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 倩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車倩
(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六中學,甘肅蘭州730099)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由我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庾南創(chuàng)設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揮出了巨大的應用價值。本文將介紹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發(fā)展,基于其核心理念,討論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研究相關對策,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自學議論引導;初中化學;教學應用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基礎,之后通過合作研究理解重難點知識,強化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初中化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探究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合作探究,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分析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優(yōu)化課堂設計,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能力。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南通市啟秀中學著名數(shù)學家教師李庾南創(chuàng)設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全國數(shù)學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自1957年從教以來,長期奮戰(zhàn)于教育一線,擔任教學工作長達五十多年,也擔任了五十多年的班主任。李庾南教師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積極探索,做出了卓業(yè)的貢獻,其研究成果集中表現(xiàn)在她寫作的《數(shù)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隨著教育界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不斷深入研究,使其不僅可以應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還可以運用于其他多個學科的教學中。
首先,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展現(xiàn)出了“以人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是我國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還有很多有待完善和改進的地方。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體現(xiàn)出了“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發(fā)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以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時實現(xiàn)了學生自學、課堂議論、教師引導,強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自學·議論·引導法體現(xiàn)出了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很少有學生會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教師在課程開始時需要先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大致內容,確定學習目標,之后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課堂作業(yè)。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改變了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先學后教可以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將探索知識、了解知識的任務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進行自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輔助合理地引導和幫助,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并在課后進行反思,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第一,以學定教原則。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實現(xiàn)自我教育,在離開學校之后也能夠自主學習,提升自己。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出發(fā)點就是自學,在教學開始階段就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自學的認知水平。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熜枰獛椭鷮W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教師身邊。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的以學定教是第一條原則,也是開展教學的基本原理。
第二,情智相生原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非常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認為如果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發(fā)展的話,那么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也會受到限制。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合作議論,如果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時忽略了必要的交際,那么就不能稱之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情智相生原則,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學生對于教師情感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情感,情感也可以看作是學習本身和學科知識,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活動致知原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理論知識教學,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實驗活動,必須在學生擁有一定的化學基礎和實驗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并引導學生將學習的化學知識和原理運用到實驗中。在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時,教師需要遵循活動致知原則,開展適當?shù)膶嵺`活動,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首先,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的初始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在開展自學之前,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tài),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鼓勵、督促和幫助。在學生進行自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通過交流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克服自己的心理問題。
其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快速了解學習內容。初中化學課程時間有限,教師很難擠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化學內容。剛開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粗讀化學內容,做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細讀,了解化學知識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其中的內涵。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精讀,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精心設計預習方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物質的變化》時,教師可以設置疑問型的預習提綱:第一,從化學角度觀察,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哪兩種?第二,這些變化都具備什么特點?第三,能不能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判斷其屬于哪種變化?舉個例子。通過疑問,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開始結合教材進行自學和思考。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興趣中自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對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感興趣時,大腦會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興趣本質上屬于特別意識的傾向,是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原動力。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社會和化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生活聯(lián)系,比如精致食鹽和發(fā)酵粉的鑒定,對真假羊毛衫、金銀首飾的鑒定以及使用食醋清除水垢的基本原理等等。第二,醫(yī)學聯(lián)系,為什么會發(fā)生重金屬中毒、救治措施有哪些、原理是什么。第三,農(nóng)業(yè)聯(lián)系,比如化學農(nóng)藥的使用、防治病蟲害藥液的配置等等。第四,環(huán)境聯(lián)系,如何有效處理工業(yè)廢氣、污水和生活用水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某一化學產(chǎn)物的發(fā)展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天然橡膠到合成橡膠的使用和發(fā)展過程,天然纖維到合成纖維的使用和發(fā)展過程等。
在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時,教師需要建立合作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討論。合作情境就是有利于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需要根據(jù)化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立足于教材,發(fā)揮教師的優(yōu)勢作用。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挖掘教材中具有探究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設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營造出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實際、化學發(fā)展史中經(jīng)典的化學實驗等,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碰撞。例如在進行《空氣成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空氣成分測定的發(fā)展歷史以及著名科學家的經(jīng)典實驗,引導學生回到那個思想解放、科學發(fā)展的18世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解析拉瓦錫實驗,模仿科學家的實驗思維,引導學生感受到其不屈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中,主動合作和交流,積極開展研究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實驗問題,發(fā)現(xiàn)多個信息通道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例如學生在進行“干燥劑生石灰變質”問題的合作探究時,很多學生的思路都會局限于生成物的研究上,忽略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石灰池煮雞蛋”的視頻,除了放置藥品之外還添加了溫度計,利用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實驗方案的興趣。經(jīng)過合作探究之后,學生提出了更多實驗方法,思維模式更加多元化,合作探究的角度也更加全面。
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教師需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構建議論基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人數(shù)不能過多,會導致責任分散,達不到預期的議論效果;人數(shù)過少則會缺少互動氛圍,不利于合作探究。小組合作的人數(shù)應該保持在4~6人,而且同一個小組中的學生學習能力最好有一定的差異性,這樣才能夠提升相互間合作的動力。在有一定水平差異的小組內,學生會提出不同的觀點意見,從而促進其他學生的思考探究,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生也能夠帶動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
除學習水平之外,教師還應該考慮學生的性別差異。一般來說男生好動,邏輯思維能力較強,而女生則比較擅長形象思維,在分配小組的過程中最好將男女生分到一組,促使其在交流合作過程中產(chǎn)生不同的思維方式,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方法達成優(yōu)勢互補的學習目標。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的不同,在實際的小組分配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實踐不斷優(yōu)化小組分配。各個小組還可以設立不同的角色,比如實驗操作人員、記錄員、資料員等等,并引導其不定期互換角色,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積極性。
想要促進學生之間進行良好合作需要教師設立合理的合作探究任務,使學生的合作能夠圍繞特定的任務展開。根據(jù)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學習任務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相加型任務、連接型任務、分離型任務。這三種任務可以通過課外合作調查、課內合作實驗探究、家庭實驗、小組制作模型等多種方式完成。
教師需要針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立足于教材明確合作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例如在《金屬材料》一節(jié)的學習中,在自主學習完畢,小組合理分配的前提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合作任務:第一,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觀察等方法,搜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屬材料信息,并進行記錄和整理。第二,調查本地金屬的生產(chǎn)情況以及使用途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第三,尋找金屬銹蝕的原因和因為銹蝕造成經(jīng)濟損失的相關案例,分析這些銹蝕金屬是否存在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和價值。第四,通過合作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比如不同金屬的熔點、硬度、構成等。最后,將合作的結果以報告的形式遞交,說出自己的學習問題和相關看法。在這一系列和做任務中,前三個任務都是為第四個任務做準備。這些合作任務的目標都非常明確,而且需要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設計合作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雖然說人多力量大,但是任務難度也不能過高,否則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任務難度也不能過于簡單,否則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義。
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還需要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適時引導,點撥學生的合作進程,避免合作偏離任務要求。
在整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困惑和問題,通過合作學習,集思廣益解決問題。在應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時,教師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教師需要設計實驗方案,并在學生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協(xié)調,教師也需要參與討論,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并在合適的時候給予指導和幫助。
在學生進行合作實驗探究時,教師不能直接要求學生該做什么,或者直接給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安排任務,這樣不可避免會落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陷阱中。教師應該引導小組學生將總的實驗任務分割成不同部分,然后讓小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任務,或者引導小組學生從多角度,運用不同方法完成同一個任務。
例如在進行《金屬化學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真假黃金鑒別”的合作探究實驗,實驗材料可以是合金制物。在學習一段時間的化學知識之后,學生在進行金屬實驗時總會第一時間想到酸堿鹽溶液對其的作用,很少會想到灼燒這種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一句俗語“真金不怕火煉”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蛘咴谶M行“合金與酸反應”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砂紙?zhí)峁┙o學生,讓其將合金表面的涂層去掉再放入酸中,使學生明白合金表面的涂層是一種和酸不反應的物質。
綜上所述,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是非常契合化學學科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加強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研究和運用,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1] 趙希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模式在初中理科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20(12).
[2] 邵正.學校課程領導力和執(zhí)行力的提升研究——李庾南教學法在初中學校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教育,2019,625(05):95.
[3] 張小偉.再談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魅力[J].高考,2019(8):52.
[4] 周成平.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關于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之十一[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9 (12):1.
[5] 潘興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學習李庾南老師教學法的點滴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141-142.
G632
A
1002-7661(2022)15-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