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223001)高 敏
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這樣才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認同。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自我分析和評價能力相對較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契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開展教學。同時,“認知負荷”理論指出:“學生的外在負荷與知識的學習和記憶無直接關聯(lián),但過多的外在負荷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繼而降低其學習質量,而內在負荷由學習內容的復雜性所決定,因此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薄罢J知負荷”理論提醒我們教師要消除由教學素材、教學方式等因素導致學生外在負荷過重的現(xiàn)象,不斷優(yōu)化英語語篇教學,為學生的語篇學習提供助力,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語篇閱讀能力的目標。
興趣是指引學生探究陌生領域的內在動因。唯有學生對新知探究充滿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這樣學生不會覺得學習新知是一種外在負荷,反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從而真正實現(xiàn)將外在負荷轉變?yōu)榉e極穩(wěn)定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學生感受到英語課堂的魅力。
將“認知負荷”理論應用于語篇教學中,可提高教學的趣味性,進而降低外在負荷,使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是一種樂趣。為此,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使課堂始終充盈著樂趣。如誦讀競賽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英語學習方式。尤其在英語語篇教學中,借助誦讀競賽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閱讀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如在Unit 5 How much?教學中,學生學習如何用英語詢問價格,于是教師在班級中開展誦讀競賽,讓學生進行誦讀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學生將課文整體閱讀完畢后,教師告知學生:“現(xiàn)在給大家十分鐘時間來熟悉‘Cartoon time’中的語篇,然后比一比誰讀得既清晰又準確?!贝昼姾螅處熗ㄟ^詢問學生或者直接點名的方式,讓學生朗讀課本“Cartoon time”中的語篇。在一名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向其他學生提問:“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哪位同學認為自己讀得更好的來挑戰(zhàn)一下?”此時,學生的競爭意識被激發(fā),爭先舉手要求朗讀課文。教師可先讓幾名學生朗讀,在學生朗讀后進行點評和鼓勵,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學生能夠克服畏難情緒,主動參與到誦讀競賽中來,從而使班級內的學生都進行了充分的語篇練習活動,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在朗讀競賽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朗讀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強調正確的朗讀方法,使學生真正習得新知。
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感興趣的競賽活動,不僅可以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調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而且能激起他們一爭高下的欲望,在比賽中使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上述教學,教師通過誦讀競賽,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競爭性的環(huán)境中進行語篇練習,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需要注意的是,在評價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時,教師應當注意盡量使用積極向上的詞匯進行表揚和鼓勵,避免打擊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角色扮演也是趣味性強、外在負荷少的課堂活動之一,能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釋放。課堂上,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代入實際角色對語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對語篇內容所呈現(xiàn)的文化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深入探究語篇內容。
如在Unit 8 At Christmas教學中,學生學習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語篇內容,教師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體會語篇中的英語文化。課堂上,教師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中“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然后讓學生以主角的身份進行演繹,介紹自己在圣誕節(jié)前后的活動。同時,教師與學生交流對話,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扮演的角色要說的內容。教師可以先進行表達:“I think we have a lot of fun at Christmas,×××(學生名字),can you introduce something for them?”然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開始陳述。在學生陳述的過程中,教師及時給予引導和提示,幫助學生將課本中較長的語篇內容用自己的英文表達方式說出來。在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不要打斷學生,應在學生的表達全部完成后,利用板書向全體學生講解這一知識點,避免學生再次發(fā)生錯誤。在學生角色扮演活動結束后,此時課本上的內容已經(jīng)被大家所熟知,教師再讓其他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就可以脫離課本內容,讓學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度過和慶祝圣誕節(jié)的,教師則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其進行表達。最后,教師再針對語篇內容進行梳理講解,使學生對語篇內容完全理解。
上述教學,通過角色扮演這種趣味性強的活動,能夠保證在完成基本教學的情況下減輕學生的外在負荷,促進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自然輕松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新知的吸收與內化。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優(yōu)化語篇教學策略,提升語篇教學的質量。
英語課堂中,如果教師將外在負荷轉變?yōu)閷W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探究新知,就能夠實現(xiàn)對外在負荷的減輕。其中,課外閱讀是學生感興趣的一種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又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語篇感悟能力。
課外閱讀也是基于“認知負荷”理論,促進學生語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視野,以其趣味性降低外在負荷。因此,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本身,促進學生對閱讀語篇內容的整體理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語篇閱讀能力的目標。
如在Unit5What do they do?教學中,在學生學習如何敘述某人的職業(yè)時,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與職業(yè)有關的英文課外讀物,鍛煉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自己寫一篇英語文章,或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英語原文,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筆者在課前搜集一篇講述不同職業(yè)區(qū)別的英語文章讓學生閱讀,文章內容的第一段總起全文,講述本文涉及的職業(yè),有“cook”“doctor”“driver”“farmer”等,中間段落則分別講述每個職業(yè)的具體工作情況,最后點明文章主旨——不同職業(yè)在生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發(fā)現(xiàn)學生對理解文章有較大困難,然后帶領學生逐句閱讀,并將每句話中的英語知識點、學生不懂的英語單詞進行詳細講解。經(jīng)過細致的講解后,教師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英文表達方式講述故事內容,使學生在內化與吸收知識點的同時,實現(xiàn)對文章整體的理解。
上述教學,通過準備課外閱讀素材,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篇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對語篇閱讀的整體理解,提高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因此,課外閱讀也是優(yōu)化語篇教學的重要方式。
課外閱讀不僅限于文章,影視素材同樣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影視作品的賞析中能夠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整合影視素材,讓這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素材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和作用,使學生在對多種素材的比較中完成語篇學習任務。
如在Unit3 Holiday fun教學中,學生學習與節(jié)假日有關的英語知識,教師整合國內外有關節(jié)假日活動的影視素材和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與分析。教師課前先通過網(wǎng)絡搜集影視資源,并對比中外國家學生的周末安排,在課堂上通過視頻展現(xiàn)給學生。視頻介紹外國學生在周末的基本活動為聚會“have a party”,參加“play baseball”“play volleyball”等運動。然后教師讓學生觀看外國學生聚會、做運動時的情景。同時,教師向學生提問:“那么,我們中國學生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一般做什么呢?”視頻中給出了答案:中國學生在節(jié)假日會出游,如“visit Bund”“visitGreatWall”“visit Palace Museum”等。這符合課本語篇的內容,教師再出示一段有細節(jié)鏡頭的視頻,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上述教學,通過整合影視素材,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將語篇學習與影視素材相結合,能夠極大地減輕學生的外在負荷,促進學生完成語篇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運用這種方法教學時要在課前搜集大量的影視素材,通過遴選適合教學的影視作品,將其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感知,以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生活是一切知識形成的源頭活水,更是蘊含無數(shù)知識的寶藏。因此,在生活中開展學習認知,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對新知探究的熱情,實現(xiàn)外在負荷的自然降低,使學生習得鮮活、真實的知識。
降低外在負荷,優(yōu)化英語語篇教學,教師應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加強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成長。
如在Unit3 A healthy diet教學中,學生學習與健康飲食有關的知識,這是一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的主題。于是,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以加強學生對這一單元內容的理解。在通讀課文后,教師給學生提出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What food do you like?”學生躍躍欲試,教師通過點名的方式或讓學生舉手來回答。在一名學生基于自己的實際生活回答出問題后,教師讓學生與同桌之間展開問答對話,以自己的生活情境為例進行語篇內容的對話練習。經(jīng)過練習之后,學生能夠將語篇內容進行梳理,實現(xiàn)語篇內容的內化與吸收。
上述教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降低了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時的心理壓力,讓學生能夠自然流暢地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語篇知識進行對話和交流。這樣有助于學生高效吸收新知,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濃厚情感。
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教學,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來實現(xiàn)。將英語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能有效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在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單元內容的選取。
如在Unit6Good habits教學中,學生學習與學習、生活習慣有關的英語知識,教師以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先帶領學生閱讀語篇中有關生活習慣的內容,然后梳理出語篇中提到的生活方式,告訴學生:“那么,我們這個周末就開始踐行課本中的‘Good habbit’,即每天早上‘getup early’,起床后‘wash your face’‘brush your teeth’,然后將自己是否完成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出來,下周上課時我們來比一比誰完成得最好?!边@樣就使學生將學習上的好習慣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與家長通電話,檢查學生是否付諸行動。
實踐始終是學生熱衷參與的活動之一。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會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通過參與生活實踐,學生能夠將生活與學習相結合,即在生活中學習英語語篇知識,在英語語篇知識的學習中思考生活。這樣教學,搭建了學生學習與實踐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學生能夠真正深入英語語篇的學習當中。
“認知負荷”理論在英語教學中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對優(yōu)化英語語篇教學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地提升英語語篇教學的實效。因此,在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開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語篇學習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