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慧虹
本土資源與幼兒自主性游戲的融合能有效提升幼兒自我意識、口語和情感表達能力以及運動能力。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自主性游戲,幼兒能在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相互交流中逐漸提升自我意識,發(fā)展情感認知、口語表達和運動能力,并積累一定的知識。本土資源作為幼兒熟悉的教學資源,如果能有效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中,不僅能進一步激發(fā)幼兒興趣、體驗探究過程、感知游戲魅力,還能有效培養(yǎng)幼兒愛家愛國愛民族的情感,這對培養(yǎng)幼兒自我意識、思維能力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筆者所在的福建省龍海市為例,分析了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必要性與價值,指出了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現(xiàn)狀,提出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實施建議,以期對幼兒園教育教學資源開發(fā)提供一定指導與借鑒。
一、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必要性與價值
(一)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必要性
不同學者對本土資源有著不同的界定。謝樹平認為本土資源即所在地的自然和文化生態(tài)資源,涵蓋政治經(jīng)濟、地理環(huán)境、民宿民風等;黃浩森提出本土資源是某一特定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特定人群文化心理的一系列內(nèi)容。綜上,本文中的本土資源是指幼兒所在地的自然和文化生態(tài)資源,包括地理環(huán)境、語言文化、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死舜?、茶葉、漳繡等生活材料資源;民間樂器、薌劇等藝術資源;古月港、晏海樓、容川碼頭、城隍廟等建筑資源,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本土資源。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幼兒進行教學活動,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土資源作為幼兒熟悉的教學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游戲教學契合《綱要》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有助于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此外,文化是一個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增強文化軟實力,能使國家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占得先機。作為整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構成要素,發(fā)展和弘揚本土文化資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自全球化以來,外來文化資源的傳播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對本土文化資源造成沖擊,導致本土文化資源的傳承被忽視,被埋沒。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融入本土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成為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時代命題。
(二)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價值
如上文提到,本土資源可以劃分為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區(qū)資源等,具有豐富性、生活性、親切性、可觸性。幼兒教師如果能將這一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中,發(fā)揮教育功能,就能實現(xiàn)本土資源獨特的教育價值。這一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促進自主性游戲開發(fā),如克拉克瓷、茶葉、漳繡等生活材料資源是幼兒十分熟悉的事物,可以作為道具引入游戲中,被幼兒理解和接受;二是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自主性游戲并不是單純的娛樂,而是寓教于樂,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幼兒的全方面成長,本土資源由于豐富性、獨特性的特點,能調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提升游戲的教育效果。三是發(fā)展幼兒的藝術能力,本土資源是幼兒藝術教學的重要資源,對幼兒藝術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課程不應僅依靠幼兒教材,應從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社會生活條件出發(fā),將當?shù)氐馁Y源合理地運用到幼兒園幼兒藝術知識的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對生活探索和學習的熱情,鍛煉幼兒在生活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能力。四是有利于幼兒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關注一切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將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幼兒可以從多個方面對當?shù)氐奈幕幸欢私夂屠斫猓@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為將來學習藝術知識奠定基礎。特別是福建省漳州市,是中國物質文化十分豐富的地區(qū)。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當?shù)氐乃囆g文化資源,不僅能讓幼兒充分了解當?shù)氐膫鹘y(tǒng)物質文化,而且能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德的追求。
二、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現(xiàn)狀
本土資源與幼兒自主性游戲的融合成為當下學界研究的重點,已經(jīng)提出并被實踐了較長時間。在具體實踐中,很多幼兒園取得了一定成效,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以筆者所在的福建省龍海區(qū)為例,指出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成效與不足。
(一)幼兒教師能力有待提升
幼兒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界面臨的難題。通過對幼兒教育現(xiàn)狀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師資不足,這是對教師生活和發(fā)展的一大考驗。同時,幼兒教師普遍存在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導致學前教育整體水平難以提高,開展的學前教育質量有待提升。幼兒教師對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認識也仍有不足,對本土資源和幼兒自主性游戲認知不清,幼兒教師對游戲組織和教學的核心經(jīng)驗把握不到位。因此,突破幼兒教師的問題是學前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教育設備單一
一些幼兒園的教育設備很少,而且大多是舊設備。同時,因缺少經(jīng)濟支持,導致幼兒園無法引進先進新穎的幼兒教育設備,整體幼兒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制約了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教育器材是開展幼兒教育的重要幫助,設備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輔助幼兒教師,單一的教育設備將導致幼兒教育質量和效率難以提高。
(三)教育產(chǎn)品與本地特色不夠契合
在相關網(wǎng)絡引擎上,大范圍搜索適宜幼兒年齡階段關于本土資源的相關渠道,出現(xiàn)最多的仍然是“繪畫本”,其次是“書籍”“故事書”“視頻”“動畫片”等,新式媒介寥寥無幾。即便是數(shù)量最高的繪畫本,更多是源自國外或者大眾普適性較高,并不具備突出的本土資源特色。這就使幼兒教師在使用此類教育產(chǎn)品時,往往要先進行大規(guī)模的篩選,然后再對選出的教育產(chǎn)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費時費力的同時,教育產(chǎn)品與幼教活動的契合度也有待提高。
(四)缺乏對本土資源的系統(tǒng)梳理
龍海區(qū)的本土資源十分豐富,但一些幼兒教師缺乏對本土資源的系統(tǒng)梳理,導致幼兒教師雖然一直想探求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策略,但對本土資源的利用始終是“零零散散”。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因為幼兒園教師存在頻繁的流動現(xiàn)象,例如,部分來自本地的教師在異地高校就讀后選擇留在當?shù)厝谓?,或是其他地方的教師因為各種原因從別處流入漳州市。這些教師在當?shù)貢r間不長,不能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本土資源;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并未完成本土資源向幼兒園教育資源的轉變,并未深入了解本土資源,對這一類知識也不夠關注,缺乏對本土資源的系統(tǒng)梳理,更談不上有效利用本土資源,幼兒自主性游戲也將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實踐方案。
三、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成效
龍海區(qū)位于福建省東南部,群山環(huán)抱、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少數(shù)民族眾多,擁有豐富的、獨特的本土資源。龍海區(qū)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促進了幼兒對知識學習及探索的興趣,如利用本土資源中的閩南語方言兒歌開展語言類游戲,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協(xié)作能力,還能增強幼兒對語言文字的興趣與探究欲;二是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教研與組織能力,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絕非易事,考驗幼兒教師的耐心程度、應變能力、教學策略和教學態(tài)度,這要求幼兒教師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開展實踐隨談、記錄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等,這一切都有效促進了幼兒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三是形成了幼兒園本土特色,每個地方的本土資源是特別的,把本土資源引入幼兒自主性游戲,能滿足新課改對幼兒園豐富課程內(nèi)容、開展特色教育活動的要求,并能打造幼兒園自身的優(yōu)勢和亮點;四是增強了家長的認同感,在將本土資源引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實施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家長的參與幫助,一個完整的游戲活動結束后,家長親眼見證了游戲過程,也會更支持教師的教育方式。
四、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實施建議
(一)明確自主性游戲設計的過程
自主性游戲設計是模擬游戲組織和實施的過程,應基于幼兒園實際和幼兒發(fā)展情況,在游戲目標、游戲準備、游戲過程、游戲反饋四個環(huán)節(jié)做好預設。在游戲目標上,需要依據(jù)《綱要》要求,從知識、技能、情感等維度入手,發(fā)展幼兒智力、心理及思維,根據(jù)幼兒和游戲的特點設定,要有所側重;在游戲準備上,要做好物質準備和經(jīng)驗準備,如在將少數(shù)民族文化融入游戲時,應盡可能給幼兒提供觀察、操作、探索的一切看得著、摸得到的事物,讓幼兒在不知不覺間積累知識,提高參與度;在游戲過程中,要遵循“導入—指導—驗證—總結”的四步法,促使幼兒主動在游戲中觀察、思考和探索;在游戲反饋上,游戲結束后,幼兒教師應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做一定的總結,并與家長交流,促使幼兒主動地應用所學的知識。
(二)關注自主性游戲過程的要素
關注自主性游戲過程,有助于教師調整組織時間、管理行為,并做好下一次游戲組織。具體而言,一是要關注幼兒興趣,游戲教育目的的達成體現(xiàn)在幼兒身上,幼兒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對游戲材料、內(nèi)容及方式感興趣的程度,關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情況和幼兒的參與度,保證游戲對幼兒具有持續(xù)的吸引力。二是關注自身指導,幼兒教師作為游戲的引導者、合作者,應該增強對游戲組織形式、教學策略效果、介入指導效果的關注,不斷增強本土化資源與自主性游戲的融合度。另外,幼兒教師還要樹立科學正確的游戲觀。通過走訪與實地參觀、聽取講座報告、資料查閱、紀錄片觀看、與同行研討交流等多種方式,幼兒教師可以建立起屬于自身的對本土資源的了解與認同,進而發(fā)展成對幼兒自主性游戲的正確認知。在基于本土資源與游戲的緊密聯(lián)系這一原則背景下,教師對自我內(nèi)部建構起的個人游戲觀進行修正,隨著與已有的的相關經(jīng)驗和實踐操作的不斷磨合,便可逐步探索出一套相對個性化的游戲模式框架,進而指導具體的幼兒自主性游戲實施策略。
(三)遵循本土化資源利用的原則
本土資源有豐富的文化、時代和教育價值,本土化資源與自主性游戲的融合,應十分注重這些價值的體現(xiàn)和發(fā)揮,以對幼兒形成深層次、持續(xù)化的影響。在選取本土資源時應注重資源的適宜性,很多本土資源對幼兒而言是超前的,具有很強的挑戰(zhàn)性,幼兒難以理解,更難以從中汲取知識養(yǎng)分。幼兒教師應該將生活中常見的民間游戲、能親身體驗的傳統(tǒng)藝術作為首選資源,使其既契合幼兒園教育教學目標,又容易開發(fā)成幼兒自主性游戲。同時,還應注重資源的趣味性、針對性,能契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幼兒注意力更集中、參與度更高,提升對幼兒的教育效果。例如,可以將閩南語融入“十二母豬跟人走”這一大班游戲,一個幼兒在最前面領頭,其余幼兒在身后邊走邊唱閩南童謠——“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龍、六蛇、七馬、八羊、九猴、十雞、十一狗、十二母豬跟人走”,當唱出最后一個字“走”時候,所有人一哄而散,領頭的幼兒去追,抓到4~5名幼兒后,游戲重新開始。這一幼兒趣味橫生,能夠滿足幼兒的多元化要求:一方面,讓幼兒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練習了跑和躲閃的能力,有助于促進幼兒骨骼與肌肉發(fā)育,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為幼兒的身體素質發(fā)展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這一游戲融入了“一鼠、二牛、三虎……”的閩南童謠,讓幼兒從小就對閩南語產(chǎn)生一定的認知與興趣,且認識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與應用能力。
(四)利用當?shù)匚幕Y源開展戶外自主性游戲活動
地方文化資源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包括民間游戲、民間藝術、民間活動、地方文化景觀、文化活動等。教師可以有效挖掘這些文化資源,并融入戶外游戲活動中。例如,可以將當?shù)氐拿耖g游戲作為戶外游戲的活動形式。如老鷹抓雞、跳橡膠筋、玩沙袋、彈球、石頭剪刀布、扔手帕、蒙著眼睛抓人等這些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對設備沒有太多的要求,簡單易行,還可增加幼兒活動量,釋放幼兒天性。在如今的早期幼兒教育中,出于安全原因,幼兒很少被允許進行戶外游戲,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難以得到提升?,F(xiàn)在一些幼兒園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試圖讓幼兒回歸自然,讓幼兒在戶外玩耍、在草地上打滾、在樹林里爬樹,等等。以最經(jīng)典的抓雞游戲為例,該游戲可以極大地提高幼兒的思考敏感度、奔跑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充分發(fā)揮民間游戲的作用,可豐富戶外自主性游戲的形式。一些當?shù)氐拿袼孜幕梢匀谌霊敉庾灾餍杂螒蚧顒又小R愿鞣N傳統(tǒng)民俗為主題的游戲活動,如福建漳州特有的布袋木偶戲、薌劇、潮劇、錦歌、竹馬戲、大車鼓舞蹈等,使幼兒參與民俗文化的氛圍,感受民間活動的熱情,形成對本土文化的向心力,有利于繼承和發(fā)揚本土優(yōu)秀文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將本土資源融入幼兒自主性游戲中,有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不僅能豐富幼兒園教育活動,增加本土特色,還能提高幼兒參與其中的積極性,有利于實現(xiàn)對本土文化的有效傳承。
(左毓紅)
1279500783284