在學生回顧與思考的同時會回答:“學過正負數、小數、分數……”等等。隨后,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向學生講解有理數與無理數這一數學知識,為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讓學生去判斷這些數字的類型,幫助學生更快掌握無理數與有理數;最后,在一堂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判斷方法,進而實現(xiàn)顯著的教學效果??梢?,教學思路的調整對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二、創(chuàng)設數學情景,增強學生數學體驗
數學教師除了要調整教學思路外,還應重視數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數學情境中身臨其境的學習數學,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體驗的提升,另一方面,對學生學習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數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結合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這一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構建問題:“在平安夜與圣誕節(jié)這些特殊節(jié)日中,小明都會給他的朋友寄送禮物,在今年的圣誕節(jié)中小明共花費24元買了三個麋鹿胸針和一堆圣誕樹貼紙,其中一個麋鹿胸針是兩元,而貼紙的單價為1.2元一張,那么小明一共買了多少張圣誕樹貼紙?”在這一數學情景中,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給出的已知條件進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構建,基于此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題干,掌握其中的等量關系并構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正確的進行解答。
三、優(yōu)化教學形式,建設信息化數學教學
初中數學是一個相對較難的學科,且很多知識都具有抽象性以及邏輯性,這對于學生來講想要充分理解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外加很多學生數學知識儲備不足,缺乏較強的掌握能力,所以普遍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而在不斷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的時代中,教育領域也廣泛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力,且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動力。例如,在講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這一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收集多種不同的軸對稱圖形,隨后,在正式講解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并讓學生進行觀察、對比,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總結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的特點,在課堂活躍后進一步引入相關的知識內容。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有哪些軸對稱圖形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見到過的;再次,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思考“將一個軸對稱圖形一劈兩半,那么劃分后的這兩個圖形也是軸對稱圖形嗎?”等等,通過問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的同時可以對軸對稱圖形有更深刻的認識,清晰地掌握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之間的差異以及內在聯(lián)系。最后,借助多媒體技術列出一些相關案例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答,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
四、開展探究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在素質教育的落實下,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想要保障課堂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實現(xiàn)學生學習力的提升,就有必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自由舒適地進行探索學習,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做好引領的工作即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而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的方法策略進行知識的探索。鑒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進行探究活動的開展,并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學生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的同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可以在求知欲望的驅動下繼續(xù)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時機,在最合適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使得教學效率最大化。例如,在講解“可能性的大小”這一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提前準備三個紙箱以及紅、黃、綠、白四種顏色的小球各五個,首先,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質疑,將相同數量的小球分別放在三個箱子中,(1)將五個白色的小球放在一號箱中;(2)將一個黃球,四個綠球放置在二號箱中;(3)將五個紅球放置在三號箱中,在完全看不到箱中小球顏色的情況下,每次從一個箱中拿出一個小球,那么“一定能”摸出某一顏色的小球嗎,或者“可能”、“不可能”摸出某一顏色的小球?其次,讓學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數字來表示可能、不可能、一定能的情況,在經過思考后,有的學生就會說可以用“1”來表示“一定能”,用“0”表示“不可能”,“可能”沒有固定的數字。最后,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案例讓學生判斷這些事件的可能性,如拋擲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明天太陽會從東方升起等等,以此達到鞏固知識,加深記憶的作用。通過探究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實驗操作,一方面,讓學生更清楚、深刻的認識了“可能性”這一知識,另一方面,對學生數學學習力的提升有積極促進作用。
綜上,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教學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調整教學思路、構建信息化教學、開展探究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內容,實現(xiàn)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綜合學習能力、數學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姣. 初中數學教學與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5):1.
[2]韋建華. 當前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三個要點——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策略的研究[J]. 新課程(中), 2015, 000(012):20-21.
[3]許秋. 論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上旬, 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