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秀 齊世凱
中圖分類號:G807.3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1-044-03
摘 ?要 ?近幾年體育中的美育功能被發(fā)掘和高度關注,體育在基礎學科中的地位也逐漸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初中時期是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身體和心理處在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對這一時期學生進行身體和心理良好的教育將對他們的人生有十分重大的影響。本文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從體育美學的表征、初中體育美育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具體實施的辦法這幾個方面入手,著重研究和探討在“雙減”政策下,初中體育美育教育存在的重視技能和成績忽視心靈教育、體育教師審美素養(yǎng)水平參差、學校體育教育觀念陳舊、評價體系單一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體育美育培養(yǎng)和實施路徑。
關鍵詞 ?雙減政策 ?體育美育 ?初中體育 ?學校體育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雙減”)?!兑庖姟分畜w育被歸類到非學科類課程,非學科類課程在“雙減”政策中更是被屢次提及。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被高度關注。
一直以來體育都是素質教育體系基礎且重要的一環(huán),體育中有著大量區(qū)別于美術、音樂等其他學科的美的元素和美的教育。體育中美的教育對學生的審美觀、人文素養(yǎng)、藝術鑒賞能力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而縱觀我國中學的體育課程體育美學和美育鮮少被重視和教授。注重體育美育教學,用體育來培養(yǎng)學生更深層次的綜合素養(yǎng)不僅是對國家素質教育政策的回應,更是體育這門基礎學科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一、體育美學表征概述
體育美是人作為體育運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體育運動各個項目中所表現的自然美和社會美的總和[1]。體育美學最直接且獨特的體現方式就是運動過程中的美,也包括靜止著的被運動錘煉過的身體美,還有在運動中表現出的人文素養(yǎng)、意志品德美。
體育最優(yōu)先表現的應是身體美。身體美中最重要的是健康美,健康不僅僅是指個體身體機能正常完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也需要有積極的狀態(tài)和向上的活力。體育運動者在靜止狀態(tài)抑或在運動中流暢且富有力量的肌肉線條、優(yōu)雅美麗的身體姿態(tài)、蓬勃陽光的精神狀態(tài)等,皆是體育對于身體美的塑造。運動美是體育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另一種獨特的美。體育運動中技術、戰(zhàn)術體現出的智慧,競賽時對手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激勵、互相欣賞的意志品質無一不是美。運動者表現出的堅強剛毅、不服輸、不放棄,隊友之間親密無間的默契,團結協(xié)作的競技精神都是體育獨有的美學。體育美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塑造青春期學生多元且健康的審美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初中是體育美育的重要時期
(一)初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關鍵期
初中時期是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身高增長迅速,骨骼增長變粗,肌肉發(fā)達,心臟增大,心肺系統(tǒng)發(fā)育逐漸接近成人水平,神經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發(fā)育日漸成熟。故在日常體育課程中可以適度加大運動難度、增加運動強度以提高學生的心肺能力、供氧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性以及提高肌肉耐力以促進生長發(fā)育。這個階段宜適當多發(fā)展彈跳、摸高類運動,如籃球等。在心理層面,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他們有了獨立思考能力,有了個人的見解和行為方式,表現出很強的獨立意向。他們精力旺盛,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思想活躍,對周圍的事物和一些社會現象具有很強的敏感性。體育教師應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在課堂中積極帶領學生探索體育美學元素,塑造學生審美觀,進而使學生具備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初中學生成熟價值觀尚未形成
中學是學知識和形成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三觀尚未真正形成,并且呈現出極強的探索欲、自我意識蓬勃發(fā)展的特點。初中時期的學生處在智力發(fā)育的高峰階段,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發(fā)展,并且對知識的探索和自我理想的追求有著強烈的需求。這就使得心靈美育教育在初中階段十分必要,體育美育不僅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并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樹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初中體育美育問題分析
(一)課程安排不足,教學模式單一
體育課被邊緣化對待的情況長期存在,體育課程在各個學段依然是“蜻蜓點水、低級重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2]。個別學校甚至無法保證正常的體育課時長,更不可能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拓展運動興趣。學生被教育成只知道一味學習,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習機器,這導致近些年“小胖墩”和“小眼鏡”們愈發(fā)增多。
學校的體育授課模式大多采用單一的室外授課,教師身體示范和語言講述技能和體育基礎知識為主,體育教師難以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度關注成績和技能。重課程輕興趣,重技能輕感受,重成績輕發(fā)展,成為中學體育課程的通病。這種情況在體育加入中考后更為突出,幾乎漠視了體育課程中學生的興趣和身心全面發(fā)展,更加忽視體育在審美、人文、情操素養(yǎng)塑造中的功能和價值。這使得體育與其他基礎課程一樣成為只追求教學成績的工具,如此與我國素質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馳。
(二)體育教師審美素養(yǎng)參差不齊,學校體育美育觀念缺失
體育教師素養(yǎng)不僅要體現在“運動技能”方面,而且包含文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素養(yǎng)等多重要求[3]。其中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水平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直接的影響。體育教師人文素養(yǎng)水平不佳導致體育教師在課程中長期缺乏對學生進行體育美學的教育,甚至出現“放羊”、“散養(yǎng)”式教學,對體育課程中的美學元素深度探究和挖掘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以體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智慧、正確的審美觀、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進程異常艱難。
利益相關主體諸如班主任、學生家長及教育主管領導等對體育教學的偏見由來已久且根深蒂固[4]。學校領導與體育教師對體育培育學生審美、智慧、心靈、情操的綜合素質功能缺乏正確認識。對體育育人尤其是體育美學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一知半解,甚至無法保證規(guī)定的體育課程教學時長,這嚴重阻礙了體育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的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三)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單一
由于固有的觀念、升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因素的作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評價體系始終不能從“升學選優(yōu)”的思想中轉變過來。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評價,為素質教育而評價還沒有成為學校評價體系的主基調,評價模式單一,方式簡單的傳統(tǒng)評價方式依然是學校評價體系中的主流。體育學科“以成績和技能論成敗”,在體育加入中考以來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更是成為主流模式。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違背了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落實。
(四)家庭在體育美育中長期缺席
家庭、學校、社會是現代教育的主要場所,而家庭教育是對個人影響最早、也最為深遠的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一個人三觀的確立和品格的養(yǎng)成起到基礎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長期以來家庭的教育地位被忽視,父母更是在體育以及其他素質教育中屢屢缺席,在體育美育中無法起到應有的監(jiān)督和帶頭作用,只一味緊盯學生成績,對學生的心靈教育、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和三觀的塑造甚少關注,學校與家長間對于學生的身心培養(yǎng)問題也存在諸多溝通不暢的問題。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分離,無法形成聯(lián)動機制協(xié)同培育學生。
四、體育美育在中學的實施途徑
(一)學校嚴格遵守并執(zhí)行國家政策
國家在2020年相繼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國家美育工作的意見》,再到2021年出臺的“雙減”政策,都在著重強調體育和美育的重要性,要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美育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學校要積極配合,嚴格執(zhí)行國家對“雙減”政策與“體育美育”意見文件的要求,堅持支持國家方針政策,在學校體育課開足開齊的同時,還要保證教師上課的質量,讓學生熟練掌握體育技能和知識,更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感受體育的魅力,進而讓學生愛上體育課,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二)改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興趣
教師需積極探索,勇于嘗試開發(fā)多元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可由原來單一的“技能學習”模式轉化為更為靈活科學的“技能+游戲+鑒賞”模式,善于運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有條件的學??梢赃\用體育體感游戲、VR等現代游戲技術模擬多種體育運動,沒有條件的學??筛鶕陨憩F有的環(huán)境條件創(chuàng)造體育游戲等其他體育課程體驗,適時開展體育鑒賞課程。在鑒賞課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審美觀、健康觀,認識體育美、身體美、意志品質美、道德美,享受運動美、智慧美,為學生之后創(chuàng)造美提供條件。
(三)轉化教學觀念,強化教師體育審美素養(yǎng)
各級各地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必須轉變之前對體育課在基礎學科中可有可無的教育理念,真正認同體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發(fā)揮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中充當心靈工程師的職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及教育變革,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專業(yè)化的體育教師成為體育教師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職體育教師定期參加上級部門或其他優(yōu)秀高等院校開展的關于審美的課程或培訓來提升自身審美水平。更要從教師源頭塑造審美能力,各師范院校適當為本校體育教育學生開設各類藝術鑒賞課程,尤其是體育審美課程,為體育教師后備力量打好體育審美基礎,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與情操素養(yǎng)。
(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科學制定評價制度
建立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改變唯成績論的評價模式,逐步建立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評價體系。除學校普遍適用的教師評價體系外,還需逐步建立學生評價,師生互評和教師互評體系。學生評價可使體育教師準確了解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使體育課程成為符合現代教育理念,遵循教學規(guī)律,學生真正喜歡的體育課。并將課程評價結果直接參與到教師的評獎評優(yōu)評職中,以此來倒逼教師保證教學質量,嚴謹教學態(tài)度,搞好體育課程,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實現體育美育的功能。
(五)社會與家庭協(xié)同助力審美教育,保證學生的足量體育運動
社會力量的監(jiān)督和支持。嚴格遵守執(zhí)行國家“雙減”政策文件中關于開展課余體育鍛煉的建議。各地行政部門需嚴格監(jiān)督指導體育課外培訓課程的實施,避免體育等非學科類課程的教學出現“雙減”政策前課外學科類教學的亂象。同時協(xié)助社會中體育學科教學機構的成立,做好監(jiān)管、篩查和監(jiān)督工作,保證體育學科教學機構順利、有序、科學、規(guī)范開展。
最完備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家庭是個體基礎品德素質形成的發(fā)源地,是個體心靈與精神教育的重要場所。一方面,家庭成員間應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養(yǎng)成定期運動的習慣,這有助于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使家庭氛圍更加和諧。另一方面,家長樹立的榜樣作用將直接影響孩子未來人生的運動習慣,有利于終身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另外,家長應積極培養(yǎng)孩子全面素質的發(fā)展,轉變教育觀念,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身體素質、思想品質、人文素養(yǎng)等內在的心靈教育。鼓勵學生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多嘗試運動項目,以興趣為主至少選出一項符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運動,并以此發(fā)掘此項運動的美感,去欣賞它、喜歡它、熟練運用它,最終得以把此項運動及運動精神浸透到日常學習生活直至整個人生中去。
五、結語
體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在有節(jié)奏的運動形式中,個性情感將以文明的方式表現和升華。它不僅能強健身體,更能形成無形的內在素養(yǎng)教育,堅韌人的精神,構建強大的意志品質,提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體育中得到的美的教育是實現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和促進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現今在“雙減”大政策的改革初期,學校體育課程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學生的審美、性格、社會適應力和情操的教育培養(yǎng)任重道遠。美育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工作,更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協(xié)作,合力完成,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雷國樑.美術與審美:體育(藝術)美學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 出版社,2009(09):13.
[2]毛振明,張媛媛,葉玲.論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回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5(02):33-37+31-32+2.
[3]查萍,毛振明,李海燕.體育教師素養(yǎng)之絆與解決之策:對全面深化新時代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言(2)[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05):428-431.
[4]賈寧.論體育教學中的教育性原則之旁落與喚起[J].中國教育學刊,2021(08):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