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祚芳
聽聞省特級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欣喜有嘉,和同行趕赴縣城,聆聽了省特級教師王亞麗的語文課《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后,不由得讓人佩服,讓我深刻地領悟了“大處著眼,細處著手”這一理念的教學,于細微處見真功底。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是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標就是“讀出情感,領悟表達”。何能真正達標,王老師采用的是“大處著眼,細處著手”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的認知漸進:“悟其意——悟其情——悟其法。”
一、大處著眼,讓學生讀好書
1.背景入手,讓學生“悟其意”
看到課題,必然想到小嘎子與胖墩兒為什么要比賽摔跤?這是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認知起點。于是教者開課說:“我最近正看一本書,叫《小兵張嘎》,你們知道張嘎嗎?從哪里知道的?里面有些什么人物?小嘎子和胖墩兒為什么要比賽?”等,讓學生撿拾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從源頭上解決學生的學習起點。
2.精彩范讀,引發(fā)讀書興趣
我們知道“親其師,信其道”。在授課前,老師面對陌生的學生,從什么樣的角度去消除他們對老師的陌生感?王老師選擇了范讀。教師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圓,繪聲繪色,像一位魅力十足的評書師,把課文讀得活靈活現(xiàn),學生在老師眉飛色舞的范讀中,輕而易舉地走進文本,感悟內容。為了讓學生迅速流利地讀好課文,進入角色,教者抓住了文本語言的特點:北方方言特別多,兒化音不易讀準確來有意強化,讓其讀出了詞語的味兒。學生初次這樣讀,所以興致勃勃,讀得有滋有味,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二、細處著手,讓學生讀懂書
1.品讀語言,走入人物內心世界,讓學生“悟其情”
作者描寫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共用了8句話,采用的是ABAB式的句式,這是文本的表達特點。老師在引領學生感悟人物形象的時候,抓住這個關鍵,用對比讀的方式讓學生厘清文章的結構和比賽進程的程式,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后告訴學生:“讀書要用心靈朗讀,要沉下心來讀?!弊寣W生自主探究,抓住重點詞句猜讀,入境入角色:“小嘎子、胖墩兒他倆各在干什么?想什么?說什么?他們的動作、語言等”,猜磨每句的內涵。讓學生把書讀到心底去。用讀者的心靈去靠近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融通融鑄,這既是讀書方法的教育,更是寫作方法的教育。
小組交流時,再進一步讓學生帶著所得去品讀語句,挖掘詞韻,如“猴兒似的蹦來蹦去”,讓學生展開想象,結合表演,師生賞讀。體會他是什么樣的嘎子?如倆人對陣時,讓學生猜猜:“此時此刻,小嘎子心里會想些什么?”這問題一出,孩子們便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我得乘其不備,智取”;有的說:“我要出奇制勝”;還有的說:“找出胖墩兒的破綻才會獲勝”。如此深入地揣摩人物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特點就水到渠成了。
思——品情,想——品味,以讀來促悟。學生從字面上“猴兒似的”,看到了小嘎子的機靈敏捷,富有心計。體會到了人物形象,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的思維矗立起來,發(fā)展起來,這樣學起語文來更有趣了?;仨@個過程,老師立足于閱讀,讓學生由初讀,熟讀再到品讀,達到了教學目的,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擺脫了舊式的老師不停地追問,學生不停地回答的模式。
2.破點詞語,悟出文章精彩的表達手法,讓學生“悟其法”
當學生說到胖墩兒是一個很有實力,很難對付的角兒時,老師次次追問:“從哪兒看出胖墩兒是個慣手?”孩子們找出了“塌、合、鼓”三個動詞并談了自己的體會。老師小結:從這些具體的動作描寫,我們仿佛看到了“膀大腰粗”的胖墩兒,寥寥數(shù)語不漏痕跡地指導了寫人的技巧。再如,在摔跤過程中,倆人不同的動作描寫“推、拉、拽、頂、扳”和“推、別”,讓學生抓住這些準確生動的關鍵詞,體會不同的動作不同的人物特點,最后歸納,點破寫法,讓學生在有意注意中學習到寫作技巧。
語文這一學科,只有從大處把握學科特點,以本科教材為載體,從細處著手,始終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主,以語言的學習為中心,才能凸顯語文的學科特點。王老師為我們呈現(xiàn)的就是一堂扎實而原生態(tài)的語文課。
34335003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